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进士、庶吉士和翰林的区别是什么 朝考和散馆是一个考试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7
转发:0
评论:0
进士、庶吉士和翰林的区别是什么朝考和散馆是一个考试吗,科举制诞生于隋朝,真正成型于唐朝,至明朝,科举进入鼎盛期。明朝的科举考试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真正成型于唐朝,至明朝,科举进入鼎盛期。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而考取秀才成为生员则并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其中,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即“省“”)举行的地方考试。考试的地点在南京、北京和各布政使司驻地(即省会)。乡试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因乡试的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

  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解元。

  比如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

进士、庶吉士和翰林的区别是什么 朝考和散馆是一个考试吗

  唐伯虎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又称礼闱。会试举行的时间在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考期在春季二月,故又称春闱。

  会试考中的称贡士,贡士的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殿试的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称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庶吉士和翰林的区别是什么 朝考和散馆是一个考试吗

  《三国演义》开篇词即为状元杨慎所写

  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终明一朝,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是科举的最高级别吗?其实并不是,还有“朝考”和“散馆”。

进士、庶吉士和翰林的区别是什么 朝考和散馆是一个考试吗

  科举制流程

  殿试之后,一甲三名直接进入翰林院,其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而其余的进士要再举行一次考试,叫作“朝考”,朝考的目的是选拔优秀者,被选拔的进士则称为“庶吉士”。

进士、庶吉士和翰林的区别是什么 朝考和散馆是一个考试吗

  庶吉士张居正

  庶吉士在翰林院经过三年学习后再参加毕业考试,毕业考试被称为“散馆”。其中,考试合格的庶吉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考试不合格者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

  因此,在明朝,进士和状元并不是士阶层的最高层次,士的最高层次是翰林。

  进士通过朝考被选拔为庶吉士,庶吉士通过散馆再考取翰林,成为翰林才是天下读书人的终极目标。

  从明朝中期开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庶吉士自进翰林院后便被视为“储相”,即入阁的储备人才。

  翰林本身不是官,但翰林院是大明人才的储备地,大明二百七十六年,入阁者一百七十余人,十之八九出自翰林院。

进士、庶吉士和翰林的区别是什么 朝考和散馆是一个考试吗

  翰——锦鸡

  另外,翰林之“翰”,本意是锦鸡,锦鸡的羽毛为翰,用羽毛制成的笔称翰,后来用毛笔写的文章也称翰,翰林就是文章词赋多如林之意。再后来,翰林就成了文章和文人之盛的代称,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储才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庶吉士
沿革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时开始此制,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承敕监等近傍衙门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行人司下设行人。之后观政集中至翰林院就学于文渊阁。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状元、探花、榜眼,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庶吉士分翰林、六科两等。鲁迅祖父周福清曾任庶吉士,其故居今存之“翰林”匾额清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院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于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行走”、“御史行走”,或者外派各地方任官,通常是知县,此类庶吉士亦有“半个翰林”之称。明代的翰林为朝廷储备高才之地。明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
· 庶吉士既没有没有官秩和俸禄为什么明朝的进士都抢着当呢
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对于大部人读书人来说已经完成了他们人生理想的第一步。取得进士头衔以后,他们只需到吏部报到,等候观政铨选,待朝廷有官出缺后,就能走马上任,开启自己的仕途。但对于有志于问鼎最高权力,成为宰辅之臣的读书人来说,还有一场更重要的考试需要通过,那就是馆选。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于是废除宰相,分权六部,可万万没想到历史和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在永乐朝间创立的近侍和顾问机构内阁发展到后来,手握票拟之权,成了事实上的宰相,权力之大丝毫不弱于前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斗争,何况是高高的庙堂之上。阁臣权力大,特别是首辅,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人,想当的人趋之若鹜,争个头破血流。最初,阁臣大多是由皇帝直接点选,到后来则由大臣廷推,选出德高望重的官员作为候选人由皇帝选择,朝中官员为了争夺入阁的名额是各显神通,在天顺朝以后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潜规则。通过科举考中进士的士子...
· 教习庶吉士
参见翰林院参考文献《清史稿》卷一百十五,志九十,职官二
· 历史解析——进士考试
?省试的高风险性在其施行的过程中很明显地反映出来。1007年,科举考试的公平性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阅卷时的公平,朝廷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将考生考卷上的姓名覆盖住,加以密封糊名;雇人将考生考卷誊录一份交给阅卷官评阅,目的是掩饰考生的笔迹,以免考官认出。多年来,在考生入场前,监考官还要搜身,检查是否有夹带。在考场内,主考官在帘子后面就座,帘子使考生能看到主考官的座椅,但看不出他是否坐在那儿,当考生被念到姓名时,他们要到地面上指定的垫子上坐好。兵勇对考试进行监督,考生不许交头接耳,也不能食用从外面买来的食物和饮料。如果渴了,他们可以饮用研磨砚墨的专供水。蜡烛被禁用,即使考厅变暗也不能用。李觏对他在考场的感受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主司隔帘帷,欲望不可跂。中贵当枨栏,搜索遍靴底。呼名授之坐,败席铺冷地。……少小学贤能,谓可当宾礼。一朝在槛阱,两目但愕眙。考试对选取进士的要求在整个王朝的不同阶段是很不一...
· 历史上方士,术士和道士是同一个职业吗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古代的方士、术士和道士有什么区别,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我国发展的这数千年来,曾出现过很多的职业,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道士和方士,以及所谓的术士。但是让人们没有想到的事,这些职业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早在先秦的时候起,他们就已经被规划为了一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职位吧。首先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所谓的方士。此名称最早出现在周朝的时候,当时这些人就自称为,是方仙道,借着信奉巫祖为名,开始进行驱鬼辟邪。等到夏朝的时候,这些人也被称作是法术之士,最终在后世人的总结之下,他们这才会成为方士。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很多人都想要修仙,于是这些方士就开始,用各种方子炼药,在很多的时候都在救人,这才最终会被周朝,赏赐下方士这一官职,掌管着当时的刑狱。而这些后来的术士,不仅会抓鬼驱邪,同时还能够占卜知晓各种事情。使得人们就认为这些人,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