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项羽如果渡过了乌江,能东山再起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0
转发:0
评论:0
项羽如果渡过了乌江,能东山再起吗?,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迎来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大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迎来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决战时刻,刘邦、灌婴、英布、彭越各率大军从各个方向迫近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项羽的十余万楚军。

  不久,各路大军会合于垓下,将十万楚军层层包围。韩信用计令汉军在四面唱起楚歌,使得楚军思乡心切,无心再战,一夜之间逃散无数。项羽自知大势已去,便率领800亲信突围。第二天刘邦发现项羽逃走之后,迅速派夏侯婴率军追击。

  项羽一路逃奔,突破层层包围之后来到了乌江边“欲东渡乌江”,然而却因一念之差,谢绝了乌江亭长愿渡他过江的好意,放弃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横剑自刎,一代盖世英雄就此殒落。

  项羽不肯渡江的举动,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是,假如项羽渡了江,真的可以卷土重来吗?

  假如项羽真的渡过了乌江,来到江东的第一件事首先肯定是招兵。

  但是这招兵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刘邦是肯定不会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的,必然会迅速率百万大军渡江追击。

  项羽之前那么强悍的精锐部队都被刘邦给消灭了,这些匆匆忙忙拉拢起来的新兵队伍在刘邦的大军面前,无异于螳臂挡车,根本无力扭转战局。

  再说了,项羽渡江之后,江东父老就算表面欢迎他,但内心深处,恐怕也不会发自肺腑地支持他而为他卖命了。

  毕竟这些多灾多难的老百姓,经过多年战火的摧残,早已经疲惫不堪。此时人心思定,人们渴望尽快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而此时刘邦那爱民如子的高大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俨然成了人们心中正义的化身。

  项羽此时如果再挑起战争,无异于。他不可能再回到灭秦之战时登高振臂一呼便天下响应的辉煌时代了。由此来说,他可能连召集一支新兵队伍的威信都没有了。

  再说了,那位亭长所说的“今独臣有船”这句话,也是颇有深意的。你船是有,但只有一条啊。当时项羽的身边还有26个生死弟兄呢,项羽这样的铁血汉子,怎么可能抛弃这26个兄弟而独自逃命?

  假如,当时多几条船,项羽是有可能渡江的,因为在他当初领着800人突围时就是计划渡江返回江东的。但是当他看到只有一条船时,就彻底地放弃了东渡的念想。

  还有,这个神秘的乌江亭长的身份也是颇令人生疑。居然“先知先觉”一般,早就在那里等着项羽。这件事,在史书上写得很隐晦,谁也不知道他是谁。

  虽然这亭长同意载他渡江,但谁又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呢?毕竟汉王有令,谁逮到项羽,就可以封为万户侯。面对如此大的,确定这亭长不是无利不起早?万一将船划到江心,要想谋害项羽那还不是很容易的事?与其这样狼狈而亡,还不如慷慨赴死,青史留名。

  这种可能性不是完全没有,早在项羽逃到乌江之前的途中,因迷路去问一位农民,那农民知道他是项羽之后,故意说错,将他骗进了兵马难以前行的沼泽地。由此可见,在这个乌江地区,项羽已经完全失掉了人心,那么也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个乌江亭长也可能是这样的人。

  话说回来,就算这个神秘的乌江亭亭长真是一个先知先觉的大好人,但是他的职位放在今天来说,大概相当于一个村主任吧,在那样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一个小小的亭长能顶什么事呢?

  对于这些不利因素的考量,项羽又怎么不清楚呢?所以他选择了放弃,毅然熄灭了战火,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天下苍生的安宁。

  历史的向前发展,自有它内在的必然规律,决不是某人的一念之差就会改变其走向。就算项羽渡过了乌江,恐怕也已无力回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如果项羽乌江不自刎过了乌江结局会不会不同?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为什么项羽要乌江自刎,真实原因真的如项羽所说的那样,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乡亲吗?还是另有隐情,如果项羽在乌江边上不自刎结局会有所不同吗?很多人关于项羽乌江自刎都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对项羽乌江边上自刎做出了高度评价,与其苟且活着不如,自行了断。在李清照的诗中曾经写道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乌江自刎的赞赏。网络配图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是属于杜牧那派的,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在他的诗句中曾经写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包羞忍辱是男儿”认为只有忍辱负重才能配得上男人,觉得项羽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于项羽因为失败就选择自杀的方式非常失望。一直以来这两种观念不停的纠缠着,项羽究竟为何选择自行了断的方式,谁也说不清楚。曾经在史记中记载的是项羽兵败有愧,怕令家乡人失望所以选择了自杀,但是分析一下,事情没有...
· 如果项羽乌江不自刎过了乌江结局会不会不同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为什么项羽要乌江自刎,真实原因真的如项羽所说的那样,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乡亲吗?还是另有隐情,如果项羽在乌江边上不自刎结局会有所不同吗?很多人关于项羽乌江自刎都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对项羽乌江边上自刎做出了高度评价,与其苟且活着不如,自行了断。在李清照的诗中曾经写道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乌江自刎的赞赏。网络配图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是属于杜牧那派的,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在他的诗句中曾经写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包羞忍辱是男儿”认为只有忍辱负重才能配得上男人,觉得项羽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于项羽因为失败就选择自杀的方式非常失望。一直以来这两种观念不停的纠缠着,项羽究竟为何选择自行了断的方式,谁也说不清楚。网络配图曾经在史记中记载的是项羽兵败有愧,怕令家乡人失望所以选择了自杀,但是分析一下,...
· 项羽要是放段过了乌江,历史会改写吗?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追思楚霸王项羽的诗句。在《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中,项羽说自己之所以以乌江自刎,是因为他兵败有愧,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但如果他真的放段过江,结局就会不一样吗?楚汉战争末期,项羽在垓下遭遇十面埋伏,他带领800多人浴血奋战杀出重围。在汉军的一路追杀下,到达东城时只剩下28骑兵,身后却是几千汉军。按理说这个时候,项羽已经走投无路,但他却没有选择自尽,反而带领手下冲入敌阵,斩杀百余人又将汉军逼退。铜墙铁壁的包围,项羽都依然突出,这一路奔逃也显示出他其实早有退守之意。但在乌江边上,眼看可以渡江逃回老家之时,他却留下慷慨遗言自行了断。这显然不仅仅是傲气使然,更为合理的解释是什么呢?司马迁在《东岳列传》中说得很清楚,秦末战争中,闽越人听从项羽号令共同伐秦。秦灭之后,由于项羽身为灭越的楚人后裔,对闽越人挟有私意,所以唯独没为闽越首领封王。楚汉争霸一开始,闽越...
· 项羽为何要自刎乌江,而不想东山再起?
垓下之战,项羽惨败,突围至乌江边时,亭长劝他渡江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他说了两句重要的话,一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是“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结果在乌江边自刎,年方31岁。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会放弃希望?原因就在于他对失败的看法。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失败,而是他怎么解释。网络配图心理学家威勒做过一项研究:针对在某次考试中成绩偏低的中学生,询问他们自认为考差的原因何在?学生们的解释可以分为四个“因为”:我笨、我不用功、我运气不好、考试题目太难。就性质来说,“我笨”和“我不用功”属内在原因,跟自己有关;而“我运气不好”和“考试题目太难”则是外在原因,咎不在我。威勒发现,将考差归于内在原因者,自尊心较受打击、有较负面的情绪反应;反之,将它归于外在原因者,则较少上述困扰,显得较轻松愉快。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人在失败时,喜欢将它归于外在原因的主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原因也可分为稳定和不...
· 项羽不想东山再起吗?为何坚持要在乌江边自刎
垓下之战,项羽惨败,突围至乌江边时,亭长劝他渡江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他说了两句重要的话,一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是“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结果在乌江边自刎,年方31岁。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会放弃希望?原因就在于他对失败的看法。胜败乃兵家常事,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失败,而是他怎么解释。网络配图心理学家威勒做过一项研究:针对在某次考试中成绩偏低的中学生,询问他们自认为考差的原因何在?学生们的解释可以分为四个“因为”:我笨、我不用功、我运气不好、考试题目太难。就性质来说,“我笨”和“我不用功”属内在原因,跟自己有关;而“我运气不好”和“考试题目太难”则是外在原因,咎不在我。威勒发现,将考差归于内在原因者,自尊心较受打击、有较负面的情绪反应;反之,将它归于外在原因者,则较少上述困扰,显得较轻松愉快。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人在失败时,喜欢将它归于外在原因的主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原因也可分为稳定和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