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9
转发:0
评论:0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是封建王朝的创立者或奠基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是封建王朝的创立者或奠基人。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开始,开国皇帝的数量难以准确统计。不过,虽然开国皇帝的数量不少,但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却是屈指可数,比如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四位开国皇帝,前两位被叫做汉高祖和唐高祖,而后两位则被称为宋太祖和明太祖。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呢?

  一

  首先,不管是太祖、高祖,还是太宗、成祖,都只是古代帝王的“庙号”。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其中,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能够用上太祖这一庙号的人,要么自己就是开国皇帝,要么其后代是开国皇帝。就第一种情况来说,包含了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魏太祖曹操、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等比较著名的皇帝。

  二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西汉的开国皇帝被叫做“汉高祖”,而不是汉太祖呢?对此,这一情况和《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除了有“庙号”,还有“谥号”,对于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但是,多数人搞不清楚庙号和谥号,包括司马迁,《史记》便把谥号和庙号混用,称刘邦为汉高祖,所以也有历史学者认为“高祖”这一庙号相当于是司马迁创造的。

  三

  由此,对于刘邦来说,其庙号实际上是“太祖”,但是因为《史记》、《三国志》等史料记载的影响,所以被称之为“汉高祖”了,比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西汉之后,高祖这个庙号也开始使用开来。比如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太祖是曹操,而曹丕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也即太祖曹操在前,高祖曹丕在后。不过,历史上也有相反的情况,比如刘裕是(南朝)宋高祖,刘裕的儿子刘义隆是(南朝)宋太祖。

  四

  最后,汉高祖刘邦的庙号实际上的是“太祖”,那么唐高祖李渊是什么情况呢?对此,和刘邦不一样的是,李渊的庙号确实是“高祖”,因为他把“太祖”的庙号用在了自己的祖父李虎身上。由此,唐太祖李虎就属于“太祖”庙号的第二种情况,也即自己的后代是开国皇帝,从而将“太祖”的庙号追授给自己。不过,在唐朝之后,宋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自己使用“太祖”这一庙号,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等。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的庙号一开始只有“太祖”,后来才出现了“高祖”的庙号,不过,一般来说,大部分开国皇帝还是使用“太祖”的庙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呢?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皇帝,而其中也有不少是建立国家的皇帝,这些是一些朝代的开国皇帝。对于这些开国皇帝来说,在庙号上却分为太祖和高祖两种称呼。比如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其庙号就是高祖,也即唐高祖。而就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则被称之为宋太祖,也即其庙号是太祖。在北宋之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庙号也是太祖,也即明太祖。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什么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呢?换而言之,对于开国皇帝来说,庙号为“高祖”和“太祖”的区别是什么呢?一首先,庙号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隋朝以前,并不是所有君...
·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有的叫“宗”,有的叫“帝”呢?真是原因竟然是这样
谥号,庙号,年号,三套不一样的体系!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这里的文、景、武便是谥号,固然汉朝的每一任天子的谥号后面都邑带一个孝字,也便是全称应该是孝文天子、孝景天子、孝武天子如许的。前人简称为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跟着期间的成长,中国的政治制度愈来愈走向会合制,天子垂垂拥有了举世无双的权利,连史官都不敢“乱写”,可见谥号的批评功效渐渐灭亡。从唐朝开端变得愈来愈长了,汉朝的时刻究竟后面只需秦一个王朝(而且秦代制止谥号),是以孝文、孝景就够了。那后代的天子就不想反复了,因而谥号愈来愈长,到满清的时刻一个谥号可以或许长达23、25个字,基本别想一口气念上去。所今后来就不消谥号了。不消谥号,就开端用庙号。庙号和谥号分歧,是另一套体系。庙一样平常都是事前建好的,若干个大殿都稀有,不准扩建的。是以只需充足牛的天子才配有庙号,好比汉文帝便是太宗,汉武帝便是世宗,而二者之间的孝景帝就没有庙号。然则从唐朝...
· 古代的命妇为什么有的叫“诰命”而有的叫“敕命”?两者有什么不同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有“妻以夫贵,母以子荣”的说法。简言之,就是丈夫和儿子当了官,也会惠及家属,封官夫人为命妇。在春秋时代,凡卿大夫正妻均称为命妇,秦汉以后,爵位与官职分离,命妇成为接受封号之女性的专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习惯将受封的官夫人称为“诰命夫人”。事实并非如此,在不同的朝代,对于命妇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汉代时,皇室以外的妇人能有封号的是极少数,也没有官方赐封的手续以及封后待遇这方面的制度。直到隋代时,朝廷才给高级官员的眷属授予命妇身份并趋向制度化。按规定,命妇分为内外两班,凡皇帝嫔妃以下受封的为内命妇,公主及王妃以下,直至五品以下官员的妻子和母亲,均为外命妇。此外,成为命妇的官员妻子,不仅有成套的制服,还有规格与丈夫看齐的印绶,并且在朝廷重大的典礼中,命妇均有参加。唐代时,关于官员母妻诏封外命妇的规定是:一品官妻、母为国夫人,三品以上为郡夫人,四品为郡君,五品为县君。母亲与妻子...
·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几百个皇帝,以与其所处时代相适应的标准来评价的话,有的是明君,有的是昏君,还有的是暴君。皇帝是数得过来的,大臣恐怕就数不过来了。在历朝历代数不清的官员中,真正有名的、被人记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名,分为美名和恶名,都可以成为被记住的理由。这些人有的被称为忠臣,有的被称为奸臣,有的被叫作清官,有的被叫作贪官。很显然,形容皇帝和形容大臣的常用词是不同的。这并不难解释,“君君,臣臣”,尊卑有序,虽然都是人,但差别是巨大的。不同的位置适用不同的道德标准,相对应的形容词自然也就不同,例如,忠是对大臣的道德要求,而忠的对象就是皇帝,皇帝本人当然就不适用忠这个形容词了。网络配图与这一思路相近,本文提出“为什么没有的皇帝”这个问题,也是从词语适用的角度出发的,要问的其实是为什么作为形容词的“”不适用于皇帝: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有名的贪官,却没有哪个皇帝被认为“”呢?不存在“贪皇帝”,绝不...
· 为什么清朝士兵胸前有的是“兵”有的却是“勇”?
看清宫剧的时候,细心的童鞋可能会发现这么一个怪状。清朝那些士兵有时候的胸前的字是“兵”而有时候的士兵胸前的字是“勇”。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绿营军则是为弥补满军的不足而建立的汉人组成的汉兵,是清入关后改编和新招的汉人部队。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所以叫绿营兵。网络配图八旗军同绿营兵虽然使命相同,都是保家卫国,但主次不同,朝廷倚重不同。按朝廷的定制,八旗兵大部分卫戍京师,为国家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而“勇”就出现的比较晚啦。雍正、乾隆朝后遇有战事,若八旗兵和绿营兵不足用,则就地取材,临时招募乡勇组成军队,战事完了后立即解散,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说白了“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