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贵族季孙氏们私藏的宝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5
转发:0
评论:0
大贵族季孙氏们私藏的宝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今天还想要说一说这位不怎么出名的鲁国国君,他是鲁襄公姬午。姬午在鲁国的国君史

  今天还想要说一说这位不怎么出名的鲁国国君,他是鲁襄公姬午。姬午在鲁国的国君史上也是没有存在感的国君。《周礼》记载:“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伴随着国家力量的不断削弱,当年的大国鲁国由于国家财政薄弱,已经将三军裁减为两军,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鲁国常常不愿意参加诸侯们之间的战争,国君的力量相对也大为削弱。姬午执政时间很长,可是大多数时候国政大事皆为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家族所控制。

  《史记》里有:“成公卒,子午立,是为襄公。是时襄公三岁也。” 姬午即位的时候才只三岁而已,根本没有管理国政的可能,季孙氏家族已经在朝政中享有绝对的权力,虽然季孙行父已经老得快死掉了,但好歹是三朝元老,年幼的姬午和其后宫的母后,还是要封季孙行父为相国,以维持国家的稳固。姬午即位两年而后季孙行父就老去,而其儿子季孙宿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与三桓家族共同掌握国政。他们会如何管理鲁国呢?

  季孙氏是以廉政为准则的,就是极度推崇廉洁自律,这种风气也影响到三桓家族的孟孙氏和叔孙氏,季孙行父所推行的初税亩制度,在姬午时代初见成效,国家财政有所增加,因此后来的季孙氏宗主,也是鲁国的相国季孙宿才会“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一方面是要明确鲁国的大国地位,一方面则是要肯定初税亩的变革成绩,还有一个目的,增设三军更能平衡三桓家族持续数十年的矛盾纠葛,让三桓家族的利益分割趋于均衡。

  当权臣强,国君则弱,军队为三桓所掌控,而三桓掌控军队的目的是“欲专其民”,就是三桓不仅控制了朝堂,就连鲁国的百姓也完全在其掌握之中。“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明里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各自所分国民不比国君多,实际上三桓相加就比国君要多。国民的数量代表着税赋的数量,也就是说三桓的财力已经远超国君,鲁国国君姬午要与三桓对抗,在财力上就已经输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民间百姓持续开垦荒田,这些荒田成为百姓们的私田,也成为百姓们赖以改善生存环境的承载。可是当季孙氏推行初税亩而后,新的制度体系把这些曾经是荒田的土地也纳入税收范畴。季文子的“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从某种层面上就是向鲁国百姓们说明税收并没有进入季孙氏的私囊,而是“三家得七,公得五”,让百姓们知晓税收的去向,季孙氏这样的大贵族都不会私藏财富,都要厉行节俭,那么普通百姓们有什么理由反对初税亩呢?

  “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大量的国民成为三桓家族的打工者,国君姬午反而成为“失民”的君主,能够使唤的人少了,国库的钱又少了,自然国君对国政大事的控制力更会持续减弱,所谓“失民久矣,焉能逞其志”就是如此。三桓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国君的人搞得少少的,这本该是失礼的事情。任何时代皆为如此,你身边人多了,你就算做的是错事,别人也认为你是对的。三桓家族越来越受到朝臣们拥戴,国君反而更是人微言轻,此后三十余年任凭三桓架空,鲁国大衰,从此而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家贵族:季孙氏的历史简介
季孙氏,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卿家贵族。作为三桓之首,季孙氏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三桓,是凌驾于公室的鲁国贵族,出自鲁桓公,包括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其中,季孙氏的始祖季友,谥成,史称"成季"。季孙氏起于桓公之子季友。关于季友,有个传说,说他的母亲怀孕的时候,他的父亲鲁桓公曾经让人卜,卜得"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再让人筮,得乾卦,解作"同复于父,敬如君所"。而他出生,有文在其手曰"友",因此给他取名友。鲁桓公除了太子同,还有三个儿子:、牙、友。太子同即位,是为鲁庄公。虽然年长于庄公,但是为表示君大于臣,于是自称仲,史称"共仲"。而公子牙、公子友从庄公排行,是为叔牙、季友。共仲、叔牙、季友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的始祖。庄公宠爱妾室孟任,想立她的儿子般为国君,但是自己的三个兄弟权势日益膨胀,他有些担心。于是,他找来叔牙,说"你看,我也快要...
· 季孙氏的结局
季孙氏的结局季孙氏的最盛期在季文子、季武子两代,季平子虽然得到叔孙、孟孙两家的援助,击退昭公的进攻而幸免覆没,但季孙氏己有衰颓之象。这时的敌人主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不是来自名义上的上层,而是来自掌握实权的下层。定公5年,季平子一死,就有阳虎之乱,季桓子有三年多形同。因此,在阳虎之乱平息后,季桓子害怕自己的采邑再被家臣据以叛乱,甚至一度同意毁去费地的城墙。孔子有一段着名的话,说礼乐征伐若是“从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验之于鲁国,则“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季孙氏至哀公时已经相当衰微,盛世难再,虽然还有外伐颛臾之事,但正如孔子所言∶“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随着《左传》记载结束,季孙氏世系的明确记载也就中断了。战国时期的活跃人物大都是个人,而不再见有如春秋时期那样绵延的家族。春秋之后,季孙氏传人有“季昭子”,童书业推测∶“春秋以...
· 什么是八字?古人们信奉的八字到底是什么东西
八字是中华文明的缩影,这个定义很多人很难认同,但是仔细考量中华文明的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就可以感同身受。人与社会乃至自然界构成的既独立又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系统,就是一个我生(食伤)、生我(印枭)、我克(财)、克我(官杀)、同我(比劫)的关系,八字就是模拟并表述这个系统的模型,这个模型不仅对个人、对企业单位乃至都城家国都是如此。八字模型运用的干支符号体系,同样也是被中国历法使用着,这一体系也表述着中国物候状况。八字模型的运算法则阴阳五行也是整个中华哲学体系的主体部分,中华哲学体系在八字模型完善过程中也随之得到完善,也就是说八字模型的演进也是中华哲学体系的演进,也承载着中华社会文明的全部信息,八字体系是中国术数体系中成型最晚的方术,相法发端于战国,风水成型于汉魏,因为相法风水有其直观感性的一面,所以在中国哲学架构还没有定型的汉时,相法风水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精确度了,而八字模型尤其需要逻...
· 大清朝的满清八旗贵族们每天都吃的是什么
清朝皇帝平时吃饭称为“传膳”、“进膳”、“用膳”等。清朝历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场面、肴馔的数量差别很大,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康熙皇帝进膳时就比较简单;乾隆皇帝每次膳食的菜肴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一般而言,乾隆皇帝以后,历朝皇帝的日常饮食都在四五十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百种。愈到清后朝,皇帝的膳事愈铺张豪华,至清代末年时,皇帝饮食的铺张程度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宫廷其他成员的饮食耗费也是十分惊人的。在鄂尔泰、张廷玉编纂的《国朝宫史》中,对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饮食原料额”作过以下的统计:网络配图皇太后:猪一口、羊一只、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二升、黄老米一升五合、高丽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面五十一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二钱、枸杞四两、晒干枣十两、猪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
· 揭秘:历史上的诸国与贵族季孙氏有什么关系?
说起东夷诸国,不得不提淮夷诸稽国(见诸稽国篇),提到诸稽国,更不得不提大彭国(今江苏徐州一带,见彭国篇)。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有六子,其中第三子为彭祖,彭祖得封彭地,建立大彭国。传说“彭祖八百岁”,即大彭国存在了八百年。在这八百年大彭国历史中,大彭国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分裂出两个国家,一个是豕韦国(今河南滑县一带,见韦国篇),一个就是诸稽国。这三个兄弟之国在夏商时期的淮夷地区非常强盛,对正统王朝形成了严重挑战。直到商武丁时期,才被一举摧毁。《国语·郑语》记载:“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矣。”意思是彭姓的大彭国、豕韦国和诸稽国,都是商武丁时期灭亡的。其中诸稽国亡国后,国人分裂成两支,一支南下至浙江中北部,重建诸稽国;另一支则北上至今山东诸城一带,建立诸国。“诸”的最早字形是“者”,甲骨文分为上下两部,下面是“一堆篝火”,上面是“一个架子”,其形像为上古时期部落族人架火烧煮、聚众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