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一个书生的报国之道,陆秀夫与崖山之战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5
转发:0
评论:0
一个书生的报国之道,陆秀夫与崖山之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陆秀夫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公元1279年即南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陆秀夫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兴二年3月19日,正值春夏之交的崖山海面上,风高浪急,惊涛拍岸。风浪中,战舰摇摆起伏,战旗猎猎翻天。蒙古大军在大帅张弘范的带领下,对逃到天涯海角的南宋小朝廷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灭宋,建立不世功勋,只是时间问题。

  南宋君臣已经无路可逃——他们已经逃了千万里,他们逃的太久了。

  (一)陆秀夫其人

  公元1260年即南宋景定元年,在全真派掌教真人李志常与少林寺主持裕大和尚就“佛道谁为贵”在忽必烈面前展开辩论之时,临安城内,一个24岁的年轻人进士及第,正式踏入南宋政坛。他不信佛也不信道,他是读孔子的读孟子的,当然也读过周敦颐与朱熹。他信儒,他就是陆秀夫,一个纯粹的书生。

  陆秀夫少有才名,3岁时就跟随当地有名的儒生孟先生学习圣贤之道。所谓圣贤之道,无外乎忠君,无外乎守礼,无外乎以天下为己任。且不说屈原诸葛亮等人,本朝杨再兴岳飞等人抗金死国的故事想必他也是熟知,甚至已经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陆秀夫是个极端守礼的人。无论何时他都是正襟危坐,矜持庄重,沉默寡言,但言比有中,深得时任两淮安抚制置大使李庭芝的器重。

  公元1274年即南宋咸淳十年,李庭芝转任淮东制置使,任命陆秀夫为参议官(相当于军事副官或军事一角)。此后战事不顺,李庭芝幕僚也纷纷逃去,只有陆秀夫岿然不动。

  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纯粹读书人的选择。李庭芝甚为感动,并向朝廷力荐陆秀夫。两年后,李庭芝病逝,陆秀夫已经出任礼部侍郎,正式步入南宋政坛的权力中枢。

  书生之气可凌云,陆秀夫能否力挽狂澜?

  (二)受命于危难之际

  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风雨飘摇,千疮百孔。蒙古大军步步逼近,已经兵临城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知道此时的南宋君臣再读这首诗,该作何感想?可惜,他们想的时间都没有了!

  蒙古大军就在临安城外,张弘范对美女如云的临安城早就垂涎三尺,势在必得。

  1276年,陆秀夫奉命与蒙古议和。什么议和?就是求饶而已!可惜此时的张弘范眼里只有天堂般的临安。陆秀夫自然无功而返。

  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国是如此,能耐若何?此时的他颇有些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诺大国家,竟然还是靠一个读书人死撑着?!

  小皇帝宋恭帝投降了,但是他没有——他陆秀夫是不可能投降的。

  孔子孟子不会让他做“贰臣”,他自己也不会。

  于是,他就和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带着另一个小皇帝赵昰一路往南逃走。从金华到福州,从福州到泉州,从泉州到崖山!

  张弘范一步一步把南宋君臣逼上崖山——无路可退,无路可逃的崖山。

  (三)书生可以死国

  历史终于来到了这一天,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天——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兴二年3月19日,张弘范从三面发起猛攻。

  书生出生的陆秀夫这个时候似乎忘记了诸葛亮与曹操的赤壁大战,也可能是想最大力度的保护好小皇帝与赵宋宗室(现在纠结什么原因已经不重要了),他将战舰以皇帝所在的龙船为中心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张弘范熟读兵书,他见南宋军队竟然如此安排,焉能不知道用火攻的道理?但他没有用,他所图更大。

  这注定是一场!

  一个手持马刀的猛将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的。

  时日夜幕降临,他命蒙古大军奏乐,麻痹宋军,并依此为信号,蒙古大军在自以为傲的箭雨掩护下从三面发起总攻。

  樯橹灰飞烟灭,三百年典章文物,俱付东流。大宋王朝没了,张世杰跑了,可他陆秀夫没有跑。

  他先把自己的妻女推下海,又抱着小皇帝,毅然跳海,以身死国!宋军见大臣皇帝如此,亦纷纷跳海殉国,不做亡国奴。史书记载,跳海者十万余众。

  在那一刻我们的民族精神,被生生烙上了“悲壮”两个大字。

  (四)气节不能丢

  读书人什么都可以丢,唯独气节不能丢。

  文天祥可以死,可以“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陆秀夫一样可以死,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朝廷。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种人,都是孔孟的学生,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

  清末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大概也是源于此。

  死国,是一个书生可以报国的最高选择。

  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国?

  方孝孺,王夫子,吕留良,鲁迅……他们都在!只要读书人的精神在,中国就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陆秀夫
陆秀夫:公元1236年生,1279年卒,字君实,陆元侯第五十五代孙,陆贽第十六代孙,楚州盐城(今江苏州省)人,自幼跟父到镇江生活。南宋末年任左丞相兼枢密使,与文天祥共撑危局,奋力抗元,在亲历1279年2月宋元两军的崖山决战后,见大势已去,背负9岁的小皇帝纵身跳海殉国。
· 陆秀夫墓
参考文献
· “宋末三杰”之陆秀夫简介陆秀夫是怎么死的?
陆秀夫是南宋时期左丞相,著名的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与文天祥、张世杰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宋末三杰”。宋嘉熙二年,陆秀夫在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出生,三岁的时候随自己的父亲一起迁居京口。陆秀夫自幼聪颖好学,在跟随父亲迁居到京口之后,就跟随同乡的孟先生学习。孟先生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所以来孟先生这儿读书的人不少。孟先生的学生,经常达到上百人的人数。这么多人中,他却单单将陆秀夫提出来赞赏。十八岁的时候。陆秀夫过省试。景定元年,陆秀夫十九岁,与文天祥一起考中了进士。当时李庭芝在淮南镇守,听说陆秀夫的才名,于是将他招到麾下为幕僚。陆秀夫才思清丽,性格刚正沉稳,在李庭芝一众幕僚中十分显眼。当时许多大臣招收幕僚,组成“小朝廷”,其中以李庭芝为最。所以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举行宴会,宾主共欢,好不热闹。但是只有陆秀夫不发一言,正襟危坐,矜持庄重。等李庭芝考察陆秀夫的工作,却又都做的井井有条,十分优秀。因为这样,...
· “宋末三杰”之陆秀夫简介陆秀夫是怎么死的?
陆秀夫是南宋时期左丞相,著名的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与文天祥、张世杰二人被后人尊称为“宋末三杰”。宋嘉熙二年,陆秀夫在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出生,三岁的时候随自己的父亲一起迁居京口。陆秀夫自幼聪颖好学,在跟随父亲迁居到京口之后,就跟随同乡的孟先生学习。孟先生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所以来孟先生这儿读书的人不少。孟先生的学生,经常达到上百人的人数。这么多人中,他却单单将陆秀夫提出来赞赏。十八岁的时候。陆秀夫过省试。景定元年,陆秀夫十九岁,与文天祥一起考中了进士。当时李庭芝在淮南镇守,听说陆秀夫的才名,于是将他招到麾下为幕僚。陆秀夫才思清丽,性格刚正沉稳,在李庭芝一众幕僚中十分显眼。当时许多大臣招收幕僚,组成“小朝廷”,其中以李庭芝为最。所以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举行宴会,宾主共欢,好不热闹。但是只有陆秀夫不发一言,正襟危坐,矜持庄重。等李庭芝考察陆秀夫的工作,却又都做的井井有条,十分优秀。因为这样,...
· 南宋大臣陆秀夫生平简介陆秀夫是怎么死的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南宋大臣陆秀夫生平简介初露锋芒陆秀夫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这小家伙不一般哪。”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考上了进士。李庭芝镇守淮南时,听说了陆秀夫,就将他罗致到自己的幕府中。当时天下人称搜罗人材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为第一名,号称“小朝廷”。陆秀夫才思清丽,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够赶得上他的。性格沉静,不苟求被别人知道,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宾主共欢同乐,只有陆秀夫一人默默地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举行宴会,在宴席上,他总是正襟危坐,矜持庄重,很少与人交往。等到考察他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