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周武王临终前为什么不让姜子牙辅政?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9
转发:0
评论:0
周武王临终前为什么不让姜子牙辅政?,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姜子牙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姜子牙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号飞熊,商朝末年人,被西伯候姬昌拜为“太师”,尊称为太公望。姜子牙熟读文韬武略,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并被册封为齐侯。武王逝去之后,周成王继位,姜太公继续辅佐执政的周公旦治理天下。

  周朝开立,姜太公居于首功,其才学渊博,被尊为百家宗师。那么为何周武王临终托孤时,没有将辅政重任交付于姜子牙,而是交给了周公旦呢?这还要从武王伐纣灭商时开始说起,不过我们不妨借用另一段历史进行类比,共同推演一番发展脉络。

  九世之乱与三曹争储

  商朝中期,从商王仲丁时期,王室宗亲接连发生储位之争,并导致商朝屡屡迁都,直接导致王庭衰落,诸侯逐渐叛离。由于商朝初年的继承制度采取的是“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混合在一起的模式,因此时常会造成混乱,仲丁以及其后诸王的纷争延续近百余年,直到盘庚迁殷之后,才算终结,史称“九世之乱”。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在一番龙争虎斗之后,曹操从诸多豪强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最具实力的存在。曹操晚年,长子曹昂已经逝世多年,续弦正妻丁夫人的三位儿子曹丕、曹植、曹彰为争夺世子大位,在朝野内外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曹丕以一敌二,在获得颍川、河内等地的豪族世家的强力支持后,继承魏王爵位,后又篡汉登基称帝,建立曹魏政权。

  帝辛的孤立与曹髦的窘境

  为了防范九世之乱的惨剧再度出现,盘庚之后的历任商王逐步将嫡长子制度固化起来,并对王室宗亲和旧贵族们严加防范。然而此举不仅导致宗亲内部离心,更导致内服外服制度下的方国,纷纷远离王室。当西岐孟津观兵之时,天下诸侯已有大半站在周的一边。等到武王伐纣之时,除却尚在淮夷平叛的商军主力外,商王帝辛再无外援。当淮夷的奴隶军倒戈一击之后,牧野之战、血流漂杵。商王帝辛死后,被周武王取谥号为纣,世称商纣王。

  曹魏建立之后,曹丕推行新政,虽面临宗亲掣肘,但亦为过多削弱曹氏宗族。然而随着时局的演变,曹魏三代君王皆需仰仗以司马懿为首的世家子弟,才能治理朝政,最终使得宗亲势力在高平陵政变后灰飞烟灭。到了司马昭专权之时,其心路人皆知,然而身为皇帝的曹髦竟然只能率领身边随从,亲自讨伐司马昭。但最终事情败露,被贾南风之父贾充指使手下人弑杀,死后被废为庶人。

  吸取前朝教训,分封天下

  周朝前两代君王,周武王和周成王均曾广封天下诸侯。其中尤其以姬姓宗亲诸侯的爵位最高、地盘最为肥沃。而功劳显赫的姜子牙则被封到了齐地,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丘陵一带。此处乃莱夷和淮夷等众多东夷部族的所在地,可见在周朝版图中的地理位置之偏僻。周天子汲取商朝灭亡,无王族拱卫的教训,不仅在京畿附近设立了郑、晋等同宗诸侯,甚至在遥远的燕、吴等地同样设下钉子,监督各处诸侯。正因如此,周武王临终之前,决然不会让姜子牙掌控朝局,而是将朝政大权交付到了自己弟弟周公旦的手中,才更为放心。

  与周武王相同,晋武帝司马炎篡魏称帝之后,对曹魏亡国之君曹奂的处境,可谓是身临其境。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豪族世家完全控制的大一统王朝,保护士族利益是巩固自身统治的基础。但过分仰仗士族,势必会引发世家权势的膨胀,威胁到晋朝司马氏政权的统治。所以为了防止出现曹魏那样的窘境,西晋广泛分封宗亲藩王于各地,以此作为宗室藩屏,稳固江山。

  礼崩乐坏与八王之乱

  周天子的分封体系,未能阻止大权旁落的局面出现。西周时期,不仅仅是南方的子爵楚国频频作乱,东方的姜太公后代子嗣同样不满足于周室天下。到了春秋时期,第一个挑头称霸的正是姬姓诸侯郑庄公。此后天下诸侯争霸愈演愈烈,越发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起初还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到了后来天下诸侯已经浑然不当周室存在了。这便是孔子口中的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姬姓诸侯的离心是经历了数百年的漫长岁月,西晋年间的八王之乱却距离晋朝建立不过几十年时光。八王之乱是司马氏藩王之间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内部厮杀,不仅严重损耗了司马氏的皇族势力,更促使中原地区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并直接导致了永嘉之乱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周武王最为忌惮的是出现王室无宗室藩屏的局面,被外人篡夺。虽然此后的历史演变,周朝最终还是被秦所取代了。

  当然,周武王不愿托付给姜子牙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当时年岁已高,足足有70多岁了。唐朝诗人杜甫曾有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更何况是更为久远的先秦时代。另外正值壮年的周公旦,其治国经验并不亚于姜太公,有如此优秀的选择,又何必选择外人,徒增隐患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姜子牙是谁?姜子牙为什么要帮周武王?
姜子牙是谁: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夭久闻吕...
· 诸葛亮临终前为什么不让姜维做接班人
在《三国演义》里,姜维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临死之时诸葛亮把自己毕生所学尽授予姜维,对他寄予了厚望,但让人意外的是姜维并没有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掌控蜀国相权。历史上的情况和小说大致相似。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没让姜维接管自己的权力呢?网络配图姜维在历史上的确受诸葛亮器重,但还不没把整个蜀国都托付给他的地步。首先姜维是魏国降将,这时候虽然投降了蜀国十多年,但是比他资格老的人尚在比如:蒋琬费祎魏延等。贸然让姜维接班可能会导致蜀国内部因为争权而四分五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姜维是武将的身份。其实在历史上魏延的地位要远高于姜维,从后来魏延“谋反”可以看出,如果论资格和能力魏延理应接管诸葛亮的事业,按魏延自己的说法,诸葛亮死后他可以率领全军北伐,那么问题来了魏延有这个能力吗?在军事魏延的能力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一国之相不仅仅是要会打仗就可以的,要善于治国,团结内部力量才是更重要的。网络配图从后来有人...
· 姬发为什么安排周公旦辅政?姬发不信任姜子牙吗?
姬发为什么安排周公旦辅政?姬发不信任姜子牙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姜子牙作为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大功臣,在《封神演义》当中虽然进行了神化,但是他的作用和功劳却的确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姜子牙,周朝的建立恐怕更加困难。然而周武王姬发在临死之前,却让自己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却没有让姜子牙继续辅佐,这是什么原因?姜子牙与周公旦又有什么差别呢?周朝开国的那段历史,由于被儒家(包括史学家司马迁)过度美化,其实有一些东西是被掩藏起来了的。包括周武王让周公辅政,而不是姜子牙辅政,其中就有非常多值得玩味的东西。有人说,没安排姜子牙辅政的原因,是因为姜子牙太老。但事实是,那时候姜子牙还十分健康,而且史书记载他活到了139岁。虽然这个年龄可能不太靠谱,就像史书上记载彭祖活到800岁不靠谱一样,但至少,他活到了周成王都去世了,而周成王的儿子周康王都继位六年了才去世。由此可见,他确实比较长寿,也...
· 姜子牙帮武王伐纣后周武王给姜子牙的封地是哪?
姜子牙封了齐国国主,他的亲民政策让齐国成为了当时特别强大的国家之一,他的爱民政策体现在对身份低位者的进言也能够耐心倾听,如果这个人身份很高,但是说的话没有道理,他也不会听。周武王将齐国给了姜子牙,姜子牙带着随从走马上任,刚到一个茶馆歇息时,便听到有几个路人在说话。一个人说,看这个人走的不急不慢的,肯定不是咱们的国主,因为时机稍纵即逝。姜子牙一听有道理,于是让人手抓紧时间,连夜赶到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也就是现在山东潍坊,莱国和潍坊相邻),发现莱国国主正在集结人手攻打齐国,他们想趁着姜子牙还没有上任,周朝没有平定下来,趁机攻占这里。姜子牙到齐国面对的问题不仅外患这一条,还有内忧,因为这块地方上的子民愿不愿意听从你的教诲很难说。这块地方究竟能不能归他所有,就要看他的手段了。当时姜子牙分析了一下齐国的形式,军事方面暂时不用太忧心,毕竟姜子牙是武王伐纣的总指挥,军事方面人家是兵家鼻祖。齐国的经济问...
· 不让失望
清朝时,一老翁过80岁生日,买来十分贵重的纸请文学家刘凤诰写副寿联。当他来到刘府时,刘凤诰正伏在桌旁写字。刘问道:“何时出生?”老翁笑道:“十一月十一日。”刘即在纸上书道:十一月十一日。老翁看了不禁暗暗叫苦,但又不敢出声。刘又问老翁今年多少岁了。老翁答:“正好80岁。”刘于是接书下联,一看,上写道:八千春八千秋。老翁大喜,称谢而去。[1]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