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宋太宗为什么立李贤妃的儿子为太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8
转发:0
评论:0
揭秘:宋太宗为什么立李贤妃的儿子为太子?,熟悉宋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继任者是他的弟弟宋太宗

  熟悉宋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开国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继任者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然而赵光义在位时期,并没有立太子,从宋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驾崩之后仍然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三儿子赵恒。这是怎么回事呢?不立太子,最后却又传位给儿子,是不符合传统儒学观点的。那么为什么赵光义不立太子呢?接下来为您揭晓。

  1,宋太宗与三位皇后的情感纠纷。

  宋太宗一声总共册封过三位皇后,先后分别是尹皇后,符皇后以及李皇后。前两位皇后都于自己继承皇位之前因病去世,所以算不上真正的皇后,而且这两位皇后都没有为宋太宗留下子嗣。不得已,他只好再迎娶新皇后。这位新皇后就是李皇后,李皇后是边疆大吏淄州刺史的女儿,所以很被宋太宗看重。他亲自出马定下了这桩婚事,太祖即位之时,迎娶了这位皇后。

  2,李皇后诞下龙种不幸夭折。

  宋太宗与李皇后的婚后生活十分和谐,两人十分恩爱,于是六年后,李氏被宋太宗立为皇后。他也非常争气,为宋太宗剩下了一个皇子。然而当时太宗已经五十五岁了,身体不太好,所以皇子也是年幼多病。在古代简陋的医疗条件下,没过多久这位皇子就夭折了。数年之内,直至李皇后病逝,她都没有再为宋太宗生下儿子。因此宋太宗是没有嫡长子的,所以也就无法立太子了。

  3,无奈之举立下贤妃之子。

  没过多久宋太宗病危,然而大宋王朝还没有一个太子,大臣们很担心太宗不立太子,死后会引起争权的混乱,于是纷纷进言要求立太子。太宗自己也觉得应该定下继承人。他自知时日无多,就在临终之际立了李贤妃的儿子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自此,下一代继承人终于定了下来,这也是一位没有嫡长子的皇帝,为了这个国家,做出的无奈之举。

  总结:受到传统儒学观点的影响,封建王朝统治者大都遵循“立嫡长子”的规定。因此即使宋太宗李皇后如此恩爱,他却因为没有嫡长子而无法使自己最爱的女人的儿子当上皇帝。这是一位最高统治者的悲哀,也是封建王朝的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太宗嫔妃:李贤妃的生平简介
李贤妃(943年-977年),女,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的女儿。宋太祖听说李氏有容德,为太宗聘之。开宝年间,封陇西郡君。宋太宗即位,进封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赵元佐。李妃曾经梦日轮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惊而悟,后来生下宋真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时年三十四岁。宋真宗即位,追封母亲为贤妃,又进上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元德李皇后。咸平三年(1000年),祔葬于永熙陵。以中书侍郎、平章事的李沆为园陵使。车驾诣普安院攒宫,素服行礼,拜伏呜咽。命驾部郎中、知制诰梁周翰撰写哀册文。神主祔别庙。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赠李后的父亲李英为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母亲为魏国太夫人。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礼官赵湘请以李后祔太宗庙室。真宗曰:"此重事也,俟令礼官议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秋天,宰相王旦与群臣表请后尊号中去"太"字,升祔太庙,位于明德李皇后...
· 唐太宗在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后又改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为什么要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是一个建储较早的帝王。早在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他就立皇子中山王承乾为太子,当时的唐太宗年仅27岁,太子承乾也只有8岁。承乾的母亲是长孙皇后,和唐太宗非常恩爱。不知什么原因,唐太宗特别宠爱魏王泰。唐太宗宠爱魏王泰到了什么程度,仅举一例就可以说明,他听说三品以上的官员不尊重魏王泰,就把三品以上的官员召集起来,严加训斥。他对魏征等人说:“你们看不起他,我要是纵恿他,你们就会受到折辱。”在唐太宗的宠信之下,魏王泰有夺嫡之心是在所难免的。“魏王泰多艺能,有宠于上,见太子有足疾,潜有夺嫡之志,折节下士以求声誉。”在魏王泰的精心经营下,太子承乾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太子承乾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靠山,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就已病死了,太子随即失去了母亲的呵护;另一方面,太子“失德”的报告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唐太宗跟前来。而魏王泰却深得唐太...
· 揭秘唐太宗为何想要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唐太宗立李治时的雷厉风行,在一干重臣面前以秀自杀为要挟,而反观李恪,唐太宗只对一个最不可能赞成的人随口说了一句。而且从《资治通鉴》的史料上看,就算李治十一月十七日拒绝纳妾,唐太宗疑其仁弱并立马想到了李恪,但短短的十几天,十二月初六,唐太宗却反过来警告李恪不要学燕旦,并说我已经帮你做准好了霍光。网络配图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唐太宗居然在临终前还对着长孙无忌提到了霍光,这其中的奥妙,有些人是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深究的。当然,也有人声称唐太宗用燕王旦警告李恪是在“保护”李恪,为李恪“好”,让李恪自己谨慎小心一些,不过这真的是唐太宗在为李恪好吗?李恪作为亲王,无论是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命都不掌握在他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皇帝手里。何况以李恪提名太子未果这件事,以及他敏感的庶长子身份,新皇登基后会发生什么事,以唐太宗的政治智慧不可能想不到。所以唐太宗要是真的在保护李恪,真的为李恪好,就不该是告诫李恪自己要谨...
· 李世民为什么不立最喜欢儿子的李恪为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立太子风波:唐太宗曾欲立吴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历来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那么事情的真相又是如何呢?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唐太宗立了李治不久之后又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十五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练,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还不够强大有力,担忧他无法很好地驾驭朝政,于是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可以说是唯一适合的人选,一来是所有庶出皇子中最为年长的(二皇子李宽早夭),二来贞观七年便去了自己的封地,再者比起下面明显不成器的李愔、李恽等人,品行也要好得多。相比之下,贞观十六年才开始上朝参与政务的李治自然不够老练成熟。“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晋王宜班于朝列。”(《唐会要·公主·杂录》)但是很显然,唐太宗欲立李恪这个想法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一时冲动所想到的。因为如果唐太宗真的考虑清楚了要改立李恪,或者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换储了,那么长孙无忌是绝对没有“密争之”的机会的,更不可能只凭他...
· 揭秘:晋武帝为什么非要立“傻子”儿子为太子?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晋武帝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先明确一点是,晋武帝的儿子司马衷不是傻子,而是智商低下。傻子和智商低下有本质区别,傻子是严重智力障碍,无法和人沟通,而智商低下则是有简单的主观意识,能与他人交流,只是这种交流比较低级而已。从历史记载来看,司马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例如某次司马炎考他,大臣作弊写好了文章,让司马衷抄一遍,在《晋书》里也记载几处司马衷和大臣的互动,所以司马衷最大的可能是智商低下,比较愚笨,但是不是完全不能交流的白痴。基于这个基本的条件,加上下面这些压倒性的优势,司马衷才成了晋武帝的继承人。(1)皇后所生,在世嫡子。中国皇朝历史上立嫡立长,出身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例如刘邦不喜刘盈,多次要废掉他,最终也没成功;李建成才能显然不及李世民,但是他是大唐的首要的合法的继承人;朱棣文才武略,但是朱元璋让长孙朱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