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七步诗》中煮豆燃萁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1
转发:0
评论:0
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七步诗》中煮豆燃萁简介,煮豆燃萁,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七步诗》,曹植因拥有惊世之才,在曹丕

  煮豆燃萁,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创作的《七步诗》,曹植因拥有惊世之才,在曹丕即位后备受妒忌,因而处处受限制和被,并被曹丕命令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曹植才思敏捷,不等一步迈完便吟出了闻名后世的《七步诗》,该诗也引发曹丕潜在的手足之情,最终没有下手加害曹植。“煮豆燃萁”指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成语解释

  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例句

  ~伤往昔,而今团结乐陶陶。(陈毅《过临洮》诗)

  成语反义词

  情同手足辅车相依亲密无间

  成语近义词

  同室操戈、相煎太急

  成语信息

  是指烧豆秸煮豆子,豆秸和豆子就好比同根兄弟,后来用“煮豆燃萁”来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残杀。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诗》。曹丕即位后,忌曹植之才,曹植从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有一次,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作不成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才思敏捷,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吟出一首“煮豆燃萁”的《七步诗》。曹丕听后,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终没加害曹植。后人由此赞美才思敏捷者为“七步之才”。但曹植和其兄曹丕之间“煮豆燃萁”的故事,在历史的天空中不断上演,留给了世人沉重的思考。

  作者简介

  曹植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煮豆燃萁

  成语典故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妒忌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所以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植七步诗什么意思,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是怎样的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有学过曹植的《七步诗》。曹植也是三国时期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曹植的作品不管放在哪个年代都是顶尖的水平。《七步诗》对于曹植来说可能只算小儿科作品,曹植有很多经典的诗、赋还有乐府,基本上算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了。不过今天还是要跟大家讲讲关于七步诗的故事,因为七步诗是曹植在一个非常惊险的环境下做出,也算是当时曹丕给了曹植一个不杀他的机会,没想到这首诗却成了永恒的经典。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应该还是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印象最深,不过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翻译一下:煮豆子原本就是为了留下豆汁做羹,而煮熟的豆子用来做豆豉才会流出豆汁。豆秸在锅中燃烧,而豆子在锅里哭泣。原本大家都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豆秸为什么要如此急迫的煎熬豆子呢?其实曹植说的豆秸和豆子就是说他自己和曹丕,...
· 曹植的“七步诗”异说(图)
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三国》,称曹植的“煮豆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七步诗”。我翻开《三国演义》,发现其中另有一说。背景是这样的:建安25年正月,魏王曹操“风涎症”复发,拒绝神医华佗“开脑取涎”治法,66岁而亡。接下来第79回“兄迫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中表,曹操死后,华歆暗草诏书,威逼献帝降诏封卞氏所生长子曹丕为魏王。曹丕称王,其弟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不服,曹丕派兵擒之。曹熊惧罪自缢身死,曹植被擒。其母卞氏得知,大惊出殿,召曹丕相见。卞氏哭着对曹丕说:“你的弟弟曹植,平时嗜酒疏狂,恃才放纵,你应念同胞之情,不要杀害他。这样,我在九泉之下才能瞑目!”因而曹丕欲杀曹植,又不愿违母之命。后按华歆之计,召曹植入见,对他说:“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治罪,决不姑恕!...
· 曹植是谁曹植简介历史上曹植七步成诗是否确有其事
曹植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文学作品,他是曹操的第三子,虽然他没有哥哥曹昂、曹丕那样建功立业,他柔弱的性格也致使他不能驾驭这个动乱的时局,但是父亲很是欣赏他的文学才华,他也的确才华横溢,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的曹植,因为哥哥对自己妒忌猜疑,又亲眼看到曹丕迫害了同宗族的许多兄弟,自己整日就在忧郁和悲愤中度日,后42岁忧郁而逝。其实,曹植真的死得不值,被嫉妒死,他想不通自己的亲哥为什么会对自己和其他的兄弟动手,明明自己根本没有势力和实力和哥哥抗衡,可是这世道就是这样,枪打出头鸟,曹植的文采太好了,德仁兼备,民众支持率很高,这样的弟弟怎么能让曹丕放心。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记得曹植那首《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仅是曹植想问他的哥哥曹丕,我们大家也都想问问曹丕:“相煎何太急啊?”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出生于东武阳,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 七步诗作者真是曹植吗?七步诗预测到曹家结局
曹植一生经历了三位君主,曹操、曹丕、曹睿。曹丕曾想下手杀他,但是被他们的母亲阻止,曹睿即位后曾想召还曹植入朝,曹植也跃跃欲试,但朝中大臣多有曹植,曹植入朝之梦再度。最后曹植积郁成病,病死在山东东阿,年仅41岁。曹植画像很多文学作品中描写到,曹丕为除掉曹植,要求其七步内作出一首诗。曹植感慨兄弟间情薄,作下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但此诗是否系曹植所作,至今仍有争议。因此事仅为《世说新语》所录,是否为史实待考。且此诗并未收录于《曹植集》,是否为曹植所作也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六朝时期文坛还未流行五言绝句诗体,《七步诗》为后人之作;另一观点认为,此诗体并非五...
· 曹植的“七步诗”是古人作得最快的诗吗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写成的诗。唐朝史青曾经上表唐玄宗,表中说曹植七步成诗,不足为奇,而且让人觉得迟涩,他说自己五步即可成诗。唐玄宗阅罢,十分惊奇,便招他进宫,当面试问,命以“除夕”为题作诗。结果,史青未出五步,已成五律八句:“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唐玄宗对他大加赞赏,授他以左监门将军之职。还有作诗更快的,当是宋朝的寇准。他七岁时曾三步成诗。那是在一次酒宴上,宾客让寇准以“华山”为题赋诗,寇准三步内就赋成了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