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之后,始皇帝用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其他六国,实现了七大诸侯国的统一。
秦国在吞并其他六国的过程中,秦灭楚之战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诸侯国之间的灭国之战。公元前二二四年的时候,秦国王翦带领的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的边境进发,两大诸侯国之间的最终对决,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秦军全歼楚军的主力部队,楚国名将项燕自刎而死,楚王也被王翦俘虏。曾经的一方霸主,至此,只能于史书留名。纵观这场战争,我们可以发现:此次对决不仅是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两国地理位置的较量。
首先,在秦发动灭楚之战的时候,韩、赵、魏三国已经先后被秦国灭掉,因此,与楚国接壤的只有齐国和吞并完韩、赵、魏三国之后的秦国。
楚国与齐国之间已有多年未发生过战争,究其原因,是因为两国都没有把对方当作敌人,况且,此时秦国势大,两国都求自保,没有多余的国力去再生事端。树欲静而风不止,此时与世无争的楚国想要安稳,但是秦国想要兼并六国。
随着王翦带领秦军的六十万兵勇进击楚地,楚国的灭亡之战由此开始。
楚国的东北方向与齐国接壤,除此之外,其余的边境都与秦国相邻,因此,当秦军主力浩浩荡荡的进击楚地之时,楚国布防的重点基本上是由北向南。分别为上蔡、鄢陵、平舆、陈城、彭城、城父、蕲南、下蔡、末都寿春,以及,西边的楚始都丹阳、江东地区的广陵。
这里,我们首先要介绍一下的就是楚国的旧都陈城。陈城之所以被称为楚国旧都,是因为,当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攻破楚郢都,楚顷襄王将都城东迁至陈城。而公元前二四一年的时候,楚国因为参加诸侯联合攻秦之战战败,而被迫迁都寿春,所以,就称“陈城”为“旧都”。
而陈城也是秦楚边境的重镇,楚国用了很大精力再次部署规划。这里,平舆则距离当初的魏长城不足八公里,是楚国的边境军事重镇。上蔡原本是蔡国的都城,后来,在楚国的胁迫之下,迁都至州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台,并将州来改名为下蔡。
城父是当年许国的国都,公元前五二三年,楚平王让当时的太子镇守城父,以保卫北边的疆域,而城父也渐渐的成为了楚国的政治经济重镇,也是楚国的驻军重镇。蕲南是原来宿国的都城,是楚国都城寿春在东北方向上的门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给养供给之处。
鄢陵是公元前五七五年爆发的“晋楚鄢陵之战”的发生地。彭城相传为黄帝最初的建都之地,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彭城原本是宋国的领地,后来,齐国灭宋,将彭城纳入到了自己的领土当中。此后,彭城一直都是楚国边境上的一座重镇。
广陵原为邗国国都,后来邗国被吴国所灭,公元前四八六年,吴王夫差在蜀岗上筑邗城,并开凿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邗沟。公元前三一九年,楚前怀王在邗城基础上修建广陵城,而广陵城也成为了楚国在江东地区最大的军事要塞。
公元前二四一年楚考烈王将国都由陈城迁至寿春,迁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而选择寿春作为新都,则是因为它极佳的地理位置。寿春北面有重镇下蔡,两者可以进行协防,形成犄角防御。并且,寿春本身具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水利工程——安丰塘。
据说,这个水利工程可以灌溉万里良田,以至于寿春有“陂田之饶”的美誉。而楚国的始都丹阳地势险要,发生战争的时候易守难攻,楚国传承八百多年,其中,有四百多年都以丹阳为都,文化底蕴之深厚,其他地方鲜有可比。
就是在这里,楚国经营起了后来八百多年的基业。
楚国每一处的布防重点都有其原因,都是地理位置特殊所致。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就是颍川郡,秦国对楚国发动的两次战争都是从颍川郡开始的。
那么,为什么秦国如此倾心于颍川郡,而没有考虑过其他地方呢?秦国选择颍川郡是出于行军作战的目的。
因为,秦国以骑兵纵横于世,若是从西往东打,则多为河流密布之地,骑兵在此根本发挥不出其本身的实力,反倒给了楚国水师发挥的机会。但是,走颍川郡为起始的这条路线,则是从北向南行进的,因为,这条路线多平地,秦国的铁骑正好可以大展雄威。
所以说,一场战争的胜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不仅仅靠铁骑的强大,作战的谋略和周密的作战安排也同样厉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