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上的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3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的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春秋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家兵,乃至独立的政令,

  春秋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家兵,乃至独立的政令,事实上为国中之国。在先秦时期,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邑称“家”。而“国家”一词的词义最早来源,就是合指诸侯与卿大夫的封地。

  由于世卿家族长期分掌国政,而随着其“功绩”的累积,其家族领地也自然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公室的领地却是越分越小。久之,就形成了“卿”大於“君”的局面。三家分晋,田氏篡齐等皆是如此。而在鲁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如晋之韩、赵、魏,齐之田氏那样强势的卿族,此即鲁国的三桓势力。三桓,是指同源於鲁桓公的三支卿族势力。鲁桓公的庶长子,为三桓孟孙氏之祖。鲁桓公的庶次子叔牙,为三桓叔孙氏之祖。鲁桓公的嫡次子季友,为三桓季孙氏之祖。

  三桓势力分掌鲁国军政近两百年,鲁国国君已形同虚设。在孔子相鲁期间,欲“隳三都”(三桓的各自都邑),即是想削弱三桓的势力,以强公室。结果,反遭三桓逼迫,不得不离开鲁国,而周游列国。其后,鲁哀公想借助越国的势力讨伐三桓,结果却遭三桓攻打,流亡到国外,并最终死在了有山氏。

  那么,为何三桓却没有能三分鲁国呢?

  首先,鲁国的国力远不能与齐、晋并论。齐、晋都是强国,田氏代齐,三家分晋,还都能在战国七雄中各占一席之位。而鲁国原本就是弱国,随着诸侯兼并越来越严重,弱国也越来越难以生存。鲁国再一分为三,各自势力就更显得势单力薄,而易遭到强国的吞并。

  再则,三桓的势力也曾一度出现政权下移。孔子主张“隳三都”,起初季孙氏、叔孙氏都是支持的。而支持的原因,则是这两个家族的权力出现了再度下移,其家族权力被家臣操控。故而,季孙氏、叔孙氏,都希望通过“隳三都”来抑制家臣势力。但随着,费邑宰(相当於卿大夫的相)公山不狃起兵反鲁,并攻入国都曲阜。随后,郕邑宰(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也反对隳毁郕邑,才使得三桓的态度得以改变。因三桓的势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政权下移,故而也影响了三桓瓜分鲁国的野心。

  第三,受周的宗法礼仪之束缚。周之宗法礼仪,是由周公(鲁国的始封君)制定与完善,鲁国乃天下诸侯的“望邦”,世人皆称“周礼尽在鲁矣”。周之宗法礼仪在鲁国更深入民心,而三桓又为鲁之公室旁支,周公之庶脉子孙。公然篡逆而三分鲁国,违背先祖之宗法,很难在鲁地立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鲁国时期的三桓是怎么消失在历史舞台的?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贵族,鲁国国君手里没兵、没钱、没权,几乎事事都要仰三桓鼻息。鲁国宫室和三桓的斗争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时期。鲁昭公被驱逐到齐国和晋国,鲁哀公被驱逐到越国。孔子曾经要拆除一点三桓私邑的城墙,结果失败,孔子被迫周游列国。可是,到了战国时期,三桓却突然消失了,《左传》《史记》等典籍中都语焉不详,成了千古之谜,三桓是怎么消失的呢?鲁哀公死后,鲁国的大夫们扶持哀公的儿子宁继位,其谥号为悼,这就是鲁悼公。悼公时代,三桓依然强盛,鲁悼公反而如小国的国君一样,比三桓之家还要卑弱。倒是鲁国祭祀先君活动仍在继续,同时,鲁国还增加了每年一度的祭祀孔子的活动。每年春秋两季的第一个月的丁日,鲁国的君臣大夫们都要到城中的孔庙和城北泗河边上的孔子墓去祭悼孔子。远在各地的孔子弟子们也都尽可能的前来祭祀,表达对孔子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孔子的三位弟子闵子骞、樊子迟和宓子贱是好朋友。樊迟原...
· 入木三分的故事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谁?
入木三分的故事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谁?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谁?入木三分的主人公是王羲之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王羲之的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生长于江苏无锡,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王羲之无真迹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为后人临摹。入木三分的典故: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
· 三分球
历史美国三分线的起源在篮球发源地美国。1945年,在一场NCAA的比赛中实验了三分球。而美国职业联赛ABL(AmericanBasketballLeague)率先在1961年引进三分球规则,他们的距离是7.62米(25呎)。美国另一职业联赛EPBL(EasternProfessionalBasketballLeague)在1963年跟进,而1967年职业联赛ABA(AmericanBasketballAssociation)引进后,便将三分线推广了出去。NBA(NationalBasketballAssociation)则是在1979年才开始使用三分球。NBA1994-1995赛季将三分线距离由23呎9吋(7.24米)降至22呎(6.71米),1997-1998赛季再改回来。国际1984年,FIBA在NBA实施三分球规则五年后,也将三分球放入国际赛中。距离是6.25米(20呎6吋)。200...
· 与孔子斗了一辈子的鲁国“三桓”最后结局如何?
在大圣人孔子的一生中,有三个家长经常出现孔子的人生记载中,那就是鲁国的“三桓”家族。可以说孔子和鲁国“三桓”家族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也斗了一辈子。那么与孔子斗了一辈子的鲁国“三桓”是如何出现的?他们的下场又如何呢?春秋的鲁国第二位国君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同、叔牙、季友。同在鲁桓公去世后继承国君之位,是为鲁庄公。但野心勃勃的一直想要夺取君位,便与叔牙一切组成了阴谋集团。而季友则支持鲁庄公,与展开了斗争。鲁庄公死后,连续杀死了子般和鲁闵公两代鲁国国君,搞得鲁国内乱不止,民不聊生。当时的齐国使臣称之为“不死,鲁难未已”。而季友则与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杀死了和叔牙,使鲁国局势重新恢复平稳安定。因为季友功在社稷,所以当时的鲁僖公拜季友为执政上卿,封予费邑。而念在兄弟的情分上,季友将成邑封给的儿子,将郈邑封给叔牙的儿子,是为孟孙(也称仲孙氏,之后)、叔孙(叔牙之后),季孙(季友之后)三大家族。由...
· 入木三分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