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问鼎中原的典故有何而来?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9
转发:0
评论:0
问鼎中原的典故有何而来?,鼎,沉默无语的鼎,就这样见证历史的兴替,同时,也默默注视着某些人,冷眼旁观他

  鼎,沉默无语的鼎,就这样见证历史的兴替,同时,也默默注视着某些人,冷眼旁观他们对于权力的窥视和贪婪,这其中有宵小之辈,也有乱世枭雄,不管是什么人,他们都对那代表权力的鼎,垂涎三尺,想要占为己有。

  关于“问鼎”的传说,我听过不止一次,《左传》中就有过这样的故事,楚庄王为了“伐陆浑之戎”,来到了洛阳,在周天子的境内检阅部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此机会,便想窥视国家的宝器,向王孙满询问周鼎的大小和轻重。

  楚庄王的意图是很明确的,他对于自己很自信,大有欲取周朝天下,取而代之的想法,结果,王孙满言辞斥责,称:“在德不在鼎”。他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让楚王自此断了想要谋夺周朝天下的念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在王孙满的严辞拒绝下,楚王最终无功而返,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自此以后,“问鼎”这个词,也成了欲谋取天下的代名词。

  鼎,是何等重要的东西,又是何等尊贵的东西,“问”一下尚且不行,更何况是“染指”呢。当年子公在得不到机会品尝大夫鼋的时候,愤而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他所在乎的,并不是一块小小的鼋肉,而是因为对自己竟然被忽视,没有收到邀请而愤怒。以鼎来烹调的食物,不仅仅只是食物而已,那是一种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迁移,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却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显赫、尊贵、盛大,这些词语,都是“鼎”的代名词,问鼎中原、鼎足而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这样的词汇,都足以证明,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看着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我突然想起了历史课本上曾经看见过的一张图片,那上面照着的,恐怕是眼前的这个鼎的老祖先吧,那是后母戊大方鼎,也被人称为司母戊鼎,据说,它是现存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是商王为了纪念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我想问问我眼前的这个鼎,不知道它是否认得那后母戊大方鼎,或许,它们曾经在阴暗、冰冷的地下见过吧。我想问问它,那规模浩大的殷商王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和鼎埋葬在一起的,是不是都是无穷的欲望,和鼎躺在一起的,是尊贵无比的王族之人,还是低贱而平庸的奴隶呢?

  曾经在历史书上看见过殉葬者的坑墓的照片,那些殉葬的奴隶,以白骨的姿态,杂乱地躺在一起,他们的姿势是那样狰狞,远比青铜大鼎上铸造的魑魅魍魉要狰狞百倍。考古人员在他们的头顶上走过,叹息着几千年前的残暴。

  在这些人中间,应该会有铸造鼎的匠人吧,肯定会有的,因为,那些王公贵族,不可能自己去铸造那些宝器啊。他们干的活,应该算是粗活吧,可是,这却是精细到美轮美奂的粗活,看那鼎上的每一个图案,那每一个漩涡状的花纹,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渗透着他们的汗水。

  我又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这尊鼎,这昂然耸立的大鼎,器宇轩昂地站着,鼎啊,鼎,你可知道,是谁赋予你如此神圣的地位吗?是那些王吗?

  不,如果没有那些无名的匠人,就算是黄帝、夏禹这样才华横溢的王者,也无法将他们头脑中想象的鼎,变成现实中的庞然大物。我宁愿相信,给鼎一个身体,让它们能够昂然挺立的,是那些普通的匠人;给鼎一个灵魂,让它们能经受得起岁月沧桑剥蚀的,还是那些普通的匠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问鼎中原的典故
历史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九鼎乃冀鼎、兖鼎、青鼎、徐鼎、扬鼎、荆鼎、豫鼎、梁鼎、雍鼎.1、问鼎中原出处出自《左传》,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
· 上古典故问鼎中原简介
问鼎中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èndǐngzhōngyuán,比喻企图夺取天下。用来比喻有私心,想占据所有。出自《左传》。简介问鼎中原【注音】wendingzhongyuan【英文】[history]covetingorchallengingthethroneseekingchampionship【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在上古时期鼎亦是刑具,用于烹人,即释义统治者的生杀大权。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或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用途】用来比喻有私心,想占据所有。相关人物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周定王(?―前586年),姬姓,名瑜,周顷王之子,周匡王之弟,东周第九位君王,前606年―前586年在...
· 历朝的"国号"由何而来?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七个来由。一、以发迹地名定国号。如夏朝,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二、根据发迹地的某种特产定国号。如辽朝,“辽”的契丹语意为镔铁(精炼的铁),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镔铁,即用为国号。三、以建立者的姓氏为国号。如陈朝,建立者为陈霸先,以其姓为国号。四、以所封爵名定国号。这种国号来自创始人的爵名,而这一爵名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如西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史称西汉。五、按音韵通假、同音相代为国号。如清朝(文章后面有说明)。六、以某种在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来...
· 轶事典故有二
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但是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房谋杜断”。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刀笔之吏杜如晦画像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对帐下官属进行论功行赏,文官里,杜如晦与房玄龄功居第一。封赏完毕之后,李世民觉得按照功劳的大小进行封赏,估计不会完全妥当,于是便问诸将谁有意见。淮安王李神通对李世民说:“当初我们举义兵的时候,是我率领兵马先到的。房玄龄、杜如晦不过是刀笔之吏,把他们的功劳放在首位,我不服。”李世民说:“刚刚起兵的时候,人们各怀异心,你虽然率领兵马前来响应,但是不曾上阵杀敌过,在窦建德南侵与征讨刘...
· “续弦”一词缘何而来?
元代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近读某报题为《花开并蒂》的文章,女作者开篇就说:“我跟爱人是续弦。”这里,明显误用了“续弦”一词。清翟灏的《通俗编·妇女》说:“今俗谓丧妻曰断弦,再娶曰续弦。”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妇,以“续弦”比喻丧妻再娶。而用于男子离异再娶,或女子再嫁,均不合适。相传,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其妻极赞赏他的琴技,常让俞伯牙弹琴给她听。后伯牙妻重病,卧床不起。伯牙请医熬药精心侍奉,可总不见效。伯牙常为此焦虑,便无心思弹琴了。一天,卧床的妻子似乎精神好了许多,让伯牙为之操琴奏曲。伯牙以为其病症好转,喜不自禁,取琴调弦,一曲又一曲地弹奏。弹得雅兴正浓,一根琴弦突然崩断。这时伯牙才意识到妻子已经没了声息,回头看,妻子已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伯牙从此心灰意冷,再也没有碰过那把断了弦的琴。多年后,朋友为一直沉湎于悲伤中的伯牙介绍了一位女子,开始伯牙无论如何也不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