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乾隆皇帝为什么规定满洲人不能用汉姓?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9
转发:0
评论:0
揭秘:乾隆皇帝为什么规定满洲人不能用汉姓?,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欢迎关注哦。清朝是由东北少数民族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乾隆,欢迎关注哦。

  清朝是由东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的统治阶层为满洲。《清史稿·太祖本纪》记载:

  “太祖……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

  从上述记载看,满洲最初为部族名而非地名,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而形成,后来陆续吸纳部分蒙古人、高丽人和汉人,逐渐形成了后来成为清朝立国基石的八旗制度。由于满洲为努尔哈赤通过武力征服而形成,民族融合的时间很短,故其中部族非常庞杂。其表现之一,就是满洲人的姓氏非常繁多。

  关于满洲姓氏的数量,通常的说法是有600至1000个不等。据清人笔记《养吉斋丛录》的说法,在清雍正年间,满洲八旗内各部族的姓氏数量已经超过千种:

  “八旗氏族甚繁。雍正十三年,敕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共八十卷。大抵因地为姓者多,其著姓有瓜尔佳氏、钮祜录氏、富察氏、舒穆录、完颜氏等二百九十六姓;希姓有精吉氏、萨尔都氏等三百四十姓。又附载满洲旗分内之蒙古姓氏,有博尔济吉特等二百三十三姓。又附载满洲旗分内之高丽姓氏,有金、韩、李、朴等四十三姓。又附载满洲旗分之尼堪似即汉军之称。姓氏,有张、李、高、雷一百六十馀姓。”

  在满洲姓氏中,又分为大姓和小姓。喜欢看清宫剧的朋友,可能对钮祜禄、富察等姓氏非常熟悉,这些在满洲属于人数众多的大姓。而作为皇族姓氏的爱新觉罗,在清朝开国之初反而是小姓。“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的意思,“觉罗”是遥远的意思,代表爱新觉罗氏是爱新部族的一个旁系远支。

  满洲姓氏繁杂,在清朝开国之初还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在这样一个汉族人口占据绝对数量的大国,满洲想要进行有效的统治,必然需要逐步接受汉化,以汉人的制度和文化来治理这个国家。这样一来,对行政和生活上都产生了一些不便。

  满洲人的姓氏大多为关外地名或部族名,翻译成汉语以后,一是对汉人而言不好记,二是在文书上不好写。

  举个例子,满洲有个姓氏叫“伊尔根觉罗”,如果把一个姓伊尔根觉罗的人介绍给汉人朋友的话,恐怕十个汉人有九个转头就忘了,还得再问几次:“您贵姓?”而且在文书中,如果要把一个满洲人的完整名字写下来,有的甚至会多达10几个字,不仅浪费纸张,还非常麻烦,给人们日常的交流造成的很大的不便。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文书中“称名不举姓”,只写名字而不写姓氏。比如乾隆朝大贪官和珅的全名为钮祜禄·和珅,在奏折里只写“和珅”二字,减少了人名字数太多的麻烦。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在日常交流中,还经常需要用到敬称。比如和珅手下的官员,肯定不敢直呼其名,得尊称一声大人。但是叫钮祜禄大人的话,又回到了前面提到的满洲姓氏不好记的问题,所以人们约定俗成,以满洲人名字中第一个字作为姓氏的替代。

  因此在一些历史相关的电视剧中,有人称呼和珅为“和大人”,并非讹误,而是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的。

  满洲人主动融入汉族文化,简化姓氏称呼的做法,本来是一件方便大家交流的好事,不过随着这种习惯的普及,开始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警惕。尤其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对满洲人根据汉族习惯来改称姓氏的行为非常不满。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皇帝为这件事专门下旨,重申了保持满洲正统姓氏的重要性:

  “向来满洲名氏,惟取清话之与汉字对音者,书写汉字,不得依附汉姓,故意牵混,从前屡次晓谕。……有喀尔吉善题调都司之何督一员,朕初意其为汉人,及阅该员履历,则系镶黄旗满洲人。伊既系满洲出身,或和或赫,何字不可书写,乃必牵混汉姓?此种陋习,断不可长,著再通行晓谕。嗣后倘有仍前混写者,必当重惩其罪。”

  上述是乾隆皇帝强调的第一点,就是满洲姓氏音译成汉语,不能用已经用作姓氏的汉字书写。例如这位叫“何督”的都司,其姓氏只能音译为“和”或者“赫”,而不能用何字。后来乾隆还发现了一些姓陶和姓郭的满洲人,也下令让他们把姓氏改成“弢”字和“国”字。

  乾隆皇帝的第二条规定,就是满洲姓氏翻译成汉语时,只能音译,而不能意译。乾隆曾在谕旨中称:“即如钮钴禄氏,或变称为郎姓,即使指上一字为称,亦当曰牛,岂可直呼为郎,同于汉姓乎?”

  原因为钮祜禄在满语中是狼的意思,有些钮祜禄氏的满人直接翻译成郎字作为家族的汉姓。而乾隆认为,用意译的方式把满洲姓氏翻译成汉姓,是一种文化投降主义,比音译成汉姓更具有危害性。

  乾隆皇帝的第三条规定,则是满洲人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不能多代沿用。这其实也是许多满洲人的惯常做法,比如康雍乾年间,姓章佳氏的尹泰、尹继善父子,阿克敦、阿桂、阿迪斯三代等。乾隆认为,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这些家族会渐渐遗忘原本的姓氏,而以尹、阿为姓。

  为此,乾隆特别规定,大臣阿桂的孙子出生后,名字第一个字不准再用“阿”字。另外还有乾隆的小舅子傅恒,其子原本叫做傅长安、傅康安,也被乾隆改为了福长安、福康安。

  为什么乾隆要如此严格地干涉满洲人选择自己姓氏的权利呢?按乾隆皇帝自己的说法,一是不太雅观,二是不能数典忘祖。不过,这些都只是非常表面的理由,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乾隆要维护清朝统治阶层的核心利益。

  前面讲到,满洲要在以汉族人口为大多数的国家维持统治地位,其立国的根本,在于满洲八旗兵制。八旗的组织形式以满洲部族为单位,这就要求旗人不能随意改易姓氏;同时满洲八旗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则要求旗人不能被汉人同化。

  基于以上考虑,清朝的统治者必须想办法尽可能避免旗人沾染汉俗,因此才有了乾隆和嘉庆两位皇帝先后为禁止满人改用汉姓而采取的强硬措施。

  然而,满汉民族的融合与同化,是历史大势所趋,乾隆采取的一系列禁止旗人改用汉姓的举措,最终也被历史的车轮碾碎。史稿记载,“清中叶后,八旗多从汉姓”,尤其是下层旗民用汉姓者居多。而清末以后,满汉同化进一步加深,大多数旗人已不再沿用清初的满洲姓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姓
姓氏古时“姓”与“氏”不同。先有姓,后有氏。周朝以前,贵族除了有姓之外,还往往以属国、官位为氏。通常贵族获赐封了土地以后才立氏。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区别贵贱,贵族有名有氏,贫民有名无氏。姓则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则可以通婚。后来一直保持了这种传统,同姓之人通婚被视为禁忌。直到现代,才逐渐打破这种传统,但是在许多地方,民间仍然不赞成同姓通婚。春秋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亦随之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战国以后,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这反映了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上升。秦汉以后,姓与氏合一,遂合称“姓氏”。中国古代同姓名现象很普遍,顾炎武《日知录》有“史书人同姓名”条。汉姓的起源据史家的研究,姓起源于五六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沿自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因此,最古老的姓大都是从“女”字旁,如姒、姬、嬴、姜、姚等。姓的作...
· 乾隆皇帝最爱的妃子为什么死后百年不腐?
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终年八十九岁,可谓是皇帝这一行最长寿的人了。他有很多子女,也有很多后妃,但是最后,他将皇位传给了十五子嘉亲王永琰。永琰(嘉庆皇帝)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令妃。网络配图令妃魏佳氏容颜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爱,其封号“令”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之意。乾隆十三年,魏佳氏晋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晋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跃成为皇贵妃。由于此时此时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已亡,皇后乌拉那拉氏也失宠被打入冷宫后,魏佳氏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成为无名号而有实权的后宫之主。网络配图由于爱女英年早逝,令妃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逝世,享年49岁,没有看到儿子登基的那天。乾隆六十年,乾隆宣示永琰为皇太子,同时下令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并为其上谥号为“孝仪皇后”,葬于裕陵。网络配图
· 揭秘蜀国刘备的底气:能用好带尖带刺的人
一个组织里,所有人可以分为两类,有才干的和没才干的;有才干人里也可以分两类,好用的和不好用的。有才干而不好用的人,最让老板头痛。不好用,可能是他太有个性,不受拘束,也可能是他身份特殊,让人顾忌良多。不好用,但却不能弃用,因为用好他们,产生的能量远比那些没才干而好用的人多。刘备的集团里,重要文臣诸葛亮、法正都是严正谨慎的人,言行从不越礼;他早期的谋臣简雍、孙乾、糜竺等属于无功无过之辈,也没有带尖带刺的;武将以五虎将为首,其中黄忠年纪老迈,性格纯良,不会让人不放心;赵云追随刘备日久,一向对刘备忠心耿耿;关羽和张飞都是有个性的人,时不时小小地发作一下,但他们是刘备的生死兄弟,历经无数患难考验,毫无疑问是和刘备一条心的;最难办的,是马超。网络配图马超是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的后人,父亲是征西将军马腾,马超出身世家,又是武将家风,在刘备集团无人可比。马超的个人能力极其出众,他原本统军割据关中,潼关一战中,...
· 揭秘:诸葛亮位极人臣为什么不篡位?
刘备兵败夷陵,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那么位极人臣的诸葛亮为何不选择谋朝篡位呢?诸葛亮成为蜀汉真正的统治者,小皇帝刘禅备位而已。后来阿斗说:“政由葛氏,祭由寡人。”诸葛亮在蜀汉说一不二,和明万历时的张居正很相似,但权力要大于张居正。在完全控制局面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自立为皇帝?这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假想。实际上,诸葛亮并不存在篡位成功的可能性。“诸葛一生唯谨慎”,以诸葛亮的性格,没有至少99%的把握,他是不会干一件事的。当初刘备托孤,说了句“如其(阿斗)不才,君可自取”。这话句完全是观音菩萨给孙悟空的脑袋上套上紧箍咒。只要诸葛亮敢动歪心思,为臣不忠的大帽子就将扣在诸葛亮的头上。性格阴沉的司马懿虽然夺权,但也终身为魏臣,不敢越雷池半步。比仲达更谨慎的孔明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网络配图诸葛亮的价值观里,他所追求的是周公一样的人物,而不是当什么王莽。诸葛亮正宗儒家出身,接受的是君君臣臣这一套...
· 苗族人的苗姓与汉姓
1、苗族有没有姓?首先要说明的是,姓氏是家族的符号,基本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各自的姓氏(其中一些民族以氏族、部落、父亲名称代替姓的意义)。而苗族是有自己的姓氏的。在凤凰境内的苗族使用的苗姓有20多个,是从苗族的七个支系所衍生而出的。凤凰苗族姓氏起源苗姓是以苗族的七个支系界定,同时以七个支系的称谓为记录符号,这七个支系有代削(代即为儿子、后代,削即七个系之一的称谓,代削即“削”这个支系的后代)、代边、代瓜、代没、代卡、代来、代利。并以这七个支系为基础衍生若干苗姓。——凤凰县民族志可是,苗族没有文字来书写自己的名字啊,在登记造册时往往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在民族交流和整合过程中,受汉字和汉语的影响,苗族便给自己取了通用的汉姓。但是那时候的苗族人民只是随便给自己取了个汉姓,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大都只呼其名,相互之间并不用汉姓。如果一个寨子有同名的都叫“大牛”,那么我们就会在名字后面补上苗姓,比如分别叫“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