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他高中状元,为何却为寡母要来贞节牌坊?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6
转发:0
评论:0
他高中状元,为何却为寡母要来贞节牌坊?,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耀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古代,女子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耀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古代,女子丧夫守寡是常有的事情,而书生朱耀宗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在朱耀宗刚刚一岁多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丈夫死后,朱母心里眼里只有儿子朱耀宗,决心不管再苦再难,也要把他抚养长大。而让她欣喜和安慰的是,随着朱耀宗渐渐长大,他的聪明天赋也渐渐展现了出来,而且,他很爱读书,小小年纪就很努力。

  为了能让儿子读书更好,朱母还特意为他请来了当地的一位秀才——张文觉,让张文觉教导儿子读书,可谓良苦用心。

  俗话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在有科举考试的古时候并不是稀奇事,而后来,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了朱耀宗的身上。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一举考中了状元,更可喜的是,在皇宫的殿试中,皇帝对他更是青睐有加,当即把一位待字闺中的公主许配给了他。

  成了状元郎和准驸马爷的朱耀宗可谓光宗耀祖、没有辜负母亲对他的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想到母亲,朱耀宗鼓足勇气,向皇上请求,赏给自家母亲一块贞洁牌坊,他认为,这是母亲多年来没改嫁,一心抚养他该得的,皇帝感念他一片孝心,欣然答应。

  就这样,朱耀宗衣锦还乡,还没等他回来,报喜的人早已把他状元及第并被选为驸马爷的喜讯告诉了朱母,因此他一进门,朱母便一脸欣慰,笑意融融。

  朱耀宗也把皇帝赐给母亲贞节牌坊的事情告诉了她,本以为母亲会更加高兴,但出乎朱耀宗意料的是,母亲竟然却收起了笑容,立时愣在了那里。

  在朱耀宗再三询问之下,母亲才开口了:“儿啊,我正准备嫁人啊,却得了这么个贞节牌坊,这可如何是好?”朱耀宗更加一脸疑惑了。

  原来,朱母要嫁的人,就是朱耀宗的老师张文觉,张文觉的妻子也去世多年,在教朱耀宗的同时,张文觉也和朱母产生了感情,他们决定等到张文觉取得功名时就成家,不过,这一切朱耀宗一直不知道。

  等到母亲把这些都和盘托出时,朱耀宗也着急了,毕竟皇上都要赐予母亲贞节牌坊了,君无戏言,不要就是大不敬啊,但要了的话,朱母就真的得守一辈子寡了。

  两相为难之下,朱母还是说话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让老天做个决定吧,我今天洗一件衣服,晾在那一天,如果干了的话,我就不嫁了,如果没干,那就嫁人。”那时候是夏天,衣服晾一天准会干,朱耀宗知道母亲也担忧因此惹祸,故意这样做。

  但是,等到第二天的傍晚,本来晴好的天气却突然变天了,一场雷阵雨眼看就要下了,这时候,朱耀宗感叹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果然,衣服最终还是被淋湿了……

  就这样,朱耀宗只能到皇上那里长跪请罪,待他说明原委,皇上却并不怪罪他,反倒安慰道:“无知者无罪,贞节牌坊就不赏赐了!”这样一来,朱母顺利改嫁给张文觉,可谓皆大欢喜。这也就是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由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陈登是谁?他改变了三国格局正史却为何忽视他
在汉末三国历史上陈登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他出身“高干”家庭,先后追随过陶谦、刘备、吕布,在汉末第一个搞屯田,后成为曹操的高级卧底,临阵给吕布最后一击,之后又把孙权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孙策因他而丧命。陈登一度要“吞灭江南”,但却死于一种很奇怪的病,连神医华佗都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一、陈登其人陈登字元龙,东汉徐州刺史部下邳国淮浦(今江苏涟水)人,家族历代有名于世,父亲陈珪当过国相,陈珪的叔父陈球当过司空、太尉。据《先贤行状》记载,陈登“忠亮高爽,沈深有大略”,年轻时就有“扶世济民之志”。陶谦当徐州牧时任命25岁的陈登担任东阳县长,后来又任命他为典农校尉,“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这被认为是汉末更早一些的屯田活动,比曹操在许下屯田还早几年。陶谦死后刘备一度接掌了徐州,陈珪父子支持刘备,刘备对陈登评价颇高,《三国志》里有一段记载,刘备寄寓荆州后仍对陈登念念不忘,曾与刘表等人谈论徐州...
· 刘邦多疑却为何只听张良的话并重用他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对于这个人估计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谋圣”。刘邦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他。他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猜忌过的,从头到尾刘邦都对他的信任有加。一、亡国之恨行刺秦王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祖父祖父张开地,战国时韩国的韩昭侯、宣惠王、襄王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也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网络配图秦始皇灭六国,使像张良这样的六国旧贵族心生亡国之恨,他们很自然的就聚集在一起,仇恨的焦点只有一个就是反秦。张良最初反秦的计划很简单,就是直接行刺秦始皇,因为前边已经有荆轲刺秦的教训,所以在秦宫里行刺秦始皇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要做的就是在秦始皇出行的路上动手,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一些。张良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并散尽家财为他打制了一只重达60公斤的大铁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公元前218年,张良得到了秦始皇东巡的消息,他和那个大力士抢...
· 刘邦多疑却为何只听张良的话并重用他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对于这个人估计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谋圣”。刘邦所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的就是他。他也是汉初三杰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刘邦猜忌过的,从头到尾刘邦都对他的信任有加。一、亡国之恨行刺秦王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祖父祖父张开地,战国时韩国的韩昭侯、宣惠王、襄王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也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秦始皇灭六国,使像张良这样的六国旧贵族心生亡国之恨,他们很自然的就聚集在一起,仇恨的焦点只有一个就是反秦。张良最初反秦的计划很简单,就是直接行刺秦始皇,因为前边已经有荆轲刺秦的教训,所以在秦宫里行刺秦始皇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要做的就是在秦始皇出行的路上动手,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一些。网络配图张良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并散尽家财为他打制了一只重达60公斤的大铁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公元前218年,张良得到了秦始皇东巡的消息,他和那个大力士抢...
· 张居正的儿子高中状元居然是暗箱操作?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张居正的儿子高中状元居然是暗箱操作?”或许能够给您答案。对明代神宗时代的权相张居正,纪晓岚的评价是:“神宗初年,居正独持国柄,后毁誉不一,迄无定评。要其振作有为之功,与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这个评价比较客观。但是,在清朝曾经有部戏叫《大红袍》,剧里的张居正竟成了奸佞,他的儿子也成了乱臣贼子。道光年间的两江总督梁章钜看了戏之后,认为很荒唐,“殊为过当”。当年张居正被抄家,有条罪名就是他的两个儿子考中状元和榜眼,是他暗箱操作的结果,甚至有人说他的三儿子张懋修的状元策都是他人代作,于是张懋修被人称之为“关节状元”,甚至有人说出更难听的“野鸟为鸾”,还有人作了这样的诗来嘲讽:“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若是相公坚不去,六郎还作探花郎。”意思是只要张居正在位,他家的老六张静...
· 他因写诗受宠成状元却为何因写错字差点砍头
嘉庆皇帝过生日,百官按照规矩都要上贺礼,这本来也没有没有什么,但是嘉庆对一份奇特的贺礼产生了兴趣。这份贺礼是从康熙和乾隆的御制诗中挑出了二百句组成一首长诗。康熙和乾隆都喜欢写诗,作品多,好的坏的都有。但是水平实在上有限。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康熙的诗还能算的上是中上等,但是乾隆嘛,除了养成乱涂乱画的毛病,诗作也没见长进。这次嘉庆看到这首长诗很高兴,说“南方士子,往往不屑读先皇诗,此人熟读如此,具见其爱君之诚。”还问大臣诗作出自何人之手,结果才知道是在八旗都统家教书的安徽桐城人龙汝言所作,嘉庆一高兴,当即赏龙汝言举人出身,嘱他参加第二年的会试。网络配图第二年春天,主考官把会试的文章和录取名单拿给嘉庆过目,嘉庆没翻几页就说,这些文章太差了,主考官都是吃干饭的?主考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下朝后拉住皇帝身边的太监问东问西,总算是打听出来,原来主考官没有录取龙汝言,皇上不高兴了,又不便明说。主考官恍然大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