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时期大臣敢和皇帝对着干 以死相谏的典型案例实属罕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78
转发:0
评论:0
明朝时期大臣敢和皇帝对着干以死相谏的典型案例实属罕见,我们已经很多次说过明朝的人和事。大明朝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时代,很多事情在现在看

  我们已经很多次说过明朝的人和事。大明朝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时代,很多事情在现在看来都匪夷所思,令人拍手称赞。就拿大明朝的臣子来说,数上一数,你会发现,有很多忠臣孝子,以死相谏的典型案例。

  1、换太子,众臣子以死相谏

  万历皇帝朱翊钧可谓是明朝一位“长寿”皇帝,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衰败的明王朝也在这个时期走向活泼和开放, 明朝的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但就是这位成就非凡的皇帝,在立太子一事上被大臣们折磨的死去活来,真是头疼至极。本来万历皇帝的大儿子朱常洛是太子,但万历本人还是对另一个儿子朱常洵很感兴趣,有意让他替换朱常洛。但这有有意无意的提议不要紧,话刚一出,朝中大臣们纷纷起来反对,如雨后春笋冒出来,给皇帝来了个措手不及。

  就在这前后历时十年间,上疏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些人直接以死反抗,哭喊胡闹的就不可计数。据统计,被罢官流放的就有十几个,砍头的就有四五个。

  从这件事上,可见这些臣子对待国家社稷的衷心的坚贞。他们对事关国家命运的事情毫不含糊,哪怕身败名裂。现在想来,大明朝还是有着众多孤臣孽子,能为国家命运不及生死,如果当时的皇帝能够审时度势,那这个国家的命运会有另一番景象。

  2、追谥号,诸大臣义无反顾

  再说明朝嘉靖年间有名的劝谏礼仪。嘉靖皇帝上位并不是他爹给传位的,嘉靖是正德皇帝的堂弟。

  但嘉靖就想为亲爹追加一个封号,在名字前面加一个“皇”字,历数明朝前朝根本没有这样的先例,在提出这样的想法时,认为这也就是一个名义上的封号,该不会有多大的异议。嘉靖似乎也在犹豫,会不会遇到反对之声,但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反对之声是空前绝后、排山倒海!

  就在第二年,上疏反对的大臣就多达几百人,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地方官,都通过不同渠道表达自己的请愿——这事儿行不通!

  这时的嘉靖皇帝使出杀手锏——哭!但这根本没用,大臣们并没有因为嘉靖的动情而停止对峙,相反他们仍是不断请愿、劝谏。这时就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廷杖事件”,这一事件牵连的人数多大200余人,令人惊讶,有些身体老弱病残的竟活活被打死。但是这些都吓不倒大臣们的“热情”,他们还是在这件事上不松口、不服输,就是一句话——就是不服软!

  历史,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奇闻,明朝上下,从皇帝到大臣,能够为一件件看似小事情闹得不可开交、对峙不停,真可谓空前绝后。我不禁想起:能有这样的舍身忘死的皇帝和大臣,会有什么大事不能摆平,但为何明朝最终落得——民生凋敝、怨声载道、国破家亡,哪怕用上一点点争强好胜的勇气,大明王朝就不会在短短时间内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大臣为什么敢和皇帝对着干,而清朝的大臣却只能称奴才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似乎明朝大臣都很有气节,换句话说就是不怕死,敢于向皇上死谏。看过《万历十五年》的都知道,书中的海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抬着棺材上谏书,被史家称为“批逆鳞”。那为什么明朝大臣都这么有骨气呢?明太祖第一,到了明朝,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被确立起来,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成为明朝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和标准,可以说明朝士人都是受程朱理学的教育长大的。程朱理学以下两点对士人的气节影响很大。士人由于受到理学忠孝信义的教化,就有一种“正义在我”的自信,敢于同掌权者对抗。强调人的社会感和历史责任感。教化士人应该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甚至于为国捐躯、为民请命。使他们有强烈的气节,可以为国家、为心中正确的主张舍身成仁。第二,明朝内阁制的特点,使大臣受到尊重,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也从一个小顾问到达了明朝中后期相当于宰相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以明朝才有“文官治天下”...
· 周昌直言敢谏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刘邦正和戚夫人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等到刘邦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刘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刘邦暂时把此事放下。而周昌在朝廷中和刘邦极力争辩,刘邦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
· 敢谏之臣茅焦
简要介绍:茅焦,生卒年月不详,齐国人。他是秦始皇统治时期最著名的一位“亢直之士”、敢谏之臣。敝乱平定后,秦始皇车裂保扑杀两弟,并把母亲赵姬迁出咸阳,囚禁在雍。许多臣工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既有悖孝道,又有损秦国形象,先后进谏,秦始皇大怒。他下令说:“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谏臣前仆后继,被处死者达二十七人之多。茅焦不顾生死,执意进谏。直至秦始皇幡然醒悟纠正错误。这则记于《说苑-正谏》的君臣之间纳谏、进谏的政治佳话使得茅焦名留千古。人物简介茅焦,中国战国末期齐国人。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因为庇胩后行淫而杀保并将太后迁居于雍,茅焦力谏秦王应迎太后以尽孝道,因此被秦王封为上卿。他最大的贡献是为秦始皇挣的一个好的名声。在古代,一个好的名声是十分重要的。它所取得社会效益也是极大的。史籍记载正史记载1、《史记・秦始皇本纪[2]》载:十年,相国吕不韦坐泵狻;庚t为将军。齐、赵来...
· 东晋北伐的评价:东晋收复失地的典型案例
自从东晋建立之后中原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胡人的手中,尽管有许多人对这种情况不以为意,只想着安心在江南地区平安的生活,然而却总是有一些爱国的人想要北伐中原,夺回哪些失去的领土。所以东晋时期历代总会发生北伐方面的战争。尽管这些战争大部分都是失败了,但是依旧在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东晋北伐比较有名的有哪些呢?东晋北伐著名人物谢安图片东晋时期的北伐战争虽然比较多,但是几乎每次都是以失败做为结局的,始终都不能够恢复中原地区的领土。尽管如此东晋北伐比较有名的还是有一些的,例如桓温北伐、殷浩北伐、谢安北伐、刘裕北伐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在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战役,同时也是东晋北伐中比较有名的。在这所有的北伐战争中说起来还是刘裕得到的成果最为成功和巨大。就拿其中的桓温北伐来说,当时姚襄一直和洛阳的周成作战,后来还曾经想要归降,但是却被周成拒绝了,而周成在向桓温归降之后还是被他吞并了势力,其实说到底这些目的还...
· 明朝大臣明朝中期著名谏臣杨继盛简介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人物生平刻苦勤学杨继盛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十七日(6月16日)辰时生于直隶容城县(今河北容城县)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时,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杨富另娶。继母陈氏妒嫉他,让他放牛。杨继盛经过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