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寒人掌机要是怎么崛起的 主要的表现有哪方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7
转发:0
评论:0
寒人掌机要是怎么崛起的主要的表现有哪方面,南朝门阀士族衰落的过程,也就是寒人兴起的过程。寒人,又称寒族、寒门、寒士,庶

  南朝门阀士族衰落的过程,也就是寒人兴起的过程。寒人,又称寒族、寒门、寒士,庶族、素族,都是不属于士族范围的地主阶级中没有身分、特权的一部分。南朝寒人的兴起是有其经济原因的。这时由于江南地方经济的发展,一些商人、高利贷者富裕起来,自耕农中也有一部分人上升为新的地主,再加上原来的地方豪强,所有这些人就构成了寒人地主的主要成分。南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出身寒门的。刘裕“起自布衣”,他的孙子刘骏称他为“田舍公”。萧道成临死前说,“吾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梁武帝与萧道成同出兰陵萧氏。陈霸先“其本甚微”。这些皇帝都需要加强皇权。但是皇帝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处理那么多日常政务,就要有人帮助办理。世家大族都鄙薄实际事务,也根本没有能力办理,于是皇帝就委任给寒人地主。寒人地位低,便于使唤,“皆可鞭仗肃督”;又做官心切,竭力卖命干事。所以南朝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上的一个特点,就是皇权与寒门相结合,来巩固统治。

  南朝寒人的兴起参与政权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寒人担任中书舍人、中书通事舍人,掌握机要。东汉以来,尚书台权重。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是行政执行机关,而比它更接近皇帝的中书监令专管机密,成为实际的宰相。到南朝宋孝武帝时,中书监令的大权又旁落到中书舍人或中书通事舍人手中。中书舍人本是中书省下属官吏,地位并不高,晋时位居九品,但由于它能递人奏文,出宣诏命,参与决策,因而权力越来越大,成为重要职务。宋文帝初年,寒人出身的秋当、周纠为中书通事舍人,并管要务,地位开始重要。孝武帝时开始把国家的机密要务转到了中书舍人手里。戴法兴从建康仓部令史起家,做到中书通事舍人,深得孝武帝信任,“专管内务,权重当时”。他家门庭若市,资产达千金。孝武帝死后,前废帝年幼,一切政务都由戴法兴专断。民间传说:“宫中有两个皇帝,一真一假,真的是戴法兴。”此外,巢尚之、戴明宝也是权倾一时。齐明帝时,中书舍人制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舍人省”。

  当时茹法亮、吕文显等中书舍人四人,各住一省,称为“四户”。皇帝的诏令,从这四个机关发出,宰相无权过问。茹法亮权势显赫,太尉王俭常对人说:“我虽然地位很高,但权力怎及茹公。”另一个中书舍人茶母珍之,公开卖官,任意霸占民宅。有的官吏说:“宁可拒皇帝诏令,不可违反中书舍人的命令。”梁武帝时中书舍人朱异居权要三十余年,威震内外。他宴饮天晚,台城的城门不敢关闭。他傲视世家大族,说:“我是寒士,今天的一班贵人都依靠家中枯骨(祖先官资)来轻视我。倘我对他们谦恭,他们反会更看不起我,所以我要先做出看不起他们的样子来。”陈时中书舍人建立庞大办事机构,分为二十一局,作为尚书省二十一曹直接顶头上司。二、寒人掌握军事。北府兵一直为世家大族掌握,孙恩起义杀了谢淡后,北府兵大权落到寒人手中。刘裕就是从北府兵出身而后飞黄腾达的。南朝的一些将帅功臣,大多出自寒人。如宋之檀道济、到彦之、沈庆之;齐之陈显达、崔慧景;梁之吕僧珍、冯道根;陈之侯安都、吴明彻等都是。

  南朝建康城中有一支不小的禁卫军,由制局监控制,权力相当大。在谋杀前废帝的宫廷政变中,制监朱幼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制局监往往由寒人掌握,齐吕文度控制制局监,掌握殿内及外镇的发兵权,权势极重;本来掌管禁卫军的领军将军成了虚位。边镇是武力集中之处,由于世家大族都不愿去,梁陈时,在外边做镇守、领大军的都是寒人,如陈伯之、邓元超等。三、用寒人为“典签”,监督地方军权。宋、齐都普遍设立“典签”,监督出任各镇的宗室和各州刺史。典签本来是地方上管理文书的小官,类似后来的文书管理员。宋孝武帝后,这个职务突然重要起来,齐以后被称为典签帅、签帅或主帅,实际上成为君主控制诸王的工具,“威行州部,权重蕃君”。南朝宋多以幼少皇子出任方镇。皇帝为控制诸王,派亲信任典签到方镇,从此权重。

  刺史向中央呈奏公事,必须得到典签的副署。有的典签一年几次回建康,汇报地方刺史情况。“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因此,刺史及其僚佐都要巴结典签,希望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好话。一些宗室诸王在典签的严密监视下,言行都受到限制。齐南海王萧子罕想游东堂,典签姜秀不许,就不敢去。后回京哭着对母亲说:“儿欲移五步亦不得,与囚何异!”齐武帝儿子邵陵王萧子贞做吴郡太守,想吃熊白(熊背上的肉),问厨子要。厨子说:“典签不在,我不能给。”齐明帝大杀高帝、武帝子孙,都用典签,其力量,有时胜过甲兵。对镇守琅玡的齐武帝儿子萧子伦,齐明帝本打算派兵去收捕,典签华伯茂认为派兵去还不如把事情交给他办,后来华伯茂只用一杯毒酒,就逼得萧子伦自杀了。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写了一部(二十二史札记),他从南朝政治历史中,得出了两条:“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齐制典签之权太重”。这两条反映出南朝政治历史中的重要变化。虽然南朝寒人兴起,但是门阀士族毕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门阀士族的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则是到了唐宋以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寒人掌机要为什么救不了该政权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东晋被刘裕建立的宋朝取代。刘宋初期,特别是文帝元嘉年间,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抑制豪强,奖励农耕,促使经济繁荣,史称“元嘉之治”。元嘉年间的社会风气比较好,重要的原因是皇帝的生活节俭。武帝刘裕“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宋书·武帝纪下》);文帝刘义隆曾特下诏书倡导“宜存简约,务令节俭”(《宋书·文帝纪》)。皇帝以身作则,因此朝廷敢于惩治腐败官员,特别是职位高的贪官,甚至连势倾朝野的吏部尚书庾炳之,也因“颇通货贿”而被免官(详见《宋书》相关章节)。刘宋政权打击腐败的力度如此之大,不仅仅出于廉政的目的,也有排挤,特别是压制世家大族的用意。随着东晋王朝的覆灭,门阀政治也告结束。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世家大族的势力虽渐渐退出政治舞台,但其影响还一直延续到南朝之后。世家大族子弟往往盲目地自我标高,他们争着去做所谓清要的官职,鄙薄繁杂的实际事务,其实他们...
· 寒人掌机要简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寒人掌机要”是刘宋时开始产生的政治局面,由宋武帝刘裕开创,到宋孝武帝刘骏时全面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局面,并被此后的南朝各代所延续。不仅贯穿整个南朝,也被汉化改革后的北朝所借鉴以对冲门阀贵族对皇权的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南北朝历史的政局走向,并延续至隋唐。“寒人掌机要”使寒门庶族势力逐步控制了政治中枢,为寒人集团登上政治舞台,进而取代士族奠定了根基,也为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历史背景东晋末年,战乱不止,在先后遭受王恭叛乱、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卢循之乱,以及因此产生的一系列的军阀割据混战后,门阀士族遭到重创,门阀与皇帝共天下的政治局面已经难以再继续维系下去。以刘裕为代表的寒门庶族势力趁势崛起,并先后平定了各个割据势力从而使混战二十余年的南方重归一统,最终代晋建宋,在此过程中,寒门庶族势力也因军功而地位不断得到上升。刘裕出身寒门,他以军功夺取天下,因而掌握政权后,集权中央,大力削弱世家大族...
· 寒人掌机要:南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普遍现象
魏(曹魏)晋以来,统治集团定了九个等第来评选人才,列在上等的叫上品,下等的叫下品。评选的标准,主要是门第。上品为高门所独占;寒门出身的人,只能列入下品。等第不同,担任的官职也不同。上品由清官出身,一直当清官;下品由浊官出身,一直当浊官。由浊官出身的寒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转做清官的可能。评定人才等第的官,叫做“中正”;州有大中正,郡有小中正。中正这个官,不是门第显赫的人是当不上的。这就是所谓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门阀统治的产物,也是门阀统治的护身符统治阶级中的寒门,在这个制度下,处于被高门排挤的地位。这种情况到南朝发生了变化唐朝李延寿写过一部南刺的历史书《南史》,其中有《恩幸传》,记述了二十多名“恩幸”(皇帝宠爱的人)。这些“恩幸”,为皇帝所爱,宫位不高,却“势倾天下”。所有的“恩幸”都是寒门出身。寒门在南朝的地位,说明了南朝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宋朝开始的。...
· 明朝的宦官是怎么架空内阁?掌控特务机关的?
宦官对明代政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两件事:一、架空内阁;二、操纵厂卫。(一)架空内阁朱元璋在建国初期,仍然继承元朝的,在中央设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分管全国的政治、军事、监察。中书省最为重要,由官居一品的左、右丞相总理国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大都督府的左、右大都督,也是正一品官,平时训练军队,战时统帅军队,领导京城及全国各地的卫所。御史台的左、右御史大夫,是从一品官,负责监察各机关衙门,肃清纲纪,领导御史中丞以下各级御史。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统管地方军政事务。这种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中央的中书省及地方的行中书省都是大权在握。特别是中书省,掌握大部分政治权力。当时的百官奏章,都是由丞相先加以综合整理,然后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签署意见,再请朱元璋裁定施行。所以一心想集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最高权力于一身,以强化封建专制,使家天下永保永享的朱元璋,很快就不满意这种丞相...
· 三国时贫寒家族卞氏的崛起!
在历史上不乏有因为与皇帝婚姻而崛起的家族,一个原本微末贫寒的家族往往因为皇权的影响而青云直上,三国时期的卞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卞氏本为倡家,出身非常寒微,因为嫁给曹操又成为王后、太后,成为曹魏的豪族。卞氏一门出现三个皇后,却没有出现能够左右曹魏政局的大人物。那么卞氏家族子弟都有谁呢?他们为什么没能够发展成可以干政的外戚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卞夫人的崛起卞氏出身寒微,卞夫人本为歌舞乐人,社会地位非常低;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所谓的宦官之后,但是曹家在东汉政坛上拥有相当高的影响力,曹操本人也能够跻身由袁绍、张邈、许攸、何颙等豪侠、名士组成的高级交际圈子里。卞夫人和曹操并不门当户对,卞夫人也不可能直接成为曹操的妻子,仅是曹操的妾室。曹操的正室本来是丁夫人,丁氏才是和曹氏相当的家族,而且与曹氏长期保持联姻关系。曹嵩的妻子就是出身丁氏。曹操对丁夫人的感情也比较和睦。丁夫人没有子嗣,曹操就把已故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