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朝秦暮楚”成语典故到底来自哪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0
转发:0
评论:0
“朝秦暮楚”成语典故到底来自哪里,“朝秦暮楚”这个成语众所周知,但是知其典故源自千年古镇漫川关的人或许不多。今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众所周知,但是知其典故源自千年古镇漫川关的人或许不多。今天,我来给诸位说道说道。

  所谓关者,关口要塞也。漫川关,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朝秦暮楚”的成语典故即源于此地。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互有胜负。而漫川关为秦楚咽喉,“北通秦晋,南联吴楚”,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常常早晨被秦军占领,为秦管辖,插秦旗,穿秦衣,行秦礼,言秦语;待到傍晚时,又被楚军占据,隶属于楚,易楚帜,着楚衫,行楚俗,说楚话。这就是“朝秦暮楚”的来历。

  成语“朝秦暮楚”引申至今,形容变化极快,反复无常,含贬义色彩,与“朝三暮四”“朝令夕改”为近义词。

  据考证,“朝秦暮楚”历史典故源于漫川关古镇,其主要依据有三:

  其一,春秋战国时,漫川关称蛮子国(蛮人之地),楚置方城。战国中后期,尤其是公元前312年后秦楚交恶,楚晋联合缔结盟约,与秦国常在“蛮子国”(今漫川关)交战。有《左传·哀公四年》记载为证:“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曰:‘吴将水斥江入郢,将奔命焉。’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单浮余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若将不废,寡君之愿也。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士蔑请诸赵孟。赵孟曰:‘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

  其二,另据《郡县志》载:“上雒县南一百里即晋阴地,漫川即古蛮子国。”上雒县,秦县名。在秦时“上雒”(县)和该地“商”(县)同时存在。再者,“北通秦晋,南联吴楚”的漫川关,和郧西上津仅15公里,又有楚为御秦而筑的石门天堑,称之“楚置方城”。

  其三,有古迹佐证。漫川关现存有“楚长城”(即楚置方城)的遗迹,且秦楚分界碑尚存(在陕西山阳县漫川关镇与湖北郧西县上津镇交界的山巅之上)。古时漫川为“蛮子国”,当地至今还有蛮王寨、蛮王洞、蛮王冢等遗迹。从福银高速路过,即将到达漫川高速路口时,蛮王寨、蛮王洞清晰可见。虽说很多关于蛮王的民间传说发生在宋朝,但至少可以间接说明漫川确属古代蛮子国。漫川之“漫”,实为“蛮子”之“蛮”,或许“蛮”之谓不雅,“漫”与“蛮”读音相近,且“漫川”含有地貌广阔、水域宽衍之意,故名“漫川”。

  由此可见,漫川关实乃秦楚边陲要塞,秦楚古道一雄关也。秦楚之战如拉锯战,朝为秦地,为秦管辖;暮被楚占,为楚拥有。邑治之所属,朝秦而暮楚也。如此反复,使得居住在这一带的百姓,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朝秦暮楚。当秦军打来的时候,就插上秦国的旗子,穿上秦人的衣服;而当楚军打来,就换上楚国的旗帜,穿上楚人的衣衫。这也是当时百姓一种生存的智慧。

  如今“朝秦暮楚”成了一个十分抢手的历史典故,有3个地方都说自己是“朝秦暮楚”的发源地,形成了关垭之说、上津之说和漫川关之说。但是笔者认为,漫川关之说似更合乎情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蓬姓探秘,其到底来自哪里?
蓬这个姓,相信大家对此也是感到非常陌生的,并且也不知道这个姓氏是来源哪里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起源。蓬姓目前来说主要是有三大起源,一个是源自蓬国,那么这个就可以追溯到了周王室的一个诸侯国了,根据文献《万姓统谱》记载可以知道,在西周的时候,周武王将自己的宗妃封于巴国,后来迁到了阆,再后来巴人归顺了西周,之后周天子将巴国的伏虞邑进行了切割,将自己的庶子赐封于这里,而伏虞郡就有一座叫做蓬山的地方,而这里也就被称为蓬国,后来蓬国被灭之后,遗民和王室子孙也就以国为姓,传承至今。其二源自一个植物的名字,是在汉武帝时期,刘彻在位期间,有一个叫做球的人,字伯坚,传说中是因为他上山砍柴的时候,闻到了一股奇香,而正是因为这股奇香,让他们进入了一个宫殿,等他从宫殿回到家之后,就发现自己家中已经是蓬草丛生了,他问了别人才知道时间已经过了九十年了,所以后来球就以蓬草为姓氏了,人称蓬球,而后就被他的祖孙延续下去了...
· 朝秦暮楚的典故
成语典故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出自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至于是否真的有具体国家根本无从考证,只有一个叫“关垭”的地方可能符合此说法。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原则。亦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关垭位于湖北省的竹溪蒋家堰镇和陕西省的平利县长安乡交界处。亦称关垭子。距竹溪县城20千米。因昔在此设关卡,故名。现古堡残碉犹存。垭口海拔710米,西北-东南走向,长40米,高5米,宽7米,两侧属泥质石灰岩,北侧山岭海拔854米,南侧山岭海拔955米。汉白公路从垭口通过。历为军事要地。关垭两山夹峙,一线中通,横亘南北,形如一个马鞍,它的前方是正南面,连接着山宝寨;它的北面即马尾巴处,连接着擂鼓台。自春秋以来长期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隘口...
·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来自哪首诗词投桃报李这个成语来自哪首诗词
投桃报李这个成语来自哪首诗词投桃报李这个成语来自哪首诗词《诗经·大雅·抑》原文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朝秦暮楚”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
“朝秦暮楚”:成语里的故事,“朝秦暮楚”最早出自于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那么“朝秦暮楚”究竟指的是哪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征伐,双方互有胜负。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处于秦楚两国战场夹缝中的地区和百姓,无疑是深陷两军交锋的最前沿,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与生存,时而倒向秦国,时而又投靠楚国,如此反复无常才有了"朝秦暮楚"这句成语。那么“朝秦暮楚”究竟指的是哪里?据考证,“朝秦暮楚”分为事和人两个地方,即以事件为指的荆紫关,以人为指的漫川关。以事为指之荆紫关:荆紫关位于豫陕交界,为战国时期秦楚两国交界,一部分为秦国所有,一部分归楚国管辖。沿丹江上行大约5公里,在一个名叫月亮湾的地方,有一道两山对峙的关口,关口之外是八百里秦川,而关口之内就是辽阔的中原地区。在这里,咆哮的丹江与狭窄的古道在这里共同构筑起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这个隘口就是著名...
· 刘邦身上都出现过哪些成语典故?都出于哪里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越多越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约法三章。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一决雌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分我杯羹。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筑坛拜将。出处:《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冯梦龙《喻世明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书中记载: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明修栈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