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北亚的一个古国:高句丽的发展史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8
转发:0
评论:0
东北亚的一个古国:高句丽的发展史,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被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

  建国 (公元前37年-公元52年)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一些学者认为高句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成立。“高句丽”作为一个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词就出现在《汉书》中。

  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纪中期

  。据推测,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相关记录在《三国志》、《汉书》中时有出现。

  中央集权化和早期的扩张(公元53 -243年)

  前三国时代高句丽太祖王时期,高句丽从早期的几个濊貉部落国家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制。56年,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

  复兴与进一步的扩张(公元300年--公元390年)

  不过仅仅70年,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开始与形成朝鲜古代国家百济与新罗处于激烈的军事对峙之中。世界历史学家称这一段历史时期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

  高句丽的扩张并不是一番风顺的。342年,丸都城受到前燕攻击。371年,百济近肖古王袭击高句丽最大城市平壤,并在战场上杀死了高句丽故国原王。

  高句丽小兽林王继位后,开始加强高句丽国内的稳定和统一。新的法律出台。372年立从中原引入的佛教为国教,并依照中原制度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太学”。 小兽林王还对高句丽军队进行了改革。

  鼎盛时期(391年–531年)

  5世纪末时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记载,好

  太王在一次与扶余的战役中就攻克了扶余64个城池,1400个村庄。 后来好太王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在军事上对百济形成了绝对优势地位;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的战争中迫使新罗屈服。

  413年,高句丽长寿王登基。由于百济和新罗的对抗,427年,长寿王迁都到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寿王延续了其父好太王的扩张政策。5世纪末,长寿王又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与北魏交锋;并保持了对新罗的控制。

  内部纷争(531年-551年)

  高句丽在6世纪达到鼎盛后,开始逐渐地衰落。高句丽安藏王被刺杀后,其兄安原王继位。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的纷争加剧。两政治集团对王位继承进行争斗。最后年仅8岁的阳原王登基。不过对权力的争夺并没有结束。反对派的幕僚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上的控制。内忧外患,6世纪50年代,高句丽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袭击。但高句丽内部的幕僚争夺依然继续。

  丢失汉江流域(551年)

  551年,百济和新罗联手攻打高句丽。高句丽丢失朝鲜半岛中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肥沃的汉江流域。百济新罗联盟的主战者百济在对高句丽的战争几乎精疲力尽。553年,新罗以帮百济的名义出兵。但却对百济发动了攻势,最后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怒于新罗的背叛,百济圣王第二年攻新

  罗西部以报复,但被新罗擒住,后被处死。朝鲜半岛中部的战争,对朝鲜半岛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罗对百济的攻击使百济成了朝鲜半岛的最弱者。新罗由于霸占到了人口众多,富裕的汉江流域,给其日后扩张打下良好基础。相反,高句丽却因丢失汉江流域而国力大减。另外新罗获得汉江流域后,疆域到达黄海,使其可以和中国直接贸易和建立外交。这样新罗就不再依赖高句丽而是新罗与中国的直接沟通,与联盟最终在7世纪给高句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589年,隋灭陈中国大部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攻辽西,引发第一次高句丽与隋的战争。但是高句丽仍旧四处联结反隋势力开始认识到高句丽是中原潜在的边患。隋丽战争遂爆发。612年,隋的百万大军从陆路和海上侵略高句丽,一路破城四五十余座,后来由于隋军前线将领的指挥不当,造成渡过辽河进攻的3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613年隋炀帝亲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的反叛,造成此次战役取消。614年隋炀帝再次亲征高句丽,因为高句丽连年战事造成国内弊端甚多。615年隋炀帝又打算攻高句丽。但由于隋内乱加剧,攻高句丽的计划被取消。隋对高句丽的战争使隋朝国力锐减,并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导致隋朝灭亡。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唐初贞观末期,东基本被消灭了,四夷威服。贞观十七年(六百四十三年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40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次年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句丽。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李绩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斩俘两万余人。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驻: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唐太宗击败,余众归降。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太宗被迫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朝,没有达到征占高句丽的预期目的。此次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攻占辽东等十城,获七万余户,斩杀高丽兵4万余人,唐军阵亡数千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唐太宗回朝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以后,唐军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共有以下几次:六百四十七年,太宗命牛进达和李绩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丽,拔石城,高句丽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六百四十八年,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3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水,于泊灼城(今辽宁丹东东北)大败高句丽军;655年,因高句丽与百济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句丽;658年,程名振攻克高丽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3000级;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华表山)大败高句丽军。公元660年,新罗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次年,高宗下令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进攻,发 35军,水陆分道并进。苏定方在坝江击败高句丽军,屡战屡胜,进围平壤;契苾何力于鸭绿水大败盖苏文之子男生,斩3万人。时百济旧将叛乱,而苏定方围平壤久攻不下,逢大雪天寒,退军时,左骁卫将军、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在蛇水战败,庞孝泰战死。这是高句丽灭亡前的最后一次胜迹。由于渊盖苏文在世期间一直未能采取明智的外交策略,导致唐朝与新罗联合必欲灭高句丽而后快。盖苏文在世时虽然尚能以高压控制高句丽政局,但高句丽内部已经危机四伏,当他死去时,高句丽已离覆亡不远。

  高句丽的灭亡

  公元666年,在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造成高句丽内乱。唐高宗见状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不久,唐高宗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以后一年多时间,各战场捷报频传:李绩攻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争霸东北亚:大唐帝国——覆灭高句丽
663年,大唐帝国彻底平定百济,并在百济故土设立熊津都督府,以百济王室为傀儡建立了傀儡政府统治百济故地。而且同时将新罗国设为鸡林州都督府纳入了唐帝国的宗藩体系中。此时,大唐在朝鲜半岛的对手只剩下了唯一也是最难解决的对手——已经雄踞此地数百年的高句丽!挥师平壤只是时间问题了。然而大唐却没有立即动手,此时的唐高宗李治在密切观察高句丽的动向,敏锐地嗅着时机,更重要的是,李治此时压根顾不上这个辽东小霸,他正在忙着另一件重要的事——封禅。封禅泰山,自古以来就是明君雄主们宣扬标榜太平盛世的象征,是一件极具象征意义的重大政治及外交活动。666年正月,唐高宗李治亲临泰山,率领文武百官举行了盛大的封禅大典。作为一场政治走秀,“”的外交秀自然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配菜。聪明的臣子最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竭力给足皇帝面子,刘仁轨就是这样一位聪明人。他回国时不是孤身一人,身后跟随的是百济、新罗、日本、耽罗(今韩国济...
· 消失了1300多年的古国“高句丽”的邹氏王朝
我国现在的学者都认为,横跨中国东北部和朝鲜半岛西北部的古代边疆政权,“高句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我国东北部地区出现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政权。东北地区很早就是中央政权的管辖区域,周朝灭商时,商朝后裔箕子率领部族向东迁徙,在今天平壤一带建立了朝鲜国,成为周朝的一个地方政权,学术界一般称之为“箕子朝鲜”。西汉初期一个叫卫满的燕人为躲避战乱来到此地,纠集其它中原人夺取政权,学术界称之为“卫氏朝鲜”由于他一直奉行扩张政策,公元前一O八年,卫氏朝鲜被汉武帝统一,并在其辖地设置了乐浪、真番、临屯、玄莵四郡进行统一管理。公元前三十七年,东北边疆民族夫余的一位王子因受族人,率随从从南逃到了玄莵郡的高句丽县(即今天的辽宁省新宾东南),这位因善射而被称为“朱蒙”的首领叫“邹牟”(据韩国邹积亮考证,邹牟是汉代邹阳的五世孙,仲俊公二妃所生之子),在这里建立了最初的高句丽政权,史书称之为“高丽”。根据《三国志》记...
· 东北亚史高丽只是借高句丽名号另一政权
朝鲜称韩国为南朝鲜,韩国称朝鲜为北韩。作为朝鲜和韩国的通称,英语中的Korea、法语Corée、德语Korea、俄语Корея、希腊语Κορ?α、西班牙语Corea统统源自另一个词“高丽”。中国人比较熟悉的隋炀帝三征高丽、唐高宗灭高丽,这个“高丽”指的是否就是Korea?没错,确实是。但这么说,一定有人反对:“隋唐皇帝亲征的不是‘高丽’,而是‘高句丽’!”那么,高句丽和高丽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二者有何关系?高句丽(也作高句骊)国,建立于公元前37年,相当于西汉末年。在高句丽人自己所立的巨型石碑好太王碑(韩国称“广开土大王碑”)中记载,其第一代王是“邹牟”。高句丽建都于今天辽宁省桓仁县,不久迁至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王莽时代对周边部族推行歧视政策,引起北方部族纷乱,高句丽也被更名为“下句丽”,直到东汉初年,汉光武帝才恢复了“高句丽王”的王号。
· 东北亚
地理东北亚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政治东北亚地区是世界安全格局中极为脆弱的一隅,处于多边混乱的乱局之中。其中重大的矛盾冲突有朝核问题、独岛主权争议、南千岛群岛争议等。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六方会谈美日联合军演美韩联合军演经济东北亚区域既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各国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梯次明显,资源条件也各具特点,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东北亚区域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迅速发展,东北亚地区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虽然曾经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东北亚至今仍然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目前,东北亚区域的GDP之和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中日韩三国的GDP之和占亚洲GDP总量的73%。日本为发达国家,是东北亚经济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早倡议者之一。产业部门以服务业、航运业、金融业...
· 隋与高句丽的战争
背景平原王在位早期,高句丽与隋维持着紧张而和平的关系,继北朝之后,受隋文帝册封为“高丽王”。由于此时百济与新罗的联盟早已瓦解,高句丽南部相对平静。586年,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即今朝鲜平壤市区),直至668年高句丽灭亡。历时83年。过程第一次战争(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突袭辽西的营州,激怒隋文帝,引发高句丽与隋朝第一次战争。隋文帝派汉王杨谅协高颎和大将周罗睺率30万海陆大军攻打高句丽。周罗睺的海军同时也是困难重重。虽然隋的海军尽可能地靠着海岸前行,但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隋的海军一抛锚休息,高句丽的先遣部队就会出现进行袭击。由于周罗睺先前已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败于高句丽。据《隋书》记载,这次战役中,隋军损失90%。而与隋相比,高句丽军队伤亡很少。杨谅别无办法,只好撤退。此次战役是隋文帝仅有的一次大败仗。为防止隋的再次入侵,婴阳王高元曾上表称“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