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问鼎中原的意思和历史背景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2
转发:0
评论:0
问鼎中原的意思和历史背景是什么!,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九鼎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

  四字成语问鼎中原的基本解释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在上古时期鼎亦是刑具,用于烹人,即释义统治者的生杀大权。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或领土。

  问鼎中原的意思就是企图夺取天下,也指有野心的权势人物夺取统治天下的霸权。

  例句:张作霖野心勃勃,欲称霸东北,问鼎中原。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最终谁能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的故事和典故中问鼎中原的是谁?楚庄王。

  出处:出自《左传》,鲁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六年),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今河南省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祀,年也)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音邪)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翻译: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大小、轻重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以前夏代刚刚拥立有德之君的时候,描绘远方各种奇异事物的图象,以九州进贡的金属铸成九鼎,将所画的事物铸在鼎上反映出来。鼎上各种事物都已具备,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的事物。所以百姓进入江河湖泊和深山老林,不会碰到不驯服的恶物。象山精水怪之类,就不会碰到。因此能使上下和协,而承受上天赐福。夏桀昏乱无德,九鼎迁到商朝,达六百年。商纣残暴,九鼎又迁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虽小,也重得无法迁走。如果奸邪昏乱,九鼎再大,也轻得可以迁走。上天赐福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个尽头的。成王将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时,曾预卜周朝传国三十代,享年七百载,这个期限是上天所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天命还未更改。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典故: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四字成语问鼎中原的历史故事背景

  楚国是南方一大国,经济、军事力量都很强。楚在周初以子男爵位受封,楚武王三十五年(公元前706 年)要求隋国向周王请求,提升他的爵位。隋国君向周桓王转达楚人的要求,周桓王不准。楚王熊通生气说:“我的先祖鬻熊还是你文王的老师哩,成王封我子男土地,现在蛮夷都归服了我,你不提升,我自己提升。”于是在他即位的第37年(公元前704年)自立为王,死后后人加一谥为武王。这是除周王外,诸侯国称王之始。表示楚要与周王抗衡。

  楚国的北上先后受到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位霸主的打击,一直未能如愿。鲁文公十四年,楚武王的四世孙庄王侣继父穆王即位,楚国在中原才得以一显身手。

  楚庄王上台时,晋文公、秦穆公均已死去。齐国没有什么作为。楚庄王虽是少年即位,却是有心计、有作为的一位能人。他即位之初,不大讲话,以观政治动向,有"三年不言"之说。他的老师斗克和公子燮专政,与令尹子孔、将军潘崇争权。庄王利用庐大夫戢黎杀掉斗克、公子燮,内乱才稍平定。

  庄王即位初年还遇着两大问题:一是天灾,百姓缺粮;二是西北部的戎人不断进逼。庄王决定先解除戎族的威胁。在楚庄王三年(前611年)秋,起兵伐戎族人中为害最大的庸人。庸人居住于今湖北竹山县境。楚军缺粮,官兵同吃一样的饭食,急行军到达战场。楚军根据庸人轻敌的弱点,先伪装失败,以麻痹敌人。庸人认为楚军不堪一击,不设防。

  楚大军突袭,一举灭掉庸人。庸人被灭,其他跟着叛楚的部族,又纷纷归顺楚人。

  楚国内部安定,戎族归服,庄王于是北上争夺霸主。楚庄王六年(公元前608年)进攻陈国、宋国。晋赵盾率军相救,在北林(今郑州市西南)与楚军相遇,楚人活捉了晋大夫解杨,晋被迫迅速退兵。次年春,楚国指使郑国进攻宋国,大败宋军。晋国在这年夏天纠合宋、卫、陈三国军队准备攻郑,以为宋报仇。楚人闻讯后,将大军开到郑国都城下等待晋国联军,赵盾率领的四国联军竟不敢前来就退了回去。

  楚军两次对晋国占上风,庄王也就掌握了晋国的虚实,大胆北上。

  楚庄王八年(前606年),楚庄王率领楚军进攻地处伊洛地区的陆浑之戎,顺势将大军开进周王室的国土上,列好阵势。周定王忙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却向他打听周王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用意甚明,是企图取周而代之。王孙满知庄王的用心,于是就用话去折服他,说:"在德不在鼎"。并批驳他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听到王孙满的话来得硬,楚当时也无力取周而代之,就退兵回国。

  庄王十七年(前597年)夏,又在邲之战中一举击败当时楚国以外最强的诸侯晋国,自此楚国强盛一时,不再有敌手。庄王二十年(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于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这次楚国是真正的问鼎中原了,所以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成皋之战是什么意思?成皋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成皋之战是什么意思?成皋之战,始于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即后来的汉高祖)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和敌后骚扰等策略加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又一成功典范。成皋之战的历史背景: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反动统治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这就是起义军首领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长期战争,历史由此进入了楚汉相争时期。楚汉战争初期,刘邦处于劣势地位。但他富有政治远见,注意争取民心,招揽军政人才,因而在政治上据有主动地位。在军事活动方面,刘邦方面善于运用谋略,巧妙利用矛盾,做到示形隐真,乘项羽东进田荣反楚之际...
· 黔首是什么意思?“黔首”叫法的来历以及历史背景
黔首是什么意思?“黔首”叫法的来历以及历史背景黔首在战国以及秦朝时期是对百姓的称呼,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服饰皆为黑色。而平民出门会用黑色头巾裹头当成行头,所以就被称为“黔首”。“黔”也有“黎”的意思,据说在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联手击败蚩尤,而蚩尤的族人叫做九黎人,他们当了战俘以后就被成为“黎民”。所以黔首在当时还有战俘奴隶的意思,下面就为大家仔细讲讲“黔首”叫法的来历,以及历史背景,一起来了解下吧。秦始皇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君王,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只是太心急了。他称帝后,很多事情都要全国统一,比如货币、律法、文字、度量衡、车轴距、郡县官职、百姓称谓等。公元前221年,他“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即划分全国为36郡,各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同时将对百姓的称呼统一更改为“黔首”黔:黑色,黑色的;首:头,脑袋。黔首:庶民,平民。为什么称庶民、平民为黔首?唐初十八学...
· 怀王之约是什么意思?怀王之约的历史背景
怀王之约是什么意思?怀王之约是在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获得普遍承认的背景下,以楚为盟主的反秦军约定的对战后秦国的处置方案。按照怀王之约,率先入关的刘邦本应以秦王的身份统治整个故秦之地,恢复秦统一前七国并立的局面。虽然由于项羽对怀王之约的曲解(是不是故意的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刘邦只成为了汉王。但在项羽的分封体系中,汉政权建立的法理依据仍然是怀王之约,它同样是关中秦地政权的延续(这是不是玩文字游戏、秦地与原属秦地的汉中巴蜀是不是同一个概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所以刘邦在进入汉中后即开始逐步废除楚制,转而行秦制,两个集团因此结下了梁子,为楚汉争霸埋下了伏笔。对于项羽来说,承认怀王之约,就是承认七国复国、王政复兴的既有天下秩序。在这个天下秩序下,楚怀王熊心、赵王赵歇、齐王田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燕王韩广,再加上新的秦王刘邦,几乎将天下的权益收揽干净。如果顺从这个秩序,自己和各国将领都将回到...
· 白登之围是什么意思?白登之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白登之围是什么意思?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白登之围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匈奴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汉之际,匈奴冒...
· 问鼎中原的故事讲什么?问鼎中原和谁有关系
九鼎是夏朝的夏禹在治水时得到了民众的厚爱,各个诸侯都拥戴他,夏禹把进贡的铜材做成了九鼎,九鼎是九州的象征,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历代来都是把九鼎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它象征天子的尊严,王位的神圣不可侵犯,从来都是像神明一样来进贡的,不容许任何人过问。楚成王即位之后,楚国的实力不断的强大,楚成王对内进行改革政治,多外进行讨伐叛乱者,不断向中原地区用兵,与晋国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06年,楚成王借口以讨伐蛮族为理由率领军队来到了周国的境内,并在周国的境内开始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日益衰落的周国看到楚国的军队来到周国的境内当然非常的惶恐,周定王派善于辩论的王孙满去会见了楚成王。楚成王一见到王孙满就劈头盖脸地对王孙满进行询问,他还特意询问了周鼎的重量大小。王孙满知道他的用意,九鼎乃权力的象征,楚庄王询问九鼎是在窥视中原,想与周定王平分中原。公孙满知道他的用意之后,便对他说:“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