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 晋朝名将司马休之简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2
转发:0
评论:0
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晋朝名将司马休之简介,司马休之(?—417年),字季预(《魏书》、《北史》作季豫),河内郡温县人,

  司马休之(?—417年),字季预(《魏书》、《北史》作季豫),河内郡温县人,晋朝宗室、名将。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魏中郎司马进的后代,谯敬王司马恬第四子。东晋末年司马宗室之翘楚,曾任平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司马平西。

  桓玄将行篡逆,诛不附己者,遂奔南燕慕容德。404年,刘裕诛除桓玄后,休之还建业,复为荆州刺史。414年,刘裕发兵攻击休之。司马休之、鲁宗之等反抗。415年四月,刘裕击败司马休之四万军队,攻克江陵。休之父子、鲁宗之等逃往后秦依附姚兴。417年刘裕灭后秦,司马休之晋国宗室等向北魏司徒长孙嵩请降,月余,卒于军中。有名马曰“扬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司马休之的遭遇折射出东晋末年司马宗族的命运。

  人物生平

  弭乱受封

  司马休之是谯敬王、镇北将军、青·兖二州刺史司马恬的第四子,其出生年月不祥。年轻时就任高贵显要的职位,又因其兄司马尚之甚受当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倚仗。

  隆安二年(398年),司马道子采纳司马尚之树外藩以作屏卫建议,命王愉为江州刺史,并让他都督庾楷所辖的豫州四郡。此举招来了豫州刺史庾楷的不满,上疏反对无果。七月,庾楷转而鼓动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起兵讨伐王愉、司马尚之兄弟,同时南连荆州刺史殷仲堪、南郡公桓玄,共推王恭为盟主。

  王恭怀疑殷仲堪延期不出兵,于是先期起兵发难,接着殷仲堪以桓玄、杨佺期等为前锋率水军出发。司马道子面对王恭诸军举兵,不知所措,朝廷以会稽世子司马元显为征讨都督。九月辛卯,统前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讨伐王恭,司马尚之抵御庾楷。司马休之兄弟在此次平乱中各拥兵马。己亥,三兄司马允之与庾楷子庾鸿战于当利,庾鸿败走,又在慈湖迎战庾楷将汝南太守段方,段方大败被杀。乙巳,桓玄大破官军於白石。玄与杨佺期又开到横江(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古渡口)时庾楷来投桓玄,司马休之长兄司马尚之等败走,二兄司马恢之所率的水军也被歼灭。丙午,道子屯中堂,元显守石头;己酉,王珣守北郊,谢琰屯宣阳门以备之。平定叛乱后,道子以尚之为建威将军、豫州刺史、假节,不久进前将军;司马允之为吴国内史;司马恢之骠骑司马、丹杨尹;司马休之就官拜龙骧将军、襄城太守,镇守历阳(今安徽和县)。

  隆安三年(399),司马元显趁机夺去父亲司马道子的权力,成为东晋朝廷的决策者。司马休之兄弟四人作为戚属均受到倚重。

  历阳兵败

  元兴元年(402)正月,司马元显下诏西伐桓玄,命其兄司马尚之为前锋,兄子司马文仲为宁远将军、宣城内史。桓玄则率军顺江东下,到姑孰后就派将领冯该进攻历阳,拦阻洞浦并焚毁司马尚之的船舰。司马尚之率九千兵布阵于浦上,又派武都太守杨秋驻横江。杨秋却降了桓玄,司马尚之军队于是自溃,司马尚之唯有逃到涂中,后被捕杀害。就在司马尚之兵败后,司马休之也率城中的五百军士出战,结果战败。司马休之返回城中,携带子侄一起出逃。

  借兵后秦

  兵败山阳

  司马休之、高雅之、刘敬宣等一起前往洛阳,往来长安,各自愿以子弟为人质,向姚兴求援兵。姚兴给他们符信,令其在关东募兵。司马休之等募得数千人,再次回到彭城一带,又收聚义故。桓玄遣孙无终讨伐冀州刺史刘轨,刘轨邀同敬宣、雅之等共据山阳,领兵前往破孙无终,不能成功。又进入昌平涧,与孙战失利,众各离散,于是俱前往投奔南燕慕容德。

  落难南燕

  北魏杀崔逞,陈留南变卦

  隆安二年(北魏天兴初年,398),姚兴发兵侵犯东晋的襄阳戍,戍将郗恢派使者驰往常山王拓跋遵驻地,请求援兵,拓跋遵将此事报告给道武帝。道武帝令崔逞和张衮替拓跋遵起草书信予以回答。当初,郗恢在给拓跋遵的信里说“贤兄虎步中原”,道武帝认为这句话有悖于君臣的体统,就令崔逞、张衮在回信中也贬低对东晋君主的称呼,以此作为报复。崔逞、张兖在信中竟称“贵主”。道武帝大怒道:“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敬他,竟然称呼贵主,如何比得上人家称贤兄呢!”于是赐崔逞死。

  将军袁虔之、刘寿、高长庆、郭恭等听说司马休之要攻桓玄,都前往效命,失败后,数十人准备一起投奔北魏,道武帝听说司马休之等人要来来投奔,心中大喜。至陈留南边一带,司马休之听说了北方名士崔逞被诛杀之事,心中不免担心犹豫起来。大家商议之后,于是刘轨、司马休之、刘敬宣一拨人奔南燕;袁虔之、刘寿、高长庆、郭恭一拨人奔后秦。之后道武帝责怪司马休之不来,派人去兖州求访,遇上了他的随从者,问其缘故,都说:“魏朝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附;既而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国。”使者返报,拓跋珪很是后悔杀害崔逞之举。

  司马休之投奔南燕的详细经过:桓玄将篡→后秦质子→关东募兵→彭城聚故→屯据山阳→击孙无终兵败→欲投北魏→魏杀崔逞,士人心寒→陈留南变卦→东走南燕。“司马休之等数十人”,其中有①冀州刺史刘轨、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征虏将军刘敬宣、广陵相高雅之、江都长张诞;②将军袁虔之、刘寿、高长庆、郭恭。具名者,共计9人。

  密谋杀德,逃离南燕

  元兴三年(404),刘敬宣、高雅之勾结青州大姓及鲜卑豪帅,准备谋杀南燕主慕容备德,推司马休之为主。备德以刘轨为司空,很宠信他。高雅之想邀刘轨一起作乱,刘敬宣曰:“刘公衰老,有安齐之志,不可告也。”刘雅之还是将计划告知了刘轨,刘轨不从。

  不久,刺杀密谋泄露,刘敬宣等往南逃,南燕人收监了司空刘轨,将其杀害,派兵追及高雅之,又杀了他。当时南燕派兵正前往捉拿司马休之,他的马不停嘶叫,于是司马休之上乘马,这匹马向南飞驰而去,逃过了一劫。

  返回晋廷

  同年,刘敬宣、司马休之由南燕一路往南逃,来到了淮、泗地界,听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并攻下建康,司马休之等于是南归东晋。时承制的大将军司马遵以他为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同年晋军一度收复荆州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但不久即为桓振攻陷,直至次年才再被收复。不过司马休之到江陵后不久,桓振又率军来袭,司马休之不敌而北逃襄阳(今湖北襄阳市),振自称荆州刺史。宁朔将军张畅之、高平相刘怀肃等击败桓振。司马休之还镇。司马休之兵败令江陵失守,就遭到御史中丞王桢之对他的弹劾,被免官并征还建康,改任后将军、会稽内史。御史中丞阮歆之又上奏说司马休之与尚书虞啸父嬉戏,违反禁令,降为了征虏将军,不久又升为后将军。

  义熙八年(412),刘裕讨伐荆州刺史刘毅,就以司马休之都督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

  义熙十年(414),司马休之在荆州颇得当地人心。时在建康的谯王司马文思“性凶暴,好通轻侠”,引起刘裕的戒心。三月,司马文思被指擅杀官吏,其党羽被下诏诛杀。司马休之亦上请解职,但不获允许。刘裕于是将司马文思执送荆州,要司马休之“令自训厉”,暗示司马休之杀死他。不过司马休之只上表废司马文思为庶人,令刘裕大感不悦,即命江州刺史孟怀玉防备。

  义熙十一年(415)正月,刘裕收捕了司马休之在京城建康的次子司马文宝及兄子司马文祖,并将二人赐死,又亲自率军讨伐司马休之。辛巳,太尉刘裕从建康出发。雍州刺史鲁宗之自疑不为太尉裕所容,与其子竟陵太守鲁轨起兵响应司马休之。

  二月,司马休之上表罪状刘裕,整兵布阵准备拒敌。又派出使者兵分两路火速前往后秦、北魏乞援兵。后秦接见来使后,同意了出兵并派征虏将军姚成王及司马国璠引兵前去援助,北魏则遣长孙嵩领兵前往。与此同时,刘裕为了招揽司马休之的治中韩延之,派人秘密给他送去一纸劝降书,信中说:“文思事意,远近所知。去秋遣康之送还司马君者,推至公之极也。而了无愧心,久绝表疏,此是天地所不容。吾受命西征,止其父子而已。彼土侨旧,为之驱逼,一无所问。往年郗僧施、谢劭、任集之等交构积岁,专为刘毅规谋,所以至此。今卿诸人一时逼迫,本无纤衅。吾虚怀期物,自有由来,今在近路,是诸贤济身之日。若大军相临,交锋接刃,兰艾杂揉,或恐不分。故白此意,并可示同怀诸人。”韩延之言辞决绝,回信中斥责刘裕“甘言诧方伯,袭之以轻兵”“良可耻”,刘裕看到该信,很是慨叹。

  出奔后秦

  太尉刘裕使参军檀道济、朱超石将步骑出襄阳。江夏太守刘虔之将兵屯三连,立桥聚粮以待,道济等积日不至。鲁轨袭击虔之,杀之。裕使其振威将军东海徐逵之统参军蒯恩、王允之、沈渊子为前锋,出江夏口。逵之等与鲁轨战于破冢,兵败,逵之、允之、渊子皆死,独蒯恩列陈于堤下、勒兵不动。轨乘胜进攻蒯恩军,乘高俯射蒯恩军,矢下如雨,敌方顿时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轨军又屡次进行冲杀,敌阵却岿然不动,轨不可将其攻破,于是只能率部退去。

  当时雍州刺史鲁宗之听说刘裕发兵攻荆州,从襄阳率部出发,前往与司马休之军汇合,共同屯兵于江陵。休之命文思及鲁宗之子鲁轨帅军前去抵御刘裕部队。三月壬午,刘裕从马头岸渡江,鲁轨及司马文思率四万荆州府军沿着江边悬崖布防,江津岸十分陡峭,壁立数丈,司马休之军沿着高岸布阵迎敌,令渡江的刘裕军无法登岸。刘裕大呼命令建武将军胡籓率军攀爬上去,胡籓见眼前形势,面色很为难,刘裕对此极为恼怒,命左右录来,准备斩了他。胡籓不受命,回过头对刘裕说:“籓宁前死耳!”胡藩以刀柄凿石,在崖上凿出了一些勉强能容纳手脚放上去的位置,并由此攀登至崖顶。胡藩登顶后就与一些跟他上来的士兵发起拼死攻击,司马文思等难以挡住刘裕军的攻势,稍稍后退。胡藩眼见敌军后退,乘势发起再一次的进攻,司马文思军一时间纷纷溃散,刘裕军于是攻占江陵。休之、宗之等向北逃去,鲁轨留守石城。四月,刘敬宣的参军司马道赐听说太尉裕进攻其族祖司马休之,便与同府辟闾道秀、左右小将王猛子密谋刺杀刘敬宣,意图占据广固来响应司马休之。乙卯,王猛子砍杀了刘敬宣。随后往西投奔司马休之。 五月,阆中侯赵伦之、太尉参军沈林子在石城攻破鲁轨守军,轨弃城向北逃去。途中遇上司马休之、鲁宗之赶来的援军,于是和他们一起北撤到襄阳。可到了襄阳城下,鲁宗之的参军李应之却闭门不纳,而蒯恩也随后率军追来。甲午,休之、宗之、鲁轨及谯王文思、新蔡王司马道赐、梁州刺史马敬、南阳太守鲁范一同在当地人保卫下出境,北奔后秦。王镇恶等率骑兵追赶,直到边境才悻悻而还。

  另外,后秦姚成王及司马国璠也带援兵赶到了南阳,北魏长孙嵩则到河东,但听说司马休之等江陵失守、败给了刘裕军,也只得各自撤兵返回了。

  司马休之到了后秦京城常安(今陕西西安,后秦讳“苌”改“常”)后,后秦皇帝姚兴向司马休之询问东晋国事,说:“刘裕崇奉晋帝,岂便有阙乎?”休之愤慨地回答道:“臣前下都,琅邪王德文泣谓臣曰:‘刘裕供御主上,克薄奇深。’以事势推之,社稷之忧方未可测。”于是任命休之为扬州刺史。

  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刘裕率军自建康出发,各路大军也相继按预定策划出动北伐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八月辛丑(初二),晋太尉刘裕抵达潼关,他任命朱超石为河东太守,命他与振武将军徐猗之去河北与薛帛汇合,共同进攻蒲阪。后秦平原公姚璞与姚和都迎击晋军,徐猗之战败身亡,朱超石逃回潼关。后秦东平公姚赞(原作<言赞>)派遣得到魏主青睐的司马休之和司马国璠从轵关(zhǐ)出发前往河内,游说北魏军出兵袭扰、攻击刘裕的后方。

  东平公姚赞得知晋军迫近长安,便率军由定城退往郑城(今陕西华县)。刘裕大军随之逼近。后秦主姚泓见长安危急,自己尚有数万军队,可以抗击晋军。遂令姚丕军防守渭桥(长安城北),胡翼度军防守石积(长安城东北),姚赞军防守霸东(霸水东岸),姚泓自己率军守卫逍遥园(长安城西)。八月二十四日,姚泓率群臣至王镇恶军营投降。

  亡命北魏

  刘裕灭后秦,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璠、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及桓温之孙桓道度、桓道子、族人桓谧、桓璲、陈郡人袁式等数百人向北魏司徒长孙嵩请降。一个多月后,司马休之在长孙嵩回军的路上去世。北魏追赠征西大将军、右光禄大夫,谥始平声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马颙简介晋朝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司马颙生平
司马颙(?―306年),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孙子,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初袭封父爵,咸宁三年(277年),改封河间王。少年时有名声,轻钱财厚待贤士。晋武帝赞叹其为藩王的表率。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响应齐王司马冏起兵,因功拜为侍中、太尉,加三赐之礼。永宁二年(302年),李含假称受帝密诏说服司马颙讨伐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任太宰、大都督、雍州牧。又废太子司马覃,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更改年号,大赦天下。永兴三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率义军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接连挫败,义军逐占据关中,司马颙保守孤城。同年,司马越之弟南阳王司马模派将军梁臣扼杀司马颙。司马颙起初继承其父封爵,咸宁二年(276年),前往封国。咸宁三年(277年),改封为河间王。少年时有好名声,看轻钱财厚待贤士。与各藩王来朝见时,晋武帝司马炎赞叹司...
· 司马休之
生平少历清涂司马休之年轻时就任高贵显要的职位,又因其兄司马尚之甚受当政的司马道子倚仗,故于隆安二年(398年)王恭叛乱时,司马道子就以司马休之为襄城太守,与两位兄长司马尚之及司马恢之各拥兵权,以支援司马道子。叛乱平定后,司马休之就官拜龙骧将军、襄城太守,镇守历阳(今安徽和县)。投奔南燕元兴元年(402年),荆州刺史桓玄因司马元显下令讨伐而率军东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并派了将领冯该进攻历阳。司马休之原本固守城池,但在其兄司马尚之兵败后就率五百兵出城作战,终也不能取胜。司马休之于是携同子侄北逃南燕。返回晋廷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并攻下建康,司马休之于是南归东晋。时承制的大将军司马遵以他为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同年晋军一度收复荆州治所江陵(今湖北江陵),但不久即为桓振攻陷,直至次年才再被收复。不过司马休之到江陵后不久,桓振又率军来袭,司马休之不敌而北逃襄阳(今...
· 司马彪简介晋朝皇族高阳王司马睦长子司马彪生平
司马彪(?-306)西晋史学家。字绍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朝皇族,高阳王司马睦长子。从小好学,然而好色薄行,不得为嗣。司马彪因此闭门读书,博览群籍。初官拜骑都尉,泰始中任秘书郎,转丞。司马彪鉴于汉氏中兴,忠臣义士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繁杂,遂“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二百,录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出,司马彪的《续汉书》渐被淘汰,惟有八志因为补入范书而保留下来。《续汉书》的八志有《律历志》、《礼仪志》、《祭祀志》、《天文志》、《五行志》、《郡国志》、《百官志》、《舆服志》。其中《郡国志》记录东汉以来地理情况,《百官志》记录东汉官制,它们对地理历史和官制沿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可以上接《汉书》的《地理志》和《百官公卿表》。《舆服志》是新创志目,记载车仗、服饰制度,是典章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八志中这...
· 司马恬
生平司马恬于永和六年(350年)承袭谯王爵位,初拜散骑待郎,后任散骑常侍、黄门郎及御史中丞。太和六年(371年),大司马桓温废黜晋废帝,以司马昱继位,是为晋简文帝。然而在简文帝登位后尚未解严,而驻屯中堂的桓温部众却吹响号角,司马恬于是以大不敬之罪弹劾桓温。当时桓温掌握权力,此弹劾虽对其无影响,但桓温看见其上奏仍感叹道:“这小伙子居然敢弹劾我,真令人敬畏呀。”司马恬因忠正和有办事才干,故此受朝内所畏惧。后迁右卫将军、司雍秦梁四州大中正。又历任尚书、侍中,领左卫将军及吴国内史,领太子詹事。太元十一年(386年)迁尚书右仆射。因司马恬既是宗室又有功勋及名望,更有才干,故深得晋孝武帝器重,于是在太元十三年(388年)迁都督兖州、青州、冀、幽、并、扬州之晋陵、徐州之南北郡军事,假节领镇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太元十五年正月乙亥日(390年2月26日),司马恬逝世,朝廷追赠车骑将军,谥号为敬。子女司马尚...
· 司马亮简介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太宰司马亮生平
司马亮(?-291年),字子翼,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异母弟,母伏夫人。官太宰,辅政。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汝南王司马亮等八王卷入残杀之中,史称“八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前后持续16年。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司马亮年幼时清正机警有才干,曹魏时任散骑侍郎,万岁亭侯,拜为东中郎将,后晋封为广阳乡侯。在寿春征讨诸葛诞,失利,免去官职。不久,拜校左将军,加封散骑常侍,加假节称号,出朝监豫州诸军事。五等爵位建立后,改封祈阳伯,转任镇西将军。侄子晋武帝司马炎继位,封他为扶风郡王,食邑一万户,担任骑司马,增加参军掾属,加持节称号,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遇到秦州刺史胡烈被羌虏杀害,司马亮派将军刘旂、骑督敬琰前往救援,没有进兵,为此连坐贬为平西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