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此人被罚诛九族,康熙得知其姓氏后把他免罪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5
转发:0
评论:0
此人被罚诛九族,康熙得知其姓氏后把他免罪了,说起孔子,相信全世界人民都很熟悉,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时至今日都依然有

  说起孔子,相信全世界人民都很熟悉,他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时至今日都依然有极高的教育意义,孔子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先师”,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更是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自从稀罕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了思想大一统之后,历代帝王对孔子学说更是尊崇有加,对孔氏一族更是给与了特殊照顾。

  满清入关以来,一直致力于安抚汉人行动,于是非常注重选拔汉人为官,康熙继位以后,更是对儒家文化十分尊崇,不仅亲自拜访孔子故居,还对孔子的后人表现了极大的诚意。康熙朝下有位官员,就是孔子的64代世孙,他的名字叫做孔尚礼,在“尊孔大会”上面,被康熙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只因孙尚任为众多大臣,讲解了很多儒家的经典文化和学术。

  从那以后,孔尚任便死心塌地跟着康熙,认为康熙是一代明君,暗暗发誓要为康熙效力终生。而康熙呢,也认为孔尚任才华横溢值得栽培,于是一路将他提拔,后委派他远赴江南治理水患。孔尚任在治水的4年间,郁郁不得志下对康熙产生了怀疑,于是他便开始寻遍南明故里,去结识更多的有民族气节的南明遗民,在他们的影响下,孔尚任创作了《桃花扇》。

  此书内容大多是对明朝的怀念,字里行间充满了亡国之痛,《桃花扇》一经发表,瞬间点燃了反清势力,不过要知道此时的大清已经非常稳固,他们想要闹事简直是难于登天。于是很快,各地叛乱就被平息,随后大臣开始纷纷上书启奏,认为《桃花扇》是罪魁祸首,康熙龙颜大怒,决定给与诛九族处罚,可当他得知《桃花扇》背后主使后,又痛呼:杀不得,免官吧。

  孔尚任确实有谋反罪过,可谁让他的身份特殊呢,作为孔氏后人,诛九族万万使不得,就连孔尚任本人,康熙都未曾敢动,毕竟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实在太高,如果冒然处罚孔尚任,一定会激起民愤不可收拾。于是,康熙三十九年,孔尚任被罢官免职,不过并没有说明免职原由,不过明白人都知道,这定与《桃花扇》有关,只不过具体原因还有待考证罢了。

  其实,孔尚任是一个文学造诣颇高的人,著作的《桃花扇》更是广为流传,先后历时10年才得以完成。被罢免后的孔尚任,回到家乡后无比悲愤,后做过短暂的幕僚后,在曲阜逝世。此人谋反被罚诛九族,康熙得知其姓氏后,痛呼:算了,还是免官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此人谋反本应诛九族,康熙知道他祖先姓氏后,却说杀不得
春秋时期儒学思想兴起,随后影响了后世上千年,直到今天也有极高的教育意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自认“述而不作”,然而后世将尊称为“至圣先师”,留下的著作含义深刻,被世人视作真理。美国艾默生认为,孔子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先师”,以“仁”和“礼”为中心的治国方针,无论是哪种社会体制都适用,孔子的主张打破了贵族与庶民间的界限,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是政治思想的精华所在。孔子的思想得到了后世众多政治家传承,西汉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大一统,只有这样才能长治久安,自此以后,历代帝王对孔子学说尊崇有加,对孔氏一族给予特殊照顾,即便孔氏族人获罪,皇帝也不敢轻易动刑。满清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统治,一个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安抚汉人,毕竟汉人人口众多,清朝统治者只能采取安抚措施,汉人长时间接受汉族统治,已经形成了一种归属感,“反清复明”运动屡禁不止,...
· 此人谋反康熙下令诛九族,后来又无罪释放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孔尚任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春秋时期,中国有不少的思想路派产生,像儒家、道家等等,但是说起最火的一家,那就要说到儒家了。儒家的弟子也非常多,所有有了百家齐放的说法,而尤其是在西汉的时候,董仲舒甚至还提出了火遍一时的“独尊儒术”的说法,由此就是为了实行国家思想上的大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国家能够长久的安稳生存,而且从西汉以后,每一代的君王,几乎都是十分尊崇儒家思想。甚至对孔氏的族人都特别照顾,如果犯了罪,就算是皇帝也不会轻易的处罚他们。而满清毕竟是属于少数民族,在他们统一了中原以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安抚中原汉人的心,避免他们发生暴动。而当时汉人已经长时间的习惯了汉族自己人的统治,所以很难轻易像少数民族服从。所以一时间,不断的出现各地有“反清复明”的造反活动,而满清人的朝廷为了能够控制住这些暴动的人,就利用比较有...
· 诛九族中的“九族”是哪九族(图)
《儒林外史》中,萧金铉等人到雨花台游玩,见到“夷十族处”,也就是永乐帝朱棣诛杀方孝孺十族的地方。所谓“十族”,就是除了九族之外,又加上了“门生”这一没有血缘关系的族群。但是同行的杜慎卿说,“夷十族”之说很不恰当,历史上汉朝法律最重,也不过是“夷三族”,即父党、母党、妻党。而方孝孺家被诛杀的,不过高、曾、祖、考、子、孙、曾、玄,等,只是一族,母党、妻党还不曾及,哪里诛得到门生头上?听他这意思,好像有点惋惜朱棣下手太轻,不够狠。士人心思之凌乱可见一斑。不过,我们可就此探讨一下关于九族的问题。什么是九族?《三字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简单地说,就是从自己开始,上溯四代,下及四代。另一种说法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
· 中国最后宰相胡惟庸朱元璋为何诛其九族
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称他家的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邀请明太祖前来观赏。这是大明的祥瑞呀,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一个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急得说不出话来。卫士们立即将他拿下,乱棍齐上,差点把他打死,可是他仍然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这才感到事情不妙,立即返回,登上宫城,发现胡惟庸家墙道里都藏着士兵,刀枪林立。于是立即下令将胡惟庸逮捕,当天即处死。网络配图云奇身为内使,居西华门,离胡宅非常近,既然知道胡惟庸谋逆,为何不先期告发,一定要事迫眉睫时,才拦驾告发?况且如果胡惟庸真要谋反,也是秘密埋伏,即使登上城墙也不可能看到刀枪林立。谋反这么大的案件,胡惟庸当天下狱,当天就被处死,处置得如此匆忙,实在蹊跷。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四天前,也就是正月甲午,中丞涂节已经告胡惟庸谋反,以明太祖猜忌多疑的性格,怎么还会去胡惟庸家看所谓的祥瑞?可见,云奇告变纯属...
· 历史上谁被诛九族最后一个被诛九族的丞相
朱元璋登基,任命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李善长是朱元璋攻下滁阳后,接纳下来的谋士,指挥作战,组织供应,事事皆能妥善处理。还在朱元璋称吴王时,李善长便出任右相国,充分展现他裁决如流的才干,为功臣之首。洪武元年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朝廷上位列第一。徐达常年带兵在外作战,实权掌握在李善长手中。之后,他的儿子李祺又被朱元璋招为驸马,权势更加显赫,成为朝廷中掌握实权的淮西集团首领。淮西集团势力的日益膨胀,威胁到皇权。朱元璋对他颇存顾忌,于是在洪武四年,以年高有病为名,让李善长告老还乡,时年五十八岁。其实,朱元璋早就有意撤换李善长,还曾经向刘基请教合适人选。刘基说:“善长为元勋旧臣,能调和诸将,不宜骤换。”朱元璋道:“善长屡言卿短,卿乃替他说情么?朕将令卿为右相。”刘基连忙顿首道:“臣实小材,何能任相?”可能刘基预料到在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况下,必然会受到排挤,故而坚决不肯任相职。朱元璋又问:“杨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