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资政新篇简介 主要的指导思想及思想来源介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95
转发:0
评论:0
资政新篇简介主要的指导思想及思想来源介绍,《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指导思想

  《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洪仁玕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提出学习西方,提倡与各国通商,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得到洪秀全的赞同。进行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借以巩固农民政权,使“太平江山一统万万年。”

  思想来源

  《资政新篇》中体现了鲜明的资本主义特色和先进的近代观念,其思想来源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作者洪仁玕自身的交友对象。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列举了他交友的23名西方人士,大多是著作等身的饱学之士,而洪仁玕自身也在1853年从牧师领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基督徒,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思想、知识及传教士独特的“基督教文明观”,这些都为他的《资政新篇》打上了鲜明的“基督教现代化”的烙印,是《资政新篇》内容与思想的核心来源。

  二是作者洪仁玕流亡香港的经历。1853年,洪仁玕到达了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他亲身接触了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的政治、司法制度、西方资本主义下的社会经济情形以及偏“西方化”的文化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洪仁玕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与理解,为后来《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构想提供了一个模板,很多香港的制度、管理方式都在《资政新篇》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资政新篇》中对于各项制度乃至官职的设定都有当时香港的影子。

  三是当时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都有机会通过传教士接触到1811年后传教士所出的中文书籍与报刊,还广泛接触了国内出版的相关书刊,这些书刊都为洪仁玕编写《资政新篇》提供了思想来源。资政新篇中的用人察失思想、专利思想就有参考、借用当时书刊的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资政新篇
背景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内讧,形势急转直下。1859年,曾学习西方事物的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洪秀全封他为军师、干王。洪仁玕明白太平天国需要改革去挽救政权,于是在该年向洪秀全提交《资政新篇》。内容《资政新篇》在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主张兴办工矿交通事业;改良社会方面主张发展文化、卫生和福利事业,革除陋习;法律方面主张改革刑罚制度。它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治国方案,不过并非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该书(被洪秀全批阅的版本)没有被列入“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只是得到“旨准颁行”,仅是获许可在太平天国内印刷发行和流通。影响及评价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资政新篇》提出的建议并未实行,而太平天国其他重要人物也不重视该书。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获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过《资政新篇》后,却赞赏说:“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参考文献《中...
·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只历经了13年,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这场运动中,它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它给封建王朝带来的思想却是前进的。今天我们主要谈谈运动中的思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实行于1853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天京(南京),正是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度无疑在当时对政权巩固有积极作用。《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为了解决封建社会的土地分配制度,太平天国运动首先考虑到这点。不过土地最终的产生的财富和拥有权还是属于皇上帝。这制度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有效地集结民心向封建土地制度进行抨击。所以大多数百姓,尤其是长期受地主压迫的农民的大力支持,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受到大量的力量推进。同时,又对买卖婚姻提出了禁止,即“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点对当时的上层社会的买卖婚姻制度进行了打击,促进了下...
· 新家谱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新家谱的指导思想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史类图书,用什么思想来指导编修家谱至关重要,关系到新家谱的编修方向,决定着用什么立场、观点、方法搜集资料和编写家谱。旧家谱的指导思想基本是孔孟之道,宣扬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表彰“忠孝节义”“义夫节妇”“贞女”,维护封建制度,为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今天编修新家谱,是为了敬宗睦族,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因此,编修新家谱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马列主义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编修新家谱,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收集、鉴别、整理和使用资料,如实地反映一个家族演变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家谱的编写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种观点:1.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
· 龙姓来源及历史名人介绍
龙姓的初源,历史亦有记载,可追溯的源头有下列数项:1、出自黄帝臣子“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为新郑龙氏。2、出自御龙氏之后《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武陵、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3、出自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相传董父,已姓,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项羽四大名将之一就叫龙且。舜帝时的谏官,赐姓龙。4、粤地姓氏,相传悦城龙母拾珠产子,冠以龙姓。5、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羊可大姓中有龙氏。羊可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6、东汉时西域强国焉耆及且弥的国王姓龙。唐朝时焉耆国王姓龙,名突骑支,常役于西。俗有鱼鳖之利。贞观十八年,郭孝恪平之,由是臣属...
· 《焚书》主要内容及版本信息介绍
《焚书》是抨击宋明理学的代表著述,亦称《李氏焚书》。李贽撰。李贽(1527—1602),明代思想家。万历十八年(1590)初刻,万历二十八年重刻,均遭焚毁。今流传的《焚书》系李贽身后由他人重编刊行,并作删改。有《李氏焚书》6卷明刻本,明清间张氏贝叶山房刻本;清宣统间排印《国粹基本丛书》本;国学保存会排印本,陕西教育图书社排印本;上海杂志公司排印本等。作者素以“异端”自居,蔑视和否定孔孟,“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我矣,故欲焚之”(《自序》),故取名《焚书》。《焚书》共6卷,主要分作书答、杂述、读史及诗四个部分。全面阐述了作者的身世、著述和基本观点。在政治思想方面,首先破除假道学的孔孟之道安身立命的传统观念,指出对孔子不该盲目崇拜。书中《赞刘谐》借讽剌道学先生的故事,否定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言论。在《童心说》中,赞美“童心”之可贵,斥责道学家一伙失却“真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