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庄周梦蝶,原来含有这样的道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1
转发:0
评论:0
庄周梦蝶,原来含有这样的道理,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

  依我看来,本我即是庄周,超我即是蝴蝶,庄周可假设为两层梦境,他先梦到了自己变成了蝴蝶。然后以蝴蝶的身份又做梦变回了自己。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摇摆不定。庄周希望能像蝴蝶一样的拥有自由。在他人生的晚年,其实他找到了这样一个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点,即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回归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生活的所谓现实存在的物质世界如果是虚拟的、不存在的,或者说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场梦,那么只有梦醒的时候才知道是不是梦。或者说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空间只是众多空间的一个维度。这样的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

  那么我们这个空间也有可能是虚拟的,并不存在。就有点像盗梦空间当中的逻辑,当那时我看完了电影,最后男主角看到陀螺没有停止,电影结束,那么其实有可能一直都在梦里,梦醒了一辈子结束发现还是一场梦,到头来发现一生都其实是一场梦,只要这场梦足够真实。那么虚拟和真实的界定标准就会完全颠覆。而庄子提出的同样是这个问题。

  这个哲理对应如今人们生活压力的普遍大,精神上需要放松,才能更好支配我们体力上的工作,也算增加效益了。所以理解就是庄周梦蝶给我们一个态度,就是要过得逍遥,至于怎么才算逍遥,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包公原来是这样的——砚台的故事
世人皆知,包公是清官。《宋史·包拯传》记载,包公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过官。我们知道,端州最有名的特产是砚台。此前历任官员到端州,都会搜刮大批砚台,一部分收入囊中,一部分送给故友亲朋,一部分献给朝廷大佬。而包公呢?“岁满不持一砚归。”上任时两袖清风,离任时清风两袖,连一方砚台都不带走。徐志摩诗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稍作调整可咏包公:“悄悄的他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方砚台。”宋代端砚,长19.5厘米,宽12.3厘米,厚3.8厘米,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所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这么讲的。北宋时,端州每年要向朝廷进贡十方砚台,而地方官中饱私囊,将进贡数量私自增加了几十倍,多出来的那些砚台,自然成了地方官的私有财产。包公到任后,又将贡砚数量减少到了十方,自己一方都不要,端州百姓都很高兴。到了包公离任那天,成千上万的端州...
· 包公原来是这样的——嫂娘的故事
在明代词话和清代评书中,包公有两个哥哥,大哥名叫包山或者包忠,二哥名叫包海或者包全。两个哥哥都结了婚,大哥大嫂忠厚老实,二哥二嫂奸诈自私。包公出生后多灾多难,父亲不喜欢他,二哥二嫂怕他长大后分家产,想方设法谋害他,多亏大嫂多方保护,包公才得以长大成人。所以,包公对大嫂感激终身,亲切地喊她“嫂娘”。幼年包公的多灾多难是艺术虚构,他的嫂娘当然也是虚构出来的。套色版画《包公赔情》,讲的是包公误铡侄子包勉,向嫂嫂赔礼道歉的故事。读者黎萍女士供图浙江宁波天一阁原藏《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叙录包氏祖先及历代子孙:始祖包业,二祖包袭,三祖包士通,四祖包令仪。包令仪生有三子,长子包莹,次子包颖,三子包拯。故事中的包公有两个哥哥,宗谱里的包公也有两个哥哥,看起来故事很可信。但是,按包氏宗谱记载,包莹和包颖都早早地夭折了,包公成了包令仪事实上的独子。所以,包公不可能有嫂嫂,更不可能有嫂娘。包公的儿子倒是有一个...
· 包公原来是这样的——包公的亲家
文彦博的父亲名叫文洎,是个小官,曾经和包公的父亲包令仪是同事,所以文彦博很早就认识包公。文彦博诗集中有一首《寄友包兼济拯》(“兼济”可能是包公早年的别号):缔交何止号如龙,发箧畴年绛帐同。方领聚游多雅致,幅巾嘉论有清风。名高阙里二三子,学继台城百六公。别后愈知琨气大,可能持久在江东。大意是说包公和文彦博在少年时一起谈文论道,谈天说地,那时候文彦博就很佩服包公,认为包公能像鲲鹏一样展翅高飞、鹏程万里。包公比文彦博大七岁,但是因为包公为了侍奉父母,回乡闲居十年,方才出来做官,所以他当官比文彦博晚。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文彦博升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进入国家权力中枢,包公还在地方上做转运使。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包公升任枢密副使,到达他仕途的最高峰时,文彦博早就成了宰相。文彦博二十多岁中进士,四十多岁做宰相,仕途顺利,风光无限。有人认为他的成功不全是靠才能,还涉及裙带关系。宋仁宗...
· 涨知识!聊城的布姓原来是这样来的
阳谷县西北部有个乡,名叫大布乡,大布乡因姓氏而得名,这里以布姓为主的村就有8个,布姓人口有5000多人,布姓不常见,据说阳谷大布乡的布姓家族在明朝以前的姓氏也不是这个布,而是一步两步的步。一个是布匹的布,一个是脚步的步,虽然读法相同,但写法差的不小。脚步的步是个古姓,源于姬姓,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可大布乡的布氏怎么来的呢?据阳谷县布氏文化研究者布济魁介绍说,1402年,燕王朱棣在攻下南京后当了皇帝,迫令大学士方孝孺为他起草即位诏书,却早到了方孝孺的反对,朱棣便要灭方孝孺九族,但方孝孺说灭十族也不起草诏书,朱棣没法说服方孝孺,就下令诛杀方家十族。株连九族这个词,相信大家在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听说,九族指的是亲属,而十族又包含了师生跟朋友,据布氏家谱记载,布氏先祖步辰就是方孝孺的门生,步辰被杀后,其妻子卢氏带着三个孩子星夜出逃,到达山东阳谷后,恰巧遇到了巡逻队,巡逻队问他们姓什么,卢氏灵机一动用手...
· 包公原来是这样的——清官的高收入
刚才讲包公周济族人,还隐含着一个前提——他有钱。如果没钱,自己都在吃糠咽菜,拿什么周济人家呢?包公有钱吗?有。他那么清廉,哪里来的钱呢?答案是俸禄。宋朝皇帝优待士大夫,论官员俸禄之厚,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清朝史学家赵翼说过宋朝皇帝对官员有多么优待:“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陔余丛考》)给百官发钱唯恐不够,从老百姓那里征收赋税唯恐搜刮得不干净。宋徽宗时淮南转运使张根说过当时大臣的待遇有多么惊人:“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缗,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宋史·张根传》)皇帝派人给大臣建造豪宅,有时候能耗费一百万贯,张根掌管淮南二十个州县,每年上缴中央财政三十万贯,还不够给臣子盖房呢!宋朝有一本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秘诀的小册子《世范》,该书劝导年轻人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取科第,致富贵”。一个人刻苦攻读,在科举道路上斩关夺将,一旦鱼跃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