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仪说承受得了多大的屈辱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只要舌头在什么都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8
转发:0
评论:0
张仪说承受得了多大的屈辱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只要舌头在什么都在,张仪是苏秦的老同学,共同师从于鬼谷子,学的都是纵横之术。然而出于家庭出身和交

  张仪是苏秦的老同学,共同师从于鬼谷子,学的都是纵横之术。然而出于家庭出身和交际范围的局限,学成归来的张仪并没有得到贵族们的赏识,没办法,张仪只好一次一次的寻找机会,以求接触到更多的权势人物。

  有一次,张仪在旁人的帮助下,参加了楚国国相昭阳的宴会,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接近相国,看能不能被推荐给楚王。宴会的大厅灯火辉煌,身着绫罗腰带玉佩的达官贵人们黑压压一片围在楚相国的身边。看到昭阳那傲慢无礼的样子,张仪知道今天一定会无功而返,如此目中无人的人,怎么会听自己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说话呢,既然没戏,还不如放开肚皮好好的吃一顿。面对一桌子山珍海味,张仪坐在一个角落大吃特吃了起来。

  平民出身的张仪,那吃相实在不敢让人恭维,要知道来参加国相宴会的哪一个不是达官贵人。很多人都看到了苏秦一个人胡吃海塞,大家纷纷侧目,更有人心中暗骂:“这是哪来的乞丐,这吃相,饿死鬼投胎啊!”相国昭阳自然也注意到了张仪,也是内心一阵厌恶。随后昭阳问手下人这张仪的来历,在得知只是一个平民后,昭阳心中生出了一条毒计。

  宴会上,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喝的是不亦乐乎。然而突然出现了不协调的声音,原来有人气喘吁吁的快步跑到昭阳面前说道:“启禀相国,玉璧不见了。”“什么!怎么会不见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昭阳站起身来,怒吼道。这时候门下有人问道:“相国,可是那价值连城的骊山玉璧?”昭阳回答道:“正是,正打算献给大王,不料被人给偷了,这可如何是好。”门人说:“相国,贼子必然藏于众人之中,查查有没有品行不端的人混入宴会。”“嗯,言之有理,来人,查!”一帮家丁开始了所谓的查探,但领头人有意无意的看向了张仪。

  张仪正在那儿吃的津津有味,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隐约的听到好像相府丢了什么东西,但这跟他又没关系,故而张仪懒得去问。然而,一帮相府家丁来到了张仪桌前,领头人更是一口咬定张仪是最大嫌疑人。理由是张仪“贫而无行”,就是说他很穷而且品行不端。丫丫的,这都是什么狗屁逻辑,就因为他出身低,家里贫穷,就说人家偷了东西,实在是强盗逻辑。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纵然张仪巧舌如簧,但怎么辩解都没有用。一帮人在昭阳的授意下,将张仪绑起来进行了毒打。当然没有搜出玉璧,张仪被打的鼻青脸肿,最后一瘸一拐的回到了家。他的妻子看到他这幅凄惨模样,关心的问:“怎么会这个样子,要不咱别出去卖弄口舌了,安安心心的耕地种田吧。”张仪吐了一口血,用袖子擦了擦嘴,说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该在吗?”然后张开了嘴,其实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没舌头怎么能说出话呢。张仪妻子无奈的回答:“在”。没想到张仪听后,一脸兴奋的说:“舌在,足矣!”

  对于纵横家来说,唯一的武器就是舌头,只要舌头在,一切皆有可能。张仪后来投靠苏秦,在苏秦的资助下,来到了秦国,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做了秦国的相国。后来张仪同楚国相国昭阳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是“当年你诬陷我偷了玉璧,还将我毒打了一顿,今天我正大光明的跟你说,我要来夺你们楚国的都城了,你要做好准备。”张仪运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坑骗了楚国方圆六百里土地,又将楚怀王扣留,更是逼迫三闾大夫屈原投江自尽,使得楚国再也没有同秦国抗衡的资本。这为秦始皇后来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由贫贱走向富贵更是要经历千万险阻,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目标,不忘初心,如此才能方得始终,才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就像张仪一样,早年时候处处碰壁,更是被人诬陷毒打,险些丧命。但承受多大的屈辱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他越挫越勇,再接再厉,最后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秦国。时至今日,成功的路上依然布满荆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朝着目标披肝沥胆、一往无前的前进,如此必然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战国“好舌头”张仪!历史上的张仪真的那么能说吗
最近泽然君看《芈月传》发现,芈月还属于单纯善良萌萌哒阶段,勾心斗角的戏码全靠张仪一人担当,可谓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那么张仪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儿呢?别急,咱慢慢扒。张仪,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师从鬼谷,同桌苏秦相传,苏秦、张仪同在战国第一奇人鬼谷子门下学习游说口舌之术。当然也有史料记载其二人并非同一时代,泽然史观这里不做考证,仅讲故事博诸君一乐。张仪和苏秦完成学业之后,便下山去游说列国诸侯。张仪的这位同桌是很了不起的,提出六国合纵抗秦的思想,并很快得到六国国君的认可。苏秦同时任六个国家的国相,配六国之相印,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轻轻松松走上人生巅峰。(有时间泽然史观单独扒一扒他)毕业季≠就业季相比于学霸苏秦,学渣张仪可就没这么幸运。他游说楚国时曾陪着楚国令尹昭阳喝酒,席间昭阳声称和氏璧丢了!门客们见张仪是穷书生,张仪怀疑是拿的,于是,对其严刑拷打,但张仪始...
· 张仲景的成就有多大张仲景的医品怎样
张仲景生于公元前150年,死于公元前215年左右,是东汉南阳涅阳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主要确立了辩证论治,撰写《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在《伤寒杂病论》里收录了大量方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张仲景照被称为医圣,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医学理念和行医品格值得现在的医学从业者学习。他在任长沙太守期间开堂坐诊,造福当地一方百姓。《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先河,是后世从医者的必学经典作品,晋代太医的《伤寒论》,宋代的《金匮要略》都是根据《伤害杂病论》的一些章节或者原理改编。张仲景除了编写《伤寒杂病论》之外,还写了《辩伤寒》《口齿论》等,可以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不复存在,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张仲景不仅有着极高的医学能力,还有着突出的医学品质和素养,他发明的饺耳汤就是心系贫寒百姓受冻耳之苦,潜心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很强。并且张仲景行医用药讲究极简,...
· 张仲景的成就有多大张仲景的医品如何
张仲景生于公元前150年,死于公元前215年左右,是东汉南阳涅阳人,就是如今的河南省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张仲景主要确立了辩证论治,撰写《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在《伤寒杂病论》里收录了大量方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瑰宝。图片来源于网络被称为医圣,在中国医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医学理念和行医品格值得现在的医学从业者学习。他在任长沙太守期间开堂坐诊,造福当地一方百姓。《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六经辨证的先河,是后世从医者的必学经典作品,晋代太医的《伤寒论》,宋代的《金匮要略》都是根据《伤害杂病论》的一些章节或者原理改编。张仲景除了编写《伤寒杂病论》之外,还写了《辩伤寒》《口齿论》等,可以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而不复存在,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大憾事。张仲景不仅有着极高的医学能力,还有着突出的医学品质和素养,他发明的饺耳汤就是心系贫寒百姓受冻耳之苦,潜心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很强。并且张仲景行医用药讲究...
· 广西黄姓在广西的影响力有多大
在壮族中,黄氏是最大的姓氏之一,不仅人口众多,宗族势力强大,而且人才辈出。壮族黄氏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地主土司、民族将领、著名的文人学者以及近现代大资本等杰出人物,因而也是整个少数民族黄姓中最优秀的一支。壮笔中的黄氏族姓,主要为隋唐时期的黄洞蛮演变而成,还有一部分则是宋明时期内地汉族黄姓融合、同化于壮族的结果。公元9世纪初期,黄洞蛮起义被唐王朝董昌龄、董兰父子镇压后,黄洞黄氏宗族强大的势力遭此致命的打击,因而一度衰落。不过,黄洞余部的潜在实力仍然存在,并在不断发展。至宋代,当原来的西原蛮(壮族古代称谓)、乌浒僚演变成“僮人”时,唐代黄洞蛮的主体部分便演烃成岭南粤西的壮族土著黄姓各支。与此同时,壮族黄姓的发展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即由于征战和官员调遣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内地汉族黄姓成员来了广西壮族地氏,加适应症壮族队伍,使壮族黄姓得到发展。至宋元之际,在经过了四五个世纪的生息繁衍之...
· 王维在诗画上有多大成就?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在诗画上有多大成就?王维生平简介王维是唐朝中期著名诗人、画家,并有“诗佛”之称。王维即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也是水墨山水画派的创始人,不过人们对于王维的了解更多还是通过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写作的风格以自然脱俗著称,这种独有的清新使得王维多了一层他人难以达到的意境。虽然王维在思想表达上可能不如李白、杜甫,但在艺术层面上的造诣是独树一帜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王维的一生,一起来看看吧。堪称“诗画双绝”。后世称他“诗佛”,固然由于母亲的陶然,使他自幼笃志奉佛,更因为诗人字里行间的禅意,能把人带入一种静远空灵的境界。王维的一生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羡慕不已。(一)出身望族,少年成名王维出身河东王氏,那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家族,他9岁时就已经会写诗,和弟弟王缙齐名,都是那么聪慧,不得不佩服,王家基因真的很好。15岁的王维离乡去京城应试,这个才华横溢的翩翩美少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