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顾命八大臣”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80
转发:0
评论:0
揭秘:“顾命八大臣”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咸丰十一年(1861年),因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而逃跑的咸丰皇帝,因疾病缠身而油

  咸丰十一年(1861年),因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而逃跑的咸丰皇帝,因疾病缠身而油尽灯枯,驾崩于热河行宫。在临终前前,咸丰撑着一口气安排后事,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了八名大臣辅佐幼主,“赞襄一切政务”。

  这八位王、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后来统称“赞襄政务王大臣”或“顾命八大臣”。这八个人,分别是:

  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和焦佑瀛。

  由于咸丰在遗诏中,赋予了八大臣过大的权力,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被其压制,而恭亲王奕訢更是被排挤出权力中枢。这导致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内外勾结,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扳倒了“顾命八大臣”。其中三人被杀,余人或被流放,或被罢免,均下场凄惨。

  但是,其中却有一个人不但没有受到牵连,而且后来还深得慈安和慈禧的信任,被起复重用。这个人,就是上面“顾命八大臣”中排名第三的景寿。

  政变发生后,景寿虽与其余七人一起被解任,但在第二年,就被起复为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事务,而且还被赐授“紫缰”,足见景寿受宠之深。

  那么,为什么在“顾命八大臣”中,惟有景寿一人能够明哲保身呢?

  这得从这八人的政治角色说起。

  排在前两位的载垣和端华,分别是怡亲王和郑亲王,是大清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是咸丰最信任的两位王爷。第四位的肃顺是郑亲王端华的弟弟,官居协办大学士。这三人结成,是“顾命八大臣”的领袖。因此政变失败后,这三人都遭到了杀身之祸。

  而后面的四位大臣,穆荫、匡源、杜翰和焦佑瀛,为五位军机大臣的其中之四。此四人,均为肃顺,因此得以名列辅臣。而另一位军机大臣文祥,因为是恭亲王的人马,因此也被排挤在外。

  而景寿,在这八人中比较另类,他是大清的驸马爷,咸丰皇帝的姐夫。作为一名外戚,景寿本来不应干预政务,因此他也并非肃顺。

  在热河行宫,景寿的主要职责是陪大阿哥载淳读书,本来他作为一个驸马,是不够格当这个顾命大臣的。在当时,若咸丰一旦宾天,众望所归的顾命大臣本是恭亲王奕訢。

  肃顺与奕訢不合,需要设法阻止奕訢进入顾命之列,但不能直接把他排除在外。因为清朝祖制,在指定顾命大臣时,必须有“亲”有“贤”。载垣和端华虽为亲王,但他们是远支皇族,顾命大臣中必须有咸丰的亲族在列。肃顺要排挤掉奕訢,便把景寿端出来,让他来坐了这个位置。

  因此,景寿被列入“顾命八大臣”,一开始就是被肃顺所裹挟进来的,他本人并不是肃顺一派的人马,因此在与慈禧等人的中,景寿就没有表现得那么积极。并且从后来景寿得到的待遇来看,他可能还曾经暗通款曲,充当过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内应。

  景寿虽然表面上是肃顺一边的人,但内心里却没站错队。因此“顾命八大臣”被扳倒后,同僚纷纷倒霉,只有景寿一人得享荣宠,也就不奇怪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官二代曹爽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大司农桓范指天疾呼: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你们的父亲曹真,一代将才,生出你们两兄弟,竟然是两头蠢猪,坐着等别人来灭族啊!)每每念此语,心潮起伏,不该啊,实在不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如此一清二楚的优势,为什么却把就要到手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司马,而自己却遭受夷灭三族的下场呢?一个普通人,尚且明白,在中央的政治权力角逐斗争中,你死我活是不可避免的,为何偏偏这个曹爽,位高权重多年,却连一点点的基础政治经验都不懂?网络配图死到临头了,还能天真的说出:“我不失作富家翁。”可怜的大司农,听到自己的主子说出这句话时的心情,我估计,他真的想把自己的脑门往那木栅上撞上百八十遍,恨哪,恨自己如此有眼无珠,怎么就和两头蠢猪走到一条道上了呢?说到了曹爽,就要先说说,大司农桓范在绝望中口口声声呼唤的一代佳人曹子丹。曹子丹,也是三国中一个著名人物,虽然三国演义中把他沦落成一个配角...
· 揭秘官二代曹爽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大司农桓范指天疾呼: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你们的父亲曹真,一代将才,生出你们两兄弟,竟然是两头蠢猪,坐着等别人来灭族啊!)每每念此语,心潮起伏,不该啊,实在不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如此一清二楚的优势,为什么却把就要到手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司马,而自己却遭受夷灭三族的下场呢?一个普通人,尚且明白,在中央的政治权力角逐斗争中,你死我活是不可避免的,为何偏偏这个曹爽,位高权重多年,却连一点点的基础政治经验都不懂?死到临头了,还能天真的说出:“我不失作富家翁。”可怜的大司农,听到自己的主子说出这句话时的心情,我估计,他真的想把自己的脑门往那木栅上撞上百八十遍,恨哪,恨自己如此有眼无珠,怎么就和两头蠢猪走到一条道上了呢?说到了曹爽,就要先说说,大司农桓范在绝望中口口声声呼唤的一代佳人曹子丹。曹子丹,也是三国中一个著名人物,虽然三国演义中把他沦落成一个配角,用他的...
· 北宋名相寇凖,最后的下场为何却如此凄惨?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寇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确实是,同样的性格即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寇准就是一个铁证。寇准出身名门,先祖世代为官,功勋卓越,其父在五代后晋朝受封国公,去世后被追赠太师、尚书令,可谓是位极人臣。寇准在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考中进士,入仕为官。寇准出身显赫,也就养成了奢靡,豪爽的性格。奢靡,毕竟不是一个什么优秀的品质,也就成了被人攻击的把柄。寇准性格刚直,勇于直谏,曾于殿中奏事时,气的太宗要拂袖而去。结果,被寇准拽住衣角,重新给拖回了宝座之上,听他把话讲完。由此,太宗非常欣赏寇准,大赞:“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寇准也由此开始得到了太宗的重用。太宗去世后,真宗赵恒继位,寇准很快升任宰相。1004年冬天,辽军南侵,包围了瀛洲地区。宋朝廷内部立刻分为了两派,以王钦若为首的主逃派,以及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真宗听从了寇准的意...
· 为什么历来“顾命大臣”都没有好下场?权倾朝野终究要凄惨落幕!
为什么历来“顾命大臣”都没有好下场?权倾朝野终究要凄惨落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顾命大臣是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顾命大臣对于皇帝来说可以说是亦父亦师的存在,在朝堂上帮助皇帝处理国事,给皇帝提出很多治国经验,帮助皇帝快速成长起来,按理说皇帝与顾命大臣的关系应该是融洽的,那为何大部分的顾命大臣到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呢?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权倾朝野”的“顾命大臣”。这种挑战皇帝权威的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或许在皇帝年幼时,可以是一个风光无限的人物,但到皇帝成长起来,着手亲政时,绝对是要拿这些人开刀的。比如说清朝的第一位辅政大臣是摄政王多尔衮,他生前,是没有名份的皇帝,死后被尊为“义皇帝”,是一个权倾朝野的物,最终还不是凄惨落幕。二、长时间处于高位,而忘乎所以。长时间外天高位,而使得内心彭胀,就变得不再忠心了,欺负皇帝年幼,不懂世事,而做出了一些僭越的事,完全不顾皇帝...
· 汉武帝的顾问主父偃为何下场如此凄惨?
汉武大帝手下有很多的大臣,其实对于这段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或许会感觉其实有一个人是令我们很惋惜的。这个人就是主父偃。汉朝主父偃是汉武帝亲封的武帝谋士,而且还是一名正直不阿之人。但是,这个正直不阿之人他的结局也不太遂人意,关于汉朝主父偃的历史我们来了解一二。图片来源于网络那个时候的汉朝时汉武帝一人掌权,当时他的手下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主父偃,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而且汉武帝还把他视为举足轻重之人。但是在追究到他的死因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主要是因为和主父偃对立的是汉室宗亲们,而汉室这些人的影响力并不算小,所以有很多人都在一直背后着主父偃。汉朝主父偃他连着逼死了两大储候王,其中一名就是齐王刘次昌。所以有更多的汉室宗亲们会受不了,因此会频繁地像汉武帝参本。虽然汉武帝也有心想要帮主父偃,但是那个时候由于主父偃并没有在朝廷上树立好的人气,所以根本没有人会替他求情,结局是意想得到的,然而还因为此事,主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