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赫梯人出现在什么时候?简介其发展史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40
转发:0
评论:0
赫梯人出现在什么时候?简介其发展史,赫梯人居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即是现在的土耳其北部。从考古遗迹和文献知道,大

  赫梯人居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即是现在的土耳其北部。

  从考古遗迹和文献知道,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由北面移居至安纳托利亚。赫梯人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赫梯历代国王保持有一支人数多达30万的军队,他们的武器先进,使用短斧、利剑和弓箭。

  赫梯人用象形文字记下公众事务,以楔形文字记载其他事迹。埃及人也以文字和图画记下赫梯人的事迹。

  赫梯人源自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属于印欧语系。

  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生存在北高加索大草原上的古印欧人在驯服马与发明轮子之后,开始了向南翻越高加索山脉的艰苦征程。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他们将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今天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也称做小亚细亚半岛),并在此缔造了古印欧人的最早文明--古安纳托利亚文明。

  公元前3000年后,这支进入小亚细亚的古印欧人被称为古赫梯人(哈梯人)。

  公元前三千年的古印欧人以莫大的勇气和无比的毅力,徒步翻越了海拔超过四千米高加索山脉,取最近的路线进入了小亚细亚。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多数学者认为,古印欧人也许是向西走出了东欧大平原,经由巴尔干半岛,横渡连接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兜了大圈子来到小亚细亚的。他们这种猜测来源是基于认为四千米以上的高峰对人类徒步集体迁徙来说是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然而,对于公元前三千年缺乏造船技术的古人类而言,横渡数公里宽的海峡,同样面临技术上的瓶颈。而徒步翻越高山,除了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外,在技术上反而没有多少限制。

  所以综合看来,赫梯人的确是古印欧人在翻越高加索山脉到达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所形成的民族。

  公元前1595年,赫梯人洗劫巴比伦,进入阿拉伯半岛的两河流域。巴比伦第一王朝告终。

  赫梯人最为著名的,就是他们精良的青铜和铁质武器,还有他们无坚不摧的战车。

  公元前三千年的安纳托利亚的丘陵上,拥有丰富的铜矿和锡矿资源,古赫梯人很快发明了降低铜熔点的铜锡合金冶炼术--青铜术,揭开了旧大陆的青铜时代帷幕。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青铜冶金术是赫梯人发明的,而冶金术也可能是古印欧人发明的,以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人类最早的冶金技术发现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高加索以北的黑海塔曼半岛的古印欧人遗址中。

  安纳托利亚的赫梯人的冶金技术长时间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大约到了公元前十四世纪左右的赫梯新王国时期,赫梯人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铁器,因而赫梯人也是最先走进了铁器时代的人,其后闪族系统的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最著名的铁器技术王国,亚述人依靠着他们从赫梯人手里继承下来的在铁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一度横扫了整个近东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左右,小亚细亚的各个赫梯人部落联盟开始结合成统一的国家形式,而赫梯人也开始了他们的大规模扩张。赫梯人是最为著名的战车设计家。在这一时期他们成功改进了古埃及人的战车,将八个轮辐的轮子,精简成四轮辐或六轮辐,使战车更为轻便,这样,战马就可以拉动更多的作战人员。

  赫梯战车上的基本配置是载乘三名作战人员,而古埃及战车只能装两人。这样,赫梯战车就超过了古埃及战车。依靠其战车优势,赫梯人一度垄断了近东的贸易通道和自然资源。

  赫梯王国与巴比伦第二王朝之后的赫梯新王国总共持续了800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他们已经懂得利用细菌、病毒杀伤敌人。他们将感染了兔热病的绵羊放入敌方城市或阵营,导致敌方人员感染上这种致命疾病。也就是说,他们很早就掌握了"生物武器"

  公元前十五世纪末至公元前十三世纪中叶赫梯历史上的新王国时期,是赫梯王国最强盛的时期,赫梯人摧毁了由胡里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一度控制了小亚细亚东部和,并和强大的古埃及王国发生了冲突。

  前1299年,赫梯国王穆瓦塔里和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之间暴发了上古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卡叠什战役。双方一共动用了大约5000辆战车,如果将当时的战车类比于二战的坦克,其战车会战的规模甚至超过二战坦克会战的最高峰--库尔斯克会战。

  毁灭

  公元前十三世纪末,赫梯遭受了神秘的"海上民族"(弗里吉亚人、腓尼基人)的侵略,其王国陷入内战,此后形成的若干个"赫梯王国",成为亚述帝国的属国,直到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吞并。赫梯人创造的安纳托利亚文明从此也被湮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徐国什么时候建立的?简介其发展史
徐国,夏朝至西周时期诸侯国。伯益之子若木为徐国开国君主,都城为徐城(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周敬王时期,徐国灭亡,历四十余君,享国一千六百余年。徐国常与徐戎混淆,徐国是嬴徐之徐,国名也,徐戎之徐,地名也。汉朝时人合二为一,遂有此误。后儒注《诗》、《书》,亦往往淆杂,故吾本之《诗》、《书》,考之《左传》,辅之《国语》,而参之《竹书》以正之。---清许时栋著《徐偃王志》详细进行了考证。夏朝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嬴若木受封于"徐"(今邳郯地区),建立了徐国。后来,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国一直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周穆王时,曾派兵讨伐徐国,想要令他臣服,没有成功。到春秋时期,徐偃王时,向他朝者的国家有32国(《韩非子》作36国)。周公旦时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反抗周公的东征。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黄河...
· 赫梯
历史西台王国(红色)于大约前1290年的最高峰时期,与埃及帝国(绿色)接壤。亚述人曾经于公元前30世纪末至前20世纪初在小亚细亚建立了若干商业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什商业公社,亚述人还把楔形文字带到了小亚细亚。形成于公元前19世纪中叶的赫梯国家当初只是若干小国,人们知道的最早的统治者是库萨尔的皮哈纳及其子阿尼塔,在皮哈纳时期,库萨尔毁灭了涅西特人的哈图沙城,其子阿尼塔两次战胜了皮乌斯提统治的赫梯人的国家,并征服了普鲁斯汉达,阿尼塔时期,已不复存在亚述商业殖民地。公元前18世纪,安那托利亚众多的城邦中有一支被称为哈梯人(Hattians)的部落,前17世纪,他们被另一迁徙至此的印欧语系部落征服,并借用了其名称并吸收了哈梯人的文化,即后来的赫梯人(Hitties)。大约公元前1650年,赫梯的统治者迁都哈图沙,并改名哈图西里一世(Hattusili),建立赫梯古王国,他征服了安那托利亚东部...
· 赫梯语
名字“赫梯”(Hittite)是现代名字,依据Hatti王国与希伯来圣经中提到的赫梯王国的同一而选取(仍有争议)。在赫梯遗迹找到的多语言文本中,用赫梯语写的章节都前导著副词nesili(或nasili、nisili)、“Neša(Kaneš)的讲话”,这是在帝国兴起前的一个重要城市。在某一场合下,标签是Kanisumnili“Kaneš人的讲话”。尽管赫梯帝国是由来自很多不同种族和语言背景的人构成,他们的长期书写文本多数都使用赫梯语。不管在这个术语的适合性上的各种争论,赫梯仍是最常用的术语,尽管一些作者确立使用术语——涅西特语。破解赫梯语从属关系的第一个实质论断是JørgenAlexanderKnudtzon(1902年)在致力于在埃及El-Amarna发现的埃及国王和赫梯统制者之间的两封信的一本书中作出的。Knudtzon论证赫梯语是印欧语系语言,很大程度上是以构词为基础的。尽管没有双语...
· 东察合台汗国建立于什么时候?简介其发展史
东察合台汗国(1348年-1509年),十四世纪初期,察合台汗国一分为二,汗国东部形成了以朵豁刺惕部异密拥立的察合台后裔们建立的东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存在161年。1348年,秃黑鲁帖木儿在阿克苏拥立为汗。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一度与西察合台汗国并存。1389年,明军抵达新疆,东嚓合台归顺明朝,明朝在新疆设立阿端卫和哈密卫管辖整个新疆。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中国新疆地区封建游牧政权。亦称蒙兀儿斯坦汗国。《明史》称为"别失八里国"、"亦力把里国"。统治者为察合台后裔秃黑鲁帖木儿支系。疆域东起哈密与明朝相接,西抵巴尔喀什至费尔干纳,北自额尔齐斯河,南到喀喇昆仑山。境内主要居民为、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兀儿等部族。天山以南为聚居区,生产以农业为主;天山北部诸游牧部族从事畜牧业。奉教为国教。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四年秋七月癸丑,别失里八朝贡。(明人所称"别失里...
· 赫梯楔形文字
音节表赫梯语音节包括单一的元音,有前导辅音的元音(通常表示为CV),有随后辅音的元音(VC),或前后都有辅音的元音(CVC)。不使用阿卡德语的浊音/非浊音系列(k/g,p/b,t/d)对比来表达在赫梯语中的浊音/非浊音对比;在某些词中它们是一定程度上可互换使用的,而其他词是一致拼写的。在这些情况下的对比是不完全清楚的,并且已经提议了一些对底层语音的解释。类似的,在音节符号之间插入额外元音(经常被称为元音的“plenewriting”)的目的也是不清楚的。这种实践的例子包括在iš-ḫa-a-aš“master”、la-a-man“name”和ú-i-da-a-ar“waters”中的-a-。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指示一个固有的长元音(lāman同源于拉丁语nōmen;widār同源于希腊语ὕδωρhudōr),但是它可能也有同词重音有联系的其他功能。CVVCCVCḪ:ḫal?;ḫab/p?;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