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张献忠为什么要将全部家当埋在地下 难道荣华富贵不好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88
转发:0
评论:0
张献忠为什么要将全部家当埋在地下难道荣华富贵不好吗,关于张献忠的藏宝地点,史书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连张献

  关于张献忠的藏宝地点,史书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连张献忠沉银的动机,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们都知道,1644年,张献忠带着富可敌国的财富,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大西国”。可是,他好端端的当着皇帝,享用荣华富贵不好吗?为什么偏要把全部家当埋在地下呢?

  张献忠塑像

  1644年,张献忠称帝,虽说此时南明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但仍想置张献忠于死地。他们并连派几员大将来到四川,围攻大西国的起义军,弄得张献忠寝食难安。也就在同一年,清军攻破山海关、长驱直入,他们也盯上了四川这块富饶的土地。他们先是想诱降张献忠,遭到拒绝之后,也派大军进攻大西国。

  这时的大西国,北有清军势不可挡,南有明朝大将虎视眈眈,张献忠可以说是腹背受敌。再加上他和李自成之间也产生了矛盾,两人之间甚至开始兵戈相向,这让张献忠陷入了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境地。

  张献忠在四川的杀戮

  这时候,一向战无不胜的张献忠终于坐不住了。有人说,他打算以成都为据点,亲自带兵、出击迎战。也有人说,他打算进行战略转移,放弃成都。不过不管哪种方式,他都放心不下他的宝藏,于是就有了沉银的打算。

  在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之后时任彭山县文体局副局长的方明发现,史书上对沉银的地点大约有三种说法。按《明史》的记载,张献忠用的是“水藏法”,就是说他拦住锦江的水,然后在江中心掘地三尺,埋下数以万计的金银,最后再放水淹没。

  彭山民谣对张献忠沉银的传说

  这种说法难免有些神话的色彩。在杨鸿基的《蜀难纪实》的记载,是说张献忠觉得举步维艰,决定带着所有的财宝隐居去了。没想到走到彭山区江口镇的江面上突然反悔了,于是他烧掉了载着财宝的船,破釜沉舟,让宝藏永远留在了江底。这听起来也有些不切实际,

  《彭山县志》记载:“所携金玉珠宝及银鞘数百千悉沉水底”

  最后《彭山区志》里说,张献忠准备向湖北转移,没想到在彭山江口镇的江面上遭到了明将杨展的伏击,运宝船意外烧着了,最终沉入江底。这三种说法,究竟哪种更接近事实真相呢?

  早在1937年,川军就已经把锦江藏宝点挖过一遍,因此在那里藏宝的可能性不大。接下来,另外两则史料都把地点锁定在了彭江县的江口镇,这里也正是七枚银锭出土的地方。那么,在流经江口镇的这一段岷江河道中,真的可能有张献忠的宝藏吗?

  江口镇岷江河道

  可是由于条件所限,即使怀疑江口镇的岷江河道里很可能有宝藏,方明也无法去一探究竟。就在他的调查陷入停滞的时候,一份首次的神秘卷宗,却再次令他看到了希望。

  江口镇

  1993年,四川省地质勘探研究院的专家们就曾在江口镇进行过秘密勘测,可是勘测的结果一直都没有公布。这一次,彭山区政府决定,向社会公布1993年的调查结果。当年,四川地勘院物探大队选择了从江口镇北500米,到镇南端渡口的岷江江面作为勘测范围。

  勘测范围

  他们把河面以两百米的距离为单位,划分成许多小块,再用仪器一个一个探测,看水下有没有异常。虽然对于岷江来说,以两百米为单位真是小的不能再小了,然而要在两百米的范围内找一枚巴掌大的银锭,却又几乎是大海捞针。但是,就在勘测的第三天,发现有异常电磁反应,也就是说水面下有金属物质。之后七天,勘测队再次发现七处异常。

  这些金属反应点,会不会就是张献忠的宝藏呢?有人对比这七个特异点后,惊喜地发现,之前挖出七枚银锭的地方,正是在其中一个特异点的下面!

  岷江出土银锭

  张献忠沉银之谜究竟如何?江口镇的岷江江面下,是否沉睡着惊天宝藏呢?所有人都期待,能有一次正式的考古发掘,来揭开张献忠沉银的百年谜团。谁也没想到,九年之后,也就是2014年,一桩倒卖文物大案,意外开启了对张献忠沉银的考古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墓志铭为什么埋在地下?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或许不了解,真正的墓志铭其实是放在坟墓里面的,并不是矗立于坟冢之上的石碑及其刻文。“铭”字本意是记录与镌刻,最初见于青铜器皿之上,而后扩展至石碑、金属平板等器物上,既有颂扬功德之用,也有警醒后人之效,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墓志铭主要是将逝者生平的成就,不论是持家有道、德行高尚、学识渊博、技艺超群,还是政绩斐然、功勋卓著,浓缩为一部微型的人生档案,伴随着亡者长眠,以求身后留名,不被遗忘。墓志铭的结构分为“志”与“铭”两部分,这一文体的成型可追溯至南朝时期。“志”部分采用散文形式,详实记载逝者的姓名、字号、籍贯、官阶及生前的种种善行与成就。“铭”则以韵文提炼“志”的核心,寄托哀思、敬仰与赞颂之情。当然,也有只用碑记或碑铭的。时至今日,墓志铭的功能依旧在于总结死者一生的关键时刻,对其生平作出综合评价,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回顾,让后人得以窥见前人的足迹,...
· 中国人自古以来为什么喜欢把财宝埋在地下?
现在,中国经济下行,失业了,没钱了,手头紧了。下面的日子怎么过?只有“开源”与“节流”两种办法。“节流”的最好办法是将钱存起来,不要乱花。如果银行不放心,不妨跟古人学学,看看古人是怎么储蓄的。从考古发现来看,古人藏宝手段很有意思。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国古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别喜欢存钱的人,乱花钱会被看成是败家子,《论语》中所谓“奢则不逊,俭则固”,说的就是这道理。由于深受儒家这种“勤俭持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人个个都喜欢当财奴,使用的储蓄手段比较单一就是贮藏,但贮藏的手段却是形形色色。贮藏,一般分为窖藏和罐藏两类。说到窖藏,有一个笑话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就是源自这种储蓄方式,即用坛坛罐罐,将钱财直接埋藏到地下,所埋物以金银为多。这种方式所有古代大款、富豪都喜欢使用的手法,在现在考古中,经常可以发现窖藏文物,就是古人这种储蓄手段留下的。“文革”期间的1970年10月,陕西西安曾有一次重大的窑藏文...
· 张献忠真的有宝藏埋在四川吗?张献忠的故事传说
四川成都,天府之国,因为其独特的地势,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之地。几乎大部分君主,在自己的王朝即将倾颓之时,都将蜀地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三国时有刘备,近代有国民党陪都重庆。明末的起义首领张献忠,也将成都作为自己兴旺的根基。张献忠到了蜀地之后,曾对自己的部下说过:”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乎?闻闯王遣马爌守汉中,爌庸才耳,若不早取,他日易以能人,则难图也。“关于张献忠,成都自古以来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那就是在成都的某地,埋藏了张献忠的巨额宝藏。成都一直流传唱诵的童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张献忠当年在成都称帝,随后于顺治三年,撤离成都。当时撤离时因为旱路被清军封锁,张献忠选择了走水路撤退。而当时巨额的银钱,被张献忠选择了以漂流的方式运送。他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里面放入银锭,让它漂流而下。...
· 张献忠真的有宝藏埋在四川吗?张献忠的故事传说
四川成都,天府之国,因为其独特的地势,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之地。几乎大部分君主,在自己的王朝即将倾颓之时,都将蜀地作为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三国时有刘备,近代有国民党陪都重庆。明末的起义首领张献忠,也将成都作为自己兴旺的根基。张献忠到了蜀地之后,曾对自己的部下说过:”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乎?闻闯王遣马爌守汉中,爌庸才耳,若不早取,他日易以能人,则难图也。“关于张献忠,成都自古以来都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那就是在成都的某地,埋藏了张献忠的巨额宝藏。成都一直流传唱诵的童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张献忠当年在成都称帝,随后于顺治三年,撤离成都。当时撤离时因为旱路被清军封锁,张献忠选择了走水路撤退。而当时巨额的银钱,被张献忠选择了以漂流的方式运送。他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里面放入银锭,让它漂流而下。...
· 古人为什么会选择吞金子自杀难道吃砒霜不好吗
在古装的影视剧中,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里边的人都特别爱自尽,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想一了百了。除了采用武器自尽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方式。可以咬舌,可以撞柱子,如果说哪一种方式令你印象深刻,那就是吞金了。其实影视剧中的情况和古代的历史大抵相同,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自杀方法。特别是红楼梦中,当时的尤二姐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估计很多朋友看到这里都有一点费解,为什么要采用吞金的方法呢?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虽然说包含了一点重金属元素,但无毒无害,即使是每天含着它,也不会出现中毒的现象。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那些爱好虚伪的人脖子上的金链子经常舔两口,也不会出现丢掉性命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存这种物品?如果想要自尽的话,砒霜熬粥不是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的问题,在我们现代人的印象中金就是黄金,我们可以把它做成链子,也可以把它做成戒指,但古代和现在这种物质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