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四大豪强称霸南朝:陈朝为啥这么怂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15
转发:0
评论:0
四大豪强称霸南朝:陈朝为啥这么怂呢!,南朝陈天嘉六年(565年)七月,陈文帝陈蒨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消息,为祸数年

  南朝陈天嘉六年(565年)七月,陈文帝陈蒨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消息,为祸数年的江州豪强周迪被斩首于临川,临川太守骆文牙以最快速度把周迪的首级送到京师建康。皇帝陛下心中一块悬着的大石头落了地,但这场为时6年的超级叛乱似乎耗尽了他的心血,8个月后便溘然长逝。不知临死前的陈文帝是否还能想起,永定三年(559)他刚刚听说江州豪强叛乱时的心情……

  陈文帝

  一、陈朝开国先天不足

  公元6世纪中叶,南朝以侯景之乱为标志,揭开了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的序幕。中国历史上第二高寿的皇帝梁武帝萧衍,没有处理好侯景投降事宜,后者遂以八百残兵起家,一路狂飙突进,挟十万之众打破台城,将南朝撕得粉碎。

  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名位卑下的吴兴陈霸先凭借过人的才智和武力,逐渐崛起,并打败梁末第一军神王僧辩,于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十月建立陈朝,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

  陈武帝

  陈朝建立之后,军事形势极其严峻。在荆湘一带,前梁朝故将王琳与陈霸先势不两立,宣称要梁室,发兵攻取湘州、郢州等地。王琳是兵家出身,长相奇伟,站直身时头发长垂到地。他本是梁元帝(梁武帝之子萧绎)妃子的兄弟,麾下掌握着万余人的兵力。王琳折节下交,对部下非常好,士卒皆乐为之死。面对这一心腹之患,陈霸先起倾国之兵西上进攻王琳,陈朝开国名臣猛将侯安都、周文育、吴明彻、徐敬成、周铁虎等倾巢出动,却不料在沌口(今湖北汉阳东)惨败,除吴明彻外,其余4名大将全部被俘。陈文帝陈蒨(时为临川王)临危受命,再发兵5万西上进攻王琳。放眼北方,陈朝与北齐刚刚经历了几次大战,北齐入侵江南的10万大军全军覆没,两国结下了死仇。从地方势力一跃成为国家核心,陈武帝和他的陈朝遽然承担起四面八方的压力,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江州的四姓豪强,便是在这一时期拉开割据的序幕。那么这四姓豪强究竟是什么状况,且来逐一梳理。

  陈朝形势

  二、豫章熊氏——趁乱起事保一方

  熊昙朗,豫章郡南昌县的大姓豪强。所谓大姓,即地方宗族势力的代名词。梁陈易代之际,侯景之乱带给江南极大的破坏,最突出的表现有两点:其一是中央政权被摧毁,江南几大行政区域呈土崩瓦解之势,荆州、湘州、郢州、扬州、江州、广州、益州各自为政,互相攻伐;其二是士族被大量,南朝二百余年来士族的衰落从量变完成了质变,他们不仅丧失了对中央政权的影响力,在地方的控制力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终于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这两个方面的变化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崛起。熊昙朗状貌奇伟,膂力绝人,他利用大姓宗族的影响力,号称保据乡里,不断召聚乡民扩大武装,就连附近啸聚于山林的桀黠群盗也往来应和归附。

  彼时江南各地都出现了乡民聚党自保的现象,据《陈书·文帝纪》载:“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时乱日甚,乃避地临安。……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众千馀人,侵暴郡境……”《陈书·荀朗传》载:“侯景之乱,朗招率徒旅,据巢湖间,无所属。……时京师大饥,百姓皆于江外就食,朗更招致部曲,解衣推食,以相赈赡,众至数万人。”《陈书·鲁悉达传》:“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老幼以归焉。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

  中央政权为了笼络这些豪强势力,不得不授予他们那个州的太守之职,好让他们出力进攻侯景。各地豪强力量有大有小,与中央的关系也不尽相同。以荀朗、鲁悉达等为代表的势力与中央保持了一致,在陈朝建国过程中立下不少功劳,逐渐被吸收改编为国家武装力量。熊昙朗则是与中央对抗的典型代表。

  梁末陈初,岭南实力派萧勃率军北上进攻江州,与中央为敌。战争发生在熊昙朗本乡附近,他周旋于两方之间,一边哄骗萧勃的部将欧阳頠(weǐ),声言帮他进攻陈霸先的大将黄法氍(qú),但需要其支援一些甲杖物资,欧阳頠信以为真,便送给他300领铠甲;另一边,熊昙朗找到黄法氍,约定共同击破欧阳頠。待到决战那天,熊昙朗与欧阳頠掎角而前,两军合战时他率军逃跑,欧阳頠被黄法氍打得大败亏输,熊昙朗趁机尽取其军马器械,充实了自己的力量。

  除了对朝廷虚于委蛇、巧计渔利,对待本乡的小股豪强,熊昙朗也是耍尽手段,千方百计扩大自己的势力。巴山豪强陈定也拥兵立寨自守一方,熊昙朗假意嫁女于陈氏,又伪称临川的其他豪强不同意两家结亲,有可能会武力干预,要求陈定派兵来接亲。陈定攀上这个大豪强,高兴还来不及,哪会想到其中有诈。他派了300名甲士和本乡头面人物去接亲,不料被熊昙朗全数扣押。熊昙朗声称,想要人可以,一个一个按价赎买。可怜陈定小家小户,部下实力有限,哪经得起这般黑吃黑。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他的下场,估计在熊昙朗面前讨不了好去。据《陈书》熊昙朗本传记载:“兵力稍强,劫掠邻县,缚卖居民,山谷之中,最为巨患。”

  三、临川周氏——收买人心的行家好手

  临川南城(今江西南城)人。侯景之乱时,其宗族首领周续起雄于本郡,梁朝驻本郡太守萧毅畏惧豪强势力,拱手让出临川郡。周续所统诸军大将,都是本郡豪强,一贯骄横霸道、不服管辖,周续申明纪律要加以管束,结果众豪强不服,联手杀了周续,推举周迪做了临川郡守。周迪在工塘(江西南城东南40余里)筑起新城,继续扩大武装规模,实力越来越强。萧勃率军北上进攻江州,与陈军展开激战,周迪按兵不动,坐观成败。陈军大将周文育不敢得罪这位地方实力派,只是客客气气地请周迪提供一些必要的援助。周迪没有派兵援助,但给陈军提供了大量粮饷,为消灭萧勃起到了较大作用,周迪因此得到了江州刺史的职位。江州的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江西、福建的大部以及浙南一部分,地盘极其广大。经过东晋南朝二百余年的开发,农业经济水平已相当发达。周迪这个刺史事实上并不能统管江州所有地盘,熊昙朗、陈宝应等豪强仍然各行其是,但能得到这一任命,无疑极大地刺激了他划境自守的政治野心。

  四、东阳留氏——从平叛功臣到割据头子

  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大姓。他在本乡仗势欺人,连郡县长官都不放在眼里,一直是地方官的心头之患。侯景叛乱爆发后,各地豪强纷纷聚兵勤王,还在外地做县令的留异奔还东阳,大肆召募本乡子弟编成武装力量。大约是这种明目张胆的行动引发了官方的强烈不满,东阳郡的郡丞与留异产生了矛盾,留异凭借手中的武力,公然引兵杀了郡丞全家。东阳太守沈巡要带兵去建康台城勤王,大乱之际,无暇兼顾本郡这些事,与临川郡把太守让与周氏如出一辙,沈巡也把东阳太守之位让与留异。

  留异似乎也抱有一定野心,想要借平乱之役进一步捞取资望和利益,便让他的侄子留超在东阳临时负责,他自己率子弟兵跟随沈巡北上救援台城。只是这位实力派并没有什么长远的见识,他也预料不到侯景之乱到底是什么能量级的叛乱。各地的勤王兵马在台城下被侯景击败,于是一哄而散各还本乡,留异好处没有捞到,灰头土脸地跟着梁朝临城公萧大连(梁武帝之孙,简文帝萧纲之子)回到东阳。

  侯景攻下台城后,派大将宋子仙率兵追击萧大连于东阳。留异抵挡不住宋子仙,便反戈一击,带领宋子仙擒获了萧大连,并藉此被侯景任命为东阳太守。然而他并没有得到侯景的全部信任,其妻小被带到建康作为人质,以控制其行动。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留异先后被梁元帝和王僧辩授予官职,得到官方任命的留异愈加公开地扩大私人武装,俨然成为东阳一带的土皇帝。陈霸先收取三吴之地的战争中,留异虽然表面支持,并给陈氏提供粮饷,但实际上陈霸先很明白时下的形势,他不仅不敢征调东阳的兵力参战,还得对留异加以笼络——把陈蒨的女儿嫁给的留异儿子,以确保东阳不添乱。即使是这样,留异也不肯完全支持陈霸先,还暗中与盘踞在湘州的王琳通使往来。

  五、晋安陈氏——八闽豪强的总头子

  晋安候官人,是闽中四大姓之一。陈宝应之父陈羽是本郡豪杰之士,他充分利用了梁末晋安郡频繁出现的叛乱,游走于官军和叛军之间,一方面不断煽动大族发动叛乱,一方面又引导官军袭破之,这这个过程中逐渐扩大了自己的武装。《陈书·陈宝应传》甚至说:“由是一郡兵权皆自己出。”到了侯景之乱时,梁朝中央完全丧失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陈氏在晋安的影响力更加强大,晋安太守萧云虽是梁朝宗室,也已无法压制陈氏,便主动将官位让与陈羽。

  陈羽夺得晋安一郡,自己主持政事,让他的儿子陈宝应管军。陈宝应极有谋略,他趁着三吴地区被侯景搅得一片糜烂之际,不断派兵从海道北上,抄掠浙东临安、永嘉、会稽等郡县,掠夺人口。同时他还带着晋安的米粟到会稽等地进行贸易,换来大批玉帛财货。彼时三吴地区天灾人祸横行,发生严重的饥荒,许多饥民都逃到相对富庶的晋安,充实了晋安的人口。陈霸先代梁后,为了安抚江州的形势,允许陈羽将太守之位传给陈宝应。到了陈文帝即位后,因为要应付湘州的战事,不得不对江州诸豪强表示出更大的诚意,陈宝应被录入陈朝皇族宗籍,家中子女无论大小都被赐予了爵位。

  四姓豪强势力互相呼应,胶缠固结,与陈朝中央对抗,几乎占去了东南腹地三分之一的地盘。在梁陈易代之际,他们利用陈朝对外战争频繁、无暇顾及地方势力的机会,盘踞一方,彼此勾结,把江州(包括今浙江一部、江西和福建大部)这一广大地区几乎经营成豪强势力的自留地,给陈朝中央带来无穷的祸乱,以至于陈朝不得不投入全部兵力,开国名将轮番参战,花费6年时间才终于扑灭叛乱。陈朝虽然最终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但在北方两大强敌的窥伺下,无法专心巩固北方国防形势,丢失的益州、荆州等上游要地始终未能夺回。有陈一带,国宇穷蹙,始终未能扭转军事上的劣势,不能不说,与四大豪强的牵制有很大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朝陈将领程文季
人物简介程文季(?―579年),字少卿,新安郡海宁县(今安徽休宁)人,程灵洗之子,南朝陈将领。程文季,少年时学习骑射,多才干谋略,处事果敢坚决,有其父遗风。每次随父征讨,常率先冲锋陷阵,得高祖陈霸先赏识。永定年间,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句容(今属江苏)县令。天嘉元年(560年),文帝陈倩即位,除始兴王府限内中直兵参军,执掌府中军事。次年,迁贞毅将军、新安太守,随侯安都东讨留异。留异之同党向文政,文政派侄子向瓒领兵阻拒,两军交锋,程文季大败向瓒军,文政被迫投降。天嘉四年(564年),陈宝应和留异勾结作乱,陈文帝派程文季为信义太守余孝顷之前军,所向克捷。平定陈应宝之乱,程文季战功居多,转府咨议参军,领中直兵。后出任临海太守,又助父郢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父逝,尽领其兵众,起为超武将军。陈宣帝太建二年(570年),任豫章史,袭封重安县公。率军随都督章昭达前往荆州征萧岿,程文季趁水涨流急,乘轻舟偷袭...
· 南朝陈大臣袁枢
人物简介袁枢(517―567),字践言,梁吴郡太守君正之子,陈郡阳夏人也。美容仪,性沈静,好读书,手不释卷。家世显贵,赀产充积,而枢独居处率素,傍无交往,端坐一室,非公事未尝出游,荣利之怀淡如也。起家梁秘书郎,历太子舍人,轻车河东王主簿,安前邵陵王、中军宣城王二府功曹史。侯景之乱,枢往吴郡省父,因丁父忧。时四方扰乱,人求苟免,枢居丧以至孝闻。王僧辩平侯景,镇京城,衣冠争往造请,枢独杜门静居,不求闻达。绍泰元年,征为给事黄门侍郎。未拜,除员外散骑常侍,兼侍中。二年,兼吏部尚书。其年出为吴兴太守。永定二年,征为左民尚书。未至,改侍中,掌大选事。三年,迁都官尚书,掌选如故。人物特写枢博闻强识,明悉旧章。初,高祖长女永世公主先适陈留太守钱蒇,生子睿主及畈⒆溆诹菏馈8咦媸苊,唯公主追封。至是将葬,尚书主客请详议,欲加蒇驸马都尉,并赠罟佟J嘁樵唬骸拔敉跫下嫁,必适诸侯,同姓为主,闻于《公羊》之说,车服...
· 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陈书》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8卷,《天嘉起居注》23卷,《天康光大起居注》10卷,《太建起居注》56卷,《至德起居注》4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如顾野王的《陈书》3卷,傅縡的《陈书》3卷,陆琼的《陈书》42卷等。它主要记述了梁、陈之际的政治变化和陈皇朝时期(557—589年)三十余年的史事。从《陈书》中,我们只见到有两卷帝纪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姚察在陈史撰述方面遗留给姚思廉的旧稿比梁史少得多。姚思...
· 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陈书》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8卷,《天嘉起居注》23卷,《天康光大起居注》10卷,《太建起居注》56卷,《至德起居注》4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如顾野王的《陈书》3卷,傅縡的《陈书》3卷,陆琼的《陈书》42卷等。它主要记述了梁、陈之际的政治变化和陈皇朝时期(557—589年)三十余年的史事。从《陈书》中,我们只见到有两卷帝纪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姚察在陈史撰述方面遗留给姚思廉的旧稿比梁史少得多。姚思...
· 简明正史——南朝陈帝经济
?陈朝的地权关系包括宗法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庶族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前二者虽经梁末大乱的冲击,却仍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而后二者则明显萎缩。除此之外,还有寺院土地所有制。由于南朝社会对佛教的迷狂,以寺院经济、寺院地主为代表的寺院势力很快发迹起来。同世俗地主一样,大量占有土地是寺院地主和寺院经济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寺庄是寺院大土地所有者以庄园形式经营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所,是寺院经济的重要支柱。它的土地来源主要有官府赏赐、豪家富室的施舍、寺院僧侣非法侵占国有土地、用钱购买以及贫苦农民投依等几个方面。寺院土地所有制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在梁朝。陈初,陈武帝也崇奉佛教,曾仿效梁武帝舍身寺庙。当时建康附近有佛寺千余所,这些佛寺都占有大量土地。陈朝的租调制完全承袭了梁制,剥削量也差不多。《陈书》多次出现“夏调”一词,说明布、绢、丝、绵等物的征收,多在夏季进行,故有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