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本来可以统一天下的齐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落到如此下场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7
转发:0
评论:0
本来可以统一天下的齐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落到如此下场呢,最近看了许多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影视作品,作为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齐国,竟然,

  最近看了许多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影视作品,作为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齐国,竟然,没能顺利打败各路诸侯一统中原,对于这一点一直让我心中颇为遗憾。

  如果,单从实力上来说的话,当时的齐国无论是从社会生产力还是综合国力上来看,都是远胜于秦国的。那么,为何最终却是偏局西北边陲的秦国一统了中原,而盛极一时的齐国,却落得惨败、灭国的下场?或许有许多人都同我一样,对这个结局都十分不解吧。

  为此,我特意查阅了相关史料,今天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浅薄之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处于一个王室衰微,诸侯林立,互相伐战的混乱局面。历史的大趋势,最终,还是要归于统一的,可是,对于那个时期的人们来说,周礼的思想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

  他们虽然自立为王,基本上已经独立于周王朝之外了,但是,“君权神授”是思想已经深深的刻在他们的骨血之中。所以,虽然他们已经各自为政了,但是,他们思想中始终还是残存着一丝忠君爱国的思想的。

  因此,尽管他们事实上已经摆脱周王朝的控制了,但是,那些诸侯王并没有勇气一举推翻周王朝的统治。当时,赫赫有名的霸主齐桓公,同样摆脱不了这种思想,因此,他虽然率先称霸,在各诸侯国中,稳稳的占据了霸主地位,但是,他却并没有的野心。

  此时,他想要成为的只是诸侯中的“霸主”,而非各诸侯国的“共主”。其实,他的这种思想就像江湖中的那些武林盟主一样,他对各诸侯国有管辖和制约的作用,但是,其作用也仅止于此。他并没有干涉各诸侯国内政的权利,更没有随意撤销各诸侯封号和封地的权利。

  作为国君,他没有的野心,这便是齐国不能,改写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这也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齐国的军队整体战斗能力不强。也许,我这样说,大家会觉得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毕竟,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孙膑等都是出自齐国。

  即使是在后世非常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也是出自这些人之手。不过,单单仅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未免显得太过片面了。齐国的军事事业确实欣欣向荣,但是,我们看事情不能单看表面,还是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齐国的军事理论,为何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要发达那么多呢?这其实就从侧面说明了,齐国的军事作战能力其实并不强,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更高超的兵法来补充这一块的短板,事实也确实如此。

  战国末年的时候,荀子曾三次出使齐国,因此,相对来说他对齐国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了。在他看来:齐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亡国之兵”了。究其原因,便是齐军过分推崇个人能力,而忽视了对整体作战水平的加强。司马迁就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评价齐国风俗:“怯于众斗,勇于持刺。”

  常言道:“独木难支”,齐国军队的这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过分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拉低了其整体协同作战的水平。虽然,古时候有“以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传说,但是,那也仅仅只是传说而已,事实上,就算一个人真的能勇冠三军,但他也架不住别人车轮战的消耗啊。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勇猛固然重要,但若一个团队中仅仅是某一部分人优秀,其他人都能力平平的话,那么,这个团队的整体能力其实是非常低的。反之,如果一个团队中虽然没有太多能力特别突出的人才,但他们的整体实力都不错,那么,整体来说这个团队也差不了多少。

  而齐军则恰恰就对应了这个消极的一面,齐国的民风相对彪悍,这与齐人好武、崇尚功利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齐国人恰恰就是十分推崇个人技能、非常在意物质奖励。这样培养出来的士兵,在单兵作战中确实是非常勇猛的,但是,他们在面对群体战争时,就会显得非常的消极。

  在战国时代那种步兵密集阵型长期作战的模式下,齐军的弱点就暴露无遗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手较弱的时候,他们还有胜算,但是,如果对手很强的话,齐国军队基本就已经没有什么胜算了。据史料记载:在齐国的对外战争中,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而只有极少数是胜利的,这也恰恰印证了我的这种说法。

  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齐国不得不从军事理论和谋略上来弥补其战斗力不强的弱点。可是,那些理论人大多宣扬的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始终是残酷的,他们这种温和的手段,注定了他们不能。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国七雄中,相对于其余六国,齐国为何在领土扩张上表现得相对消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国的国君为什么到后来成为姓田的呢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们知道齐国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监止的家臣有一个叫田豹的,他是田氏家族的旁支。监止回到家中后,就对田豹说:“要驱逐田氏而让他做田氏族长。”田豹就说:“田氏家族中不服你的就几个人,没必要都驱逐。”然后田豹就秘密地把监止对他说的话告诉了田氏家族。田逆就说:“田常应该先下手,不然就会被其所害。”于是田逆就住在宫中做内应。五月,田常与家族几人去见齐简公。刚到宫门口,监止就出来迎接他们。他们进宫后,就马上关上门,田逆先杀了抵抗的宦官,田常把齐简公带到寝宫。齐简公很生气要攻击田常。这时太史就说:“田常是要为国君除害。”田常就出宫了,但是他做贼心虚害怕齐简公治他的罪,就想逃。田逆这时就劝阻了他,田常就留下了。监止回到家中集合家兵进攻齐国宫城,结果战败,监止就逃走了。田氏就带兵追赶,监止一着急结果就迷路了,误入了田氏所管辖的丰邑,监止就被抓住了,然后在郭门田氏把监止杀了。而此时,齐简公出逃了,田氏...
· 诸葛瑾的儿子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为何会落到全家被诛的下场呢
还不知道:诸葛恪为何会落到全家被诛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在三国时候,诸葛家和司马家都还算是大家族,不过司马家的人都基本上因为居住在河内而归了曹家人,诸葛家因为分布比较散,所以在三个国家里边最后都有人做了大官,比如在曹魏有诸葛诞,在蜀汉有诸葛亮,在东吴有诸葛瑾,这几个人都是亲戚关系。却看诸葛瑾生了个儿子,这孩子自小就特别聪明,惹得孙权也很是喜欢,基本上把他当成了未来的栋梁之才,这还要从这孩子从小的口舌之快说起。诸葛恪有一天孙权这边有了一头驴,但是这驴当然自古就是蠢物的象征,所以孙权就为了取笑脸长得长的诸葛瑾而让人在驴的脖子上挂了个牌子,上边写着诸葛瑾这三个大字,当然这会儿诸葛瑾只能一边赔笑,一边准备着把驴让下边的人送走,这时候年纪尚小的诸葛恪出现了,只见他年纪虽小,但是握笔的模样却还算老到,这会儿他已经用手里的那支毛笔,在那牌子上添了两个字,虽然只是两...
· 秦昭襄王本来可以统一天下的为何最后错失这个名头呢
秦昭襄王是怎么错失统一天下的名头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一词的人,这就奠定了其后2000多年的政治格局,就单单凭这一点,秦始皇也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不仅仅是奠定了后世的政治格局,他还是第一个讲华夏大一统的人。要知道“书同文,车同轨”,是非常重要的。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战乱结束,并且将它们完全的归于自己统治。对于秦始皇的大一统,其实是可以提前到秦昭襄王的,可惜他错杀了一位大将,否则秦昭襄王绝对有实力把六国统一。早在秦孝公时期,就大举任用贤人商鞅,此人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这一变法让秦国走上了富强,为之后的秦始皇一统六国...
· 蜀汉后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会面临无人可以的局面呢
蜀汉后期为何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诸葛亮这个名字,诸葛亮在三国里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了,他于刘备所创下的“隆中对”,居然在众多诸侯之中立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他在之后所写出的《出师表》更是被传颂了千年。其实有不少人都觉得,蜀汉政权之中只有诸葛亮能算得上个人才,其他都是一些不堪重用的庸人罢了,后期的蜀汉为何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其实诸葛亮真该好好的反思。蜀汉其实是有很多人才的,但是却被诸葛亮给放弃了,那么诸葛亮所浪费了的人才具体有哪些呢?不得不说,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大忠臣,不管朝廷里的大小事务都是他一手操办的,可以说为了蜀汉政权他也算是呕心沥血了。而像李严和魏延这样的文臣武将,其实是可以给诸葛亮分担一些压力的。例如李严,他便掌握着蜀汉的军权,而刘备在临死之前也将蜀国的军权交给了他。那个时候的李严曾经...
· 陈余和张耳本来身为好友为何最后会落到反目的下场呢
陈余和张耳身为好友为何会反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楚汉时期发生不少的恩怨故事,张耳跟陈余的之间的恩怨,还是从他们两个自从巨鹿之战后开始反目成仇,让原本亲密的兄弟一下子变成了仇恨的死对头。当初陈余以试探的口气假意想要辞去自己的兵权时,没曾想到的是张耳还没等赵王统一,就赶紧答应了,将陈余的兵权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还得意的说自己要是不接受的话,日后定会被其所害。但他没想到的是他接受了以后,就已经跟陈宇彻底的反目决裂了。之后项王在攻克秦国以后大封诸王,唯独功劳极大的陈余没有得到相应的分封。,陈余在攻克秦国的时候曾写信劝降大将章邯出了不少的力,后来辛亏有人提醒项羽,这才给了陈余南皮三县敷衍于他。但是张耳却是被项羽封为了常山王,这就让陈余的心理很是不平衡,所以就在第一个开始想要造反的田荣的秋波暗示下,两人结为了联军。有了田荣的帮助,陈余便开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