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每次都是轮椅加羽扇 难道这样显得有士气吗
无论是在众多影视剧作品,还是在游戏等衍生领域,诸葛亮的形象总是离不开羽扇与轮椅。而在正史中,却并无此记载。那么,后人为何要给诸葛亮的形象附上羽扇与轮椅呢?先看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中的一段:..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公瑾的羽扇纶巾形象装束,这显然是苏东坡为凸显出周瑜的儒雅与从容,硬给周瑜附加上的。周瑜虽很儒雅,但赤壁鏖战之时,面临敌强我弱,江东危急存亡之际。周瑜作为孙刘联军之统帅,更需要威严与庄重,着甲胄佩刀剑,显然要比羽扇纶巾的装束更可信。军中尚武,儒生的装束很容易被人轻视,周瑜手持羽扇会显得不伦不类。兰陵王就因为自己容貌俊美、欠缺威仪之故,故而每临战阵皆着面具。
相比周瑜,诸葛亮给人的感觉却更具儒雅书生气质,从容淡定、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形态。关於诸葛亮的阵前装束记载,最早见於东晋时期,裴启的《语林》。据《太平御览》引东晋裴启的《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
而裴启的《语林》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属同一类的体裁,有些记载纯粹就是段子,禁不起推敲。故而,也很考证其真实性。按裴启的记载,诸葛亮乘素舆(没有装饰的战车),以葛巾(葛布做的头巾)束发,手执白羽扇。诸葛亮这形象,给人以朴素、从容的感觉,与现今影视剧等作品中的诸葛亮形象也相去不远。
按理说,轮椅并不适用於阵前使用,雍、凉多山道,路面崎岖。轮椅既不如辇舆舒适,也不如辇舆机动省力。对於诸葛亮的扈从来说,情愿一路背着诸葛亮,也不会愿意用轮椅推着诸葛亮。那么,为何影视剧作品还要给诸葛亮换上轮椅呢?
其一,轮椅行动不便,更显从容淡定。就如两人下象棋,一方“老将”岿然不动。这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智商上的碾压。给人的感觉,就不是一个层次级的较量。
其二,辇舆舒适,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诸葛亮深受人爱戴,乘辇舆就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而坐轮椅更显亲切近人。
其三,诸葛亮阵前坐轮椅,给人一种劳身忧国、鞠躬尽瘁的即视感。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已年迈体衰,却也要强忍颠簸劳累、克复中原的那种不屈的意志。
参考资料:《三国志》、《太平御览》、《三国演义》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