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它是春秋强国之一,却被一个小国压制近百年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5
转发:0
评论:0
它是春秋强国之一,却被一个小国压制近百年,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晋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如果你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晋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如果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话,那么,你可能会听过这样一句话:“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换句话说就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你把整个晋国的兴衰历程看透的时候,那么,你也基本就可以据此来推算出华夏文明的发展脉络了。

  纵观整个春秋历史,晋国一直是春秋五霸中的大佬级人物。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这个国家在晋献公时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又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

  春秋时代刚刚出现的时候,这个诸侯国就已经存在了,它就像一个庞然大物一样,一直横亘在整个春秋时代。直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则被这三家瓜分。而当这个盛极一时的国家土崩瓦解的时候,整个春秋时代也就很快就走向了曲终人散的结局。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既是春秋的终结者又是战国的过渡者。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不过“从弱到强,由盛转衰”的历史铁律。即使是强大如晋国这样的国家,它也是通过若干年的对外扩张和兼并才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那么,既然说到这了,那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晋国的发展史和兴衰史了。

  我们都知道,周朝原本只是商朝的一个附属小国。但是,历史总是在不断前进的,旧事物终有一天会被新事物取代,商、周二朝同样没能逃脱这个规律。在商朝渐渐没落的过程中,周朝的发展势头,那可是一日更比一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适用的,从两个朝代的发展势头,我们便可以推测出:终有一日,周会取代商朝成为新一界的领导者。事实也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周顺利灭亡了商。

  常言道:“一朝天子以朝臣”,每一个政权建立的时候,他们都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巩固内政;

  二、是加强边防力量。

  可以说,这无论是对于哪一个帝王来说,这二者都是重中之重的。

  既是为了论功行赏也是为了巩固边防力量,周朝就想出了分封诸侯的制度,晋国便是这个制度下的衍生品。起初,它的封地位于山西西南部,整个国家的土地加起来不过100多平方公里。 这个国家最初建国的目的,其实和秦国非常的类似,都是替周王朝巩固边防,对付戎狄。

  周朝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南方部落为蛮;东方部落为夷;西方部落为戎;北方部落为狄。其中,戎和狄则分布在西方与北方。可是,在一次次的对外战争中,它却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夹在周王朝和戎狄中间,好像两边都是费力不讨好,永远都在受着夹板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自己打赢了戎狄,除了会招来对方的记恨和更加疯狂的报复之外,好像并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而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战利品,反而都被周王朝给占了。而打输了的话,后果就更加严重了。不但会被周王朝责怪自己办事不利,还会受到一些惩罚。

  于是,在左思右想之下,他们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一边假意按照周王朝的意思攻击戎狄,暗中却给他们提供各种物资帮助他们发展。如此一来,只要戎狄不灭,它就一直有存在的价值。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养蔻自重”吧!

  就这样,他们通过这种方法一步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渐渐的,它开始不满足于自己的封地了,于是,它开始向周边扩张,借机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强大之后,他开始向南扩张,然而,在这次扩张的途中,它却遇到了一个劲敌,那就是虢国,一度压制其近百年。

  虢国分为南、北两国,它们分别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与虢叔的封国。北虢后来被郑国所灭,而南虢则一直存在着。南虢地势险要,可谓是“西守崤函古道,南扼黄河渡口”。它是周天子京畿内的重要封国,历代诸侯王都担任着辅佐天子的职责。

  同时,它还掌控着天子的军队,有协同天子讨伐各国的权利。因此,当晋国向南扩张,威胁到周朝统治的时候。作为天子近卫军的南虢国,自然就要想办法阻止了。而且,由于其所占据的地势非常奇特,可以说得上是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晋国尽管那时候已经非常强大了,但一时间还真是拿它没有办法呢。但好景不长,让南虢国万万没有想到,晋国竟然会联合虞国对付自己。在虞国的出卖之下,晋军成功渡过黄河,偷袭了南虢国的国都。

  并且,“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南虢国的国君还正带着主力部队在外对付犬戎,听到国都被偷袭的消息,它只能带军仓促回援。然而,最终还是没能力挽狂澜,只落得灭国的下场。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逃往东周京师洛邑,晋军回师途中顺便顺带灭亡了借道给晋国的虞国。

  最终,在除掉了这个扩张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之后,晋国也开始了它的称霸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春秋时周天子身边一个小国,压制晋国近百年
秋时期,晋国想南下扩张,却被周天子身边的一个小国却压制近百年。西周分封时,晋国最早位于山西西南部翼城县,不过方圆百里。晋国国君武侯迁都到绛。西周时期,晋国向外扩张,这时还只是晋南一个较大国家。西周覆灭之际,晋文侯姬仇及时投靠周平王,借机会吞并了杨国(山西洪洞县)、韩国(山西万荣与河津之间)、南北二屈(山西吉县)、鄂(山西乡宁南)、采桑(山西乡宁西)、昆都(山西临汾)等周边小国。晋国强大后,开始南下扩张,遇到了个劲敌虢国。东虢和西虢分别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的封国。东虢位于河南荥阳附近,公元前767年东虢因收留郑国最后反被郑国所灭,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郑国在东虢设立制邑,后来的虎牢关就在东虢境内。西虢原来位于陕西宝鸡市东,西周周宣王时期,西虢整体东迁到山西平陆到河南三门峡一带。西虢国建都上阳(三门峡),由于地跨黄河两岸。西虢国位置东西守卫着崤函古道,南北扼守黄河渡口,非常险要。虢...
· 春秋小国——郈国,逅姓的来源之一
郈国实际上是鲁国在本国境内的一个私邑,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一带,首封君为西周末年鲁孝公之子姬巩,《礼记正义》中记载为姬华。“郈”应该是“后”筑城为邑的,“后”的甲骨文形像其实是“司”的镜像体,看上去像个“挺着大肚子的女性”,远古早期的女权部落,女子因为繁衍了后代,因而被授予人类的创造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字应该是代指“挺着大肚子发号施令的女性”。所以后世将“后”字看成一种最高权力的象证,即使后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男权代替女权,“后”所付于的最初意义一直到夏朝时也没有改变。古籍中夏朝的多位君王都用“后”字开头,比如“后启”、“后相”、“后羿”等等,说明早期的“后”代指君王。大概从商朝以后,“后”正式退居幕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不知道郈地是不是因为这样而来。郈国首封君姬巩是后来郈氏的始祖,史称“郈惠伯”。据说郈惠伯封君后,勤政爱民,用仁政治理郈国,给后世留下了不错的口碑。其后代有...
· 以色列是怎么从一个弹丸小国逆袭成强国?
以色列是一个奇迹。公元前2000年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带领族人跋山涉水来到了“迦南”,开始生活。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与神摔跤,耶和华赐名:以色列(与神角力)。以色列有12个儿子,其中一个叫犹大(不是出卖耶稣的),主张君主制,混的还可以。另一个儿子约瑟来到了埃及做了宰相,迦南饥荒,以色列人就投奔约瑟也来到了埃及,他们日子相当滋润,舒服。公元前1500年,埃及朝代更替,以色列人沦为奴隶,不得不逃离埃及,这就是圣经中有名的篇章《出埃及记》,摩西领导着以色列人来到了故地——迦南。但是,迦南已经有人了,对,就是土著,人高马大,摩西的后人经过了四百余年的斗争菜站稳了脚跟,史称“士师时代”。(军事民主制时期)公元前1028年,以色列人扫罗在迦南建立了君主国,接着是大卫和所罗门。不幸的是所罗门王的儿子时期以色列发生了混乱,一分为二,北国是“以色列”,南国是“犹太”。公元前722年,以色列被亚述所灭,后被同...
· 它是春秋时期第一小霸为何最后会沦为了末流小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春秋郑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周王室在周平王东迁之后,有几个诸侯国依靠勤王的功劳迅速占据道德的制高点,从这个时候开始迅速崛起,比如秦国,从周王室的番外臣正式成为具有立足之地的诸侯国,而郑国也依靠郑武公对周王室的护驾功劳成为领导诸侯国的春秋第一小霸。然而郑国却在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从诸侯小霸主的地位迅速滑落,最终沦为了末流小国,原因为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出。春秋地图其一,形势。郑国在郑武公、郑庄公的时候,周边的诸侯国大多都被内部事务耽搁,比如北方的晋。这个时候的晋国正处于曲沃代翼的相互拉锯阶段,晋的老国都是翼城,政治文化中心都在翼城,翼城才是晋国的正宗,而曲沃在这个阶段慢慢成为晋国的第二个政治文化中心,取而代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晋国的内部争斗也一直没有听过,所以郑国没有北方的压力。但是到了郑厉公复位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晋国趋于稳定,可以腾出手来...
· 春秋小国——郈国,孔子要毁的“三都”之一
郈国实际上是鲁国在本国境内的一个私邑,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一带,首封君为西周末年鲁孝公之子姬巩,《礼记正义》中记载为姬华。“郈”应该是“后”筑城为邑的,“后”的甲骨文形像其实是“司”的镜像体,看上去像个“挺着大肚子的女性”,远古早期的女权部落,女子因为繁衍了后代,因而被授予人类的创造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后”字应该是代指“挺着大肚子发号施令的女性”。所以后世将“后”字看成一种最高权力的象证,即使后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男权代替女权,“后”所付于的最初意义一直到夏朝时也没有改变。古籍中夏朝的多位君王都用“后”字开头,比如“后启”、“后相”、“后羿”等等,说明早期的“后”代指君王。大概从商朝以后,“后”正式退居幕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不知道郈地是不是因为这样而来。郈国首封君姬巩是后来郈氏的始祖,史称“郈惠伯”。据说郈惠伯封君后,勤政爱民,用仁政治理郈国,给后世留下了不错的口碑。其后代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