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中博望坡之战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84
转发:0
评论:0
三国中博望坡之战简介,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

  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在杀伤一定曹军后退兵。

  日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

  发生背景

  建安五年(西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原先与关羽、张飞失散的刘备借此机会重逢,并于汝南一地依附当地领袖刘辟、龚都等,企图于曹操背后发动奇袭;然而翌年(公元201年),于官渡和仓亭大获全胜的曹操,决定回头铲除位于背后的威胁,刘备在穰山一役失利后,被迫逃往荆州投靠刘表;获得刘表赏识的刘备,则被委以守卫荆州北方的重任,驻屯于南阳新野。

  战役经过

  建安七年(西元202年),刘表企图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契机,袭取许都,乃派遣刘备领军出击,刘备于是发兵北伐,一直打到叶县,已接近许昌,严重威胁中原安全,曹操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选择博望与曹军对峙。

  对峙过程中,某日,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并故意败退,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种种迹象使夏侯惇误判刘备无力再战,决定追击,李典劝谏,夏侯惇认为是李典判断有误,故与于禁追击。然而,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刘备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夏侯惇应对不及,遭伏兵攻击。困难时刻,李典指挥自军人马前往接应,救出了夏侯惇。而刘备由于兵力太少,也选择了退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中“博望坡之战”有隐藏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一度被读者误以为是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实际上,这场战役和诸葛亮毫无干系。而之所以演义中说是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就是火烧博望坡,这无非是为了增加影视效果。试想一下,在《三国》中那么多名门将相,你又能记住几个?曹操?诸葛亮?刘关张?周瑜?司马懿?所以说大家给诸葛亮带的光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才导致让读者误以为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出山之作。公元200年,官渡战争爆发后,刘备也和失散已久的张飞关羽重逢,并在汝南投靠刘辟、龚都,企图在背后偷袭曹操,然而却被曹操杀了个回马枪,刘备仓皇逃出,奔荆州投靠刘表,并在南阳一带屯兵驻守。时间到了建安七年,也就是公元202年,刘表趁曹操北上的时机派刘备带兵北伐,中原安危迫在眉睫,曹操立马指派大将夏侯淳、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撤回前线选择在博望坡与曹军对峙。重点来了,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刘备刻意派出少量军马与夏侯淳发...
· 博望坡之战是谁火烧的谁?火烧博望坡事件详解
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在杀伤一定曹军后退兵。日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建安五年(西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原先与关羽、张飞失散的刘备借此机会重逢,并于汝南一地依附当地领袖刘辟、龚都等,企图于曹操背后发动奇袭;然而翌年(公元201年),于官渡和仓亭大获全胜的曹操,决定回头铲除位于背后的威胁,刘备在穰山一役失利后,被迫逃往荆州投靠刘表;获得刘表赏识的刘备,则被委以守卫荆州北方的重任,驻屯于南阳新野。建安七年(西元202年),刘表企图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契机,袭取许都,乃派遣刘备领军出击,刘备于是发兵北伐,一直打到叶县,已接近许昌,严重威胁中原安全,...
· 三国中曹操和张鲁的阳平关之战!
建安十三年,张松前往许昌请曹操发兵攻打汉中,以解除张鲁对益州的威胁,曹操当时拒绝了。曹操并非不想取汉中,而是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匆忙发兵有害无益。此后,曹操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只等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如果攻打汉中张鲁,曹操最担心的是江东孙权乘机进攻合肥,西凉韩遂和马超也有趁火打劫的可能性,所以攻打汉中并没有那么简单。建安十九年,曹操在濡须大举进攻孙权,给了孙权极大的震慑,使孙权一段时间内不敢轻举妄动。同时遣夏侯渊打败马超韩遂,控制住陇右河西等地,彻底解决汉中侧翼的隐患。建安十九年,刘备占领益州之后,也准备攻取汉中,曹操为抢在刘备之前取汉中,于是决定发兵攻打张鲁。曹操在用兵策略上做了充足的准备,取汉中的欲望越强烈,越要三思而后行,把各种因素都尽量考虑全面,谋定而后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在事先才能无往不胜。这是曹操用兵的一大特点。但是百密一疏的是,在选择行军路线这个关键问题上,曹操获得的情...
· 宜阳之战简介:秦国中原战略的一次重要尝试
攻韩、窥周,是秦国控制中原的战略目标,夺取宜阳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的重要步骤。秦武王三年(前308)派大将甘茂,实施宜阳计划。宜阳名为县,实为郡,积聚上党、南阳两郡财富,是军事重镇。韩国方面势在必守,且实力雄厚,防守坚固;秦国方面,甘茂提兵远征,又有樗里疾、公孙郝等公族从内部掣肘。甘茂出使魏国,相约共同攻打韩国,又通过与秦武王盟于息壤,取得秦王的支持。战役开始时,楚国曾经与韩国联合,楚怀王派大将景翠救韩,对秦军形成压力。但楚、韩虽然联合,但是都心存疑虑互相观望。果然,冯章出使楚国谎称赠以汉中之地,楚、韩联盟瓦解。秦军的这场攻坚战进展的并不顺利。战事经历五月,未能奏效,损兵折将,士气大受影响。主将甘茂一度信心动摇想半途而废。但自身客居秦国为相,在国内受樗里疾、公孙郝攻击,在国外与韩相公仲倗结缘,只能背水一战。最后甘茂将个人钱财全部用于公赏里,重赏之下,一鼓作气,终于拔掉宜阳。
· 三国界桥之战是什么?界桥之战简介
三国界桥之战是什么?界桥之战简介可能很多并不熟悉三国时期历史的人,会不太清楚这个“界桥之战”说的到底是什么。三国时期各种战役数不胜数,而界桥之战也只是其中之一。界桥之战是三国早期,严格来说,应该是东汉末年时期发生的一次战役,按理来说这次战役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它到了《三国演义》当中就变得很奇怪,究竟怎么一个奇怪呢?1.袁绍与公孙瓒说到袁绍的出身,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把他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联系在一起,虽然袁绍出身于袁家,但实际上他是庶出,我们知道古代很讲究嫡庶之分,庶出的袁绍注定了不会得到本家太多的关注,而他后来所能够拥有的一切,基本上可以说,都是靠他自己一点点积攒起来的。汉末时期,袁绍可以说是最有实力成为最后赢家的一个人。公孙瓒,是幽州一带的军阀,幽州的范围大致包括现在北京、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公孙瓒和袁绍差不多,家族显贵,但是母亲地位很低,所以也是庶出。但是公孙瓒在当时可是美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