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此人状元出身,做了22年督抚,因礼贤下士被称为清代的“孟尝君”!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3
转发:0
评论:0
此人状元出身,做了22年督抚,因礼贤下士被称为清代的“孟尝君”!,清代一共出了114位状元,要说谁官做的最大,这个说不好,官居一品的大有人在。

  清代一共出了114位状元,要说谁官做的最大,这个说不好,官居一品的大有人在。可要是说谁最有钱,那毕沅认第二,恐怕无人敢认第一。有人或许会问,既然毕沅那么有钱,肯定是个贪官喽。还真别说,人家非但不是个贪官,还是一个礼贤下士的正人君子,可称清代的孟尝君。

  毕沅,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一举夺魁成为状元。清代时,状元的地位很高,一般情况下留在京城任职的机会更多,从翰林院一步步往上爬,不出意外早晚会成一、二品大员。可是,毕沅的为官经历比较特殊,他自31岁考中状元到67岁去世,为官36年中只当了五年京官,其他时间都在外省就任,光是巡抚、总督就干了22年。

  没有机会入阁为相是毕沅的一大遗憾,但有失也有得,我们知道,清代的地方官收入比同等京官的收入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因此,毕沅丢了名而得了利,这也是他的一大收获。

  总督和巡抚是独当一面的疆臣,他们在用人、理财、募兵等方面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特别是对地方款项的动用有相当大的自由。乾、嘉时期一个清廉的督抚每年至少可以得银三到五万两,会捞钱的则有十几、数十万两,要是大肆贪污纳贿者就无法计算了。

  毕沅在湖北、湖南、山东、河南、陕甘等地担任督抚,这些地区相对较为富庶,按照惯例,他每年剩下五万两银子应该不是问题,如果加上一些官场陋规,应该不少于八万两。就取中间值六万来算,毕沅22年时间的收入就是132万,加上他皇帝的赏赐以及正俸,总数不会少于150万两。

  干了22年督抚,赚了150万两家产,这在清代肯定还够不上贪官的标准。顶多也就是灰色收入多一点,这些收入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清各省的督抚都是这么干的,不碍朝廷什么事。毕沅在地方上担任的都是督抚,而且时间又长,因此,在清代状元中收入无人能比。如果说收入只是个大概情况,并无具体的记录也拿不出可靠的证据,那么从的他开支上就能说明问题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毕沅入仕前家里是清贫的,因此他的收入都是当官后所得。乾隆五十年,毕沅在苏州购筑了一座“灵山岩石馆”,花费了十余万两。晚年,他又购买了一处养老别墅,花费又是十余万两。

  还有,毕沅出了名的礼贤下士,尤其好儒雅,敬爱文士。只要是人有一艺一长,必花重金请来。也就说,唱歌跳舞的明星,演戏的画画的大腕,写诗的讲学的国宝省宝,以及学鸡鸣的学狗盗的奇人异士,都齐聚他的门下。

  据说,在毕沅府中,每餐开席就是十几桌,灯红酒绿,达旦通宵。就算每餐不都是鲍鱼海参,但也绝不会是咸菜萝卜。这些开销,没钱都是空话。因此,很多有一技之长或是被朝廷罢官走投无路的人,都会慕名而来,投在毕沅的门下。

  孟尝君养士,目的是要复兴齐国;而毕沅养士却是娱乐为主。不过,毕沅从来不养民,反而还还依仗自己的官僚身份盘剥百姓。因此,毕沅在士人的眼中声誉很高,而在百姓的眼中,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地主。

  毕沅并不是一个守财奴,钱不断地进,也大把花出。就是这样,仍然积下了数不清的家产。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追究他生前过失而抄没家产时,里面有一只翡翠盘子就值五万两。几十年流水般的花销和抄没时的财产也足以证明毕沅的收入非他人可比。

  但是毕沅的巨大收入,经过朝廷查证基本上还都是合法的,尽管死后家产被查抄,朝廷也并没有加给他贪污或受贿的罪名,只说他农民起义不力,且滥用了开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因出身年月不吉被父亲抛弃
孟尝君,齐国人,姓田名文,是正儿八经的官三代——爷爷齐威王,伯父齐宣王,他老爸田婴是齐国的总管,丞相。这来头不算小吧,可偏偏他就生不逢时。啊?什么意思嘛,难不成他家遭灭顶之灾了?呵呵,非也。要说呢,也只能怪他出生的点儿太背了。有朋友该说了,这娶媳妇挑日子、看时辰,这生孩子嘛,可是个风火事儿,等不得点儿哟。原来,田文的母亲呢,是田婴众多妻妾当中排名最末了的小小老婆了。早在田文降生之前,他老爸就已经有四十多个儿子了。可以说,有他田文不多,没他也不少。反正他是个歪了又歪的庶出杈子。不过呢,这倒也没什么,但有道是越渴越吃盐奥,他早不生,晚也不生,偏偏赶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田文“横空出世”了。这当娘的本来就是个小小小,更加让人瞧不上喽。你说这孩子,你怎么就这么滴“冒失”尼,咳,愁煞娘亲呀!田婴呢,当然是儿子多了,人丁兴旺,可眼下……《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是这样记述田婴对这孩子的看法的,“五月子,长与户...
· 孟尝君养士三千为何被称为“奸雄”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而开大规模养士风气之先的,无疑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甚至一些犯罪逃亡的人也跑来寻求庇护。而孟尝君来者不拒,结果是闻风而来的士人越来越多,号称“食客三千”。网络配图当时,秦昭襄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而孟尝君听说有官做,竟然心动了,门客们怎么劝也不听。著名的舌辩之士苏代(苏秦的弟弟)劝阻后,才让他暂时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不过,秦昭襄王最后还是想法把孟尝君请到了秦国,并任命他为相国。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起来。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时,一个门...
· 孟尝君养士3千为何被称为奸雄?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而开大规模养士风气之先的,无疑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甚至一些犯罪逃亡的人也跑来寻求庇护。而孟尝君来者不拒,结果是闻风而来的士人越来越多,号称“食客三千”。网络配图当时,秦昭襄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而孟尝君听说有官做,竟然心动了,门客们怎么劝也不听。著名的舌辩之士苏代(苏秦的弟弟)劝阻后,才让他暂时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不过,秦昭襄王最后还是想法把孟尝君请到了秦国,并任命他为相国。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起来。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时,一个门...
· 明朝的督抚制度是怎么产生的?设立督抚制度是为了什么?
明朝的督抚制度是怎么产生的?设立督抚制度是为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以来,中国的封建王朝就一直都在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因为封建统治者清楚的知道,集权制的王朝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否则就会为国家带来无限的灾祸。不管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汉朝的推恩令、元朝的行省制以及明朝的地方三司制度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但中央集权加强的同时,势必也会造成地方管理出现运转时效呆滞等情况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朝的督抚制度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督抚由临时派遣到常设职务的转变督抚是总督与巡抚的合称,最早出现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这个时候巡抚也还只是临时性派遣工作。明朝巡抚官职正式成为常态开始于洪熙年间。“洪熙初,命广西布政使周干巡视江南、浙江,还朝后复命广西按察使熊概为大理寺卿,同四川参政巡抚江南及浙江地方。熊概在江浙六个年头之久,不似以前的廷臣巡抚地方,事毕即复命。熊概...
· 孟尝君的门客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秦昭襄王就把孟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