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51
转发:0
评论:0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明朝末年刚好遇上了气候中的“小冰期”,所以导致粮食大幅减产,农民没法填饱肚子,只好被迫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明朝。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会那么简单。其实“小冰期”对明朝的影响远没有那么大。一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往往是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首先,导致明朝灭亡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权贵阶层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首先是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缴税,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税可缴,所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为了弥补财政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通过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可是权贵阶层依然有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结果就是朝廷的收税任务全部摊派到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又变得更加困苦。这就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农民起义军。

  第二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烧钱的项目就是战争,没有之一。历史上许多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都是被战争给拖垮的。仅仅是一场大型战争就足以掏空一个国家的家底,可是倒霉的明朝却偏偏要应对两线作战,即北方的满清和国内各地的农民起义军。

  打仗要花钱,没钱就只好多征税,税赋加重又导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越来越多,要越来越多的起义军,就要花更多的钱。明朝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死循环之中。

  这个死循环也并非完全无解,老祖宗早就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内”。对明朝而言,当时最佳选择其实应该先与满清和解。割地也好,赔款也罢,能平息东北的战事才是关键。只要东北战事结束,明朝就能腾出手来彻底剿灭起义军势力,从而结束战争。然后再让国家休养生息,以明朝那么大的体量,只要不发生战争,恢复起来也是非常迅速的。待到兵精粮足时,收复东北也就指日可待了。不过,这种有损天朝威严的事情,作为明朝著名“键盘侠”的东林党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在东林党一次次阻挠之下,明朝和满清最后的和解希望也了。那么东林党人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良策吗?答案是:没有!

  第三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后期的那几位奇葩皇帝了,其中第一责任人当属万历皇帝。这位爷在位48年,但却有长达30年不上朝的纪录。在万历皇帝的长期怠工影响下,原本家底丰厚的大明王朝终于被彻底掏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终于走完了他荒唐的一生,而他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万历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仅一个月就去世了。下一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比他爷爷万历帝还要奇葩,他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却热衷于做木匠活,还以自己是“鲁班再世”自居。明熹宗在位七年就去世了,在这七年时间里,大明王朝从破落走向了更加破落。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朱由检,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几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这是对崇祯帝在位期间生活的最贴切的评价。不过,崇祯帝虽然拼尽了全力,明朝最终还是在他手中被灭亡了。后世许多人认为崇祯皇帝能力有限,但客观地说,当时崇祯帝手中的“底牌”实在太烂,即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再世,在那种情况下都未必能力挽狂澜。

  因此,明朝之所以会灭亡,主要就是由上述三个重要原因导致的。至于“小冰期”造成的粮食减产,这只能算是非常次要的原因。事实上小冰期影响最大的时候,是明朝灭亡后的1650年(清顺治七年)至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可这也是清朝国力蒸蒸日上,统治基础不断稳固的阶段。所以,明朝灭亡这个锅,真的不适合让“小冰期”来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期间为什么会出现太监专权的状况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害怕丞相的权力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在建朝没过几年便以谋反的名义罢免彻查了丞相胡惟庸,并以此为由头彻底废除了丞相制度。而这一情况也为后期明朝宦官专权奠定了基础,宦官正式参与朝政的时期正是从燕王朱隶篡位成为大明皇帝开始的。原来在燕王朱棣谋朝篡位之时,得到了宫内大太监的帮助,才得以逼宫篡位成功。因此在朱棣成功后,便兑现了当初答应给予其权利和名誉的承诺,就这样这名宦官开始参与政事。并逐渐成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代替皇帝管理军务以及检查百官。朱棣本就是篡位才得以登上帝位,有些不得百官之心,因此他害怕有一天建文帝归来与自己争夺皇位,到那时自己要何去何从?这让他久久不能心安,那名大宦官看出了朱棣的忧虑,于是便向皇帝谏言何不建立一个只供皇帝差使的机构。方便为皇帝提供便利,以解除皇帝之忧。皇帝听后感觉可行,就命这名宦官建立了一个秘密机构,尤其掌控供自己差使。供皇帝可以排除异己,顺便监...
· 乾隆为什么会体多尔衮洗白呢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乾隆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乾隆洗白多尔衮原因很简单,乾隆需要借助多尔衮的“洗白”巩固大清朝的“忠诚”意识形态。顺治七年,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病逝于喀喇城,灵柩回京是顺治帝亲自去迎接的。次年的一月,追封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有人告发他“谋篡大位”,多尔衮又被削去爵位,撤回封地,开除宗室,并且还毁其陵墓,戮其尸首,可见顺治对他的痛恨。那为何到了乾隆朝又恢复多尔衮的封号,将他洗白了呢?理由很简单,乾隆是个最喜欢树立标杆,对意识形态抓得很严的人。乾隆中期,统治到达鼎盛,开始大力提倡忠君亲上和贤能有功之人,尤其是对“忠诚”二字十分重视。于是乾隆先后两次下旨为多尔衮平反昭雪。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下旨给多尔衮修缮了陵墓。《清高宗实录》卷926记载乾隆云:“念定鼎之初,睿亲王实先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乾隆这段话主要是感念多尔衮功劳之大,举...
· 隋炀帝陵为什么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争议近期,备受关注的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在获得社科系统评选的“六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又入选“全国考古十大发现”。随着隋炀帝墓出土文物在扬州博物馆亮相,隋炀帝墓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隋炀帝墓到底迁葬过几次?隋炀帝真如传说中那样荒淫无道?隋炀帝亡国源于“政绩工程”?隋炀帝墓的发现对当代有什么启示?日前,“流星王朝的遗辉——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在江苏扬州博物馆开展,记者参观了该特展并采访了扬州博物馆名誉馆长顾风研究员。顾风告诉记者,就目前出土的文物来说,可以判定这两座墓的主人就是隋炀帝和萧皇后。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一号墓内出土的墓志,墓志明确记载墓主为隋炀帝,开头即写道“隋故炀帝墓志。惟隋大业十四年太岁……帝崩於扬州江都县”,这与史书中记载的江都宫政变隋炀帝被弑于扬州的时间、地点相吻合。同时,墓内出土了两颗牙齿,经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属于50岁左右的男性,这也与隋炀帝遇害时的年纪一致。墓土的十三环蹀躞...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清的领土面积的差异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一个国家或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败和当局或当朝的统治者息息相关,而统治者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个国家某些方面的固有特点。比如,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统治者是属于当时的少数民族满族,而明朝则是由最大的民族汉族人所建立起来的。我们知道,论经济实力,明朝远远强于清朝。明朝一直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开发贸易,发展对外的经济。而清朝,给人更多的印象是一直在“赔钱”,各种耻辱的条约,白花花的银子不断往外流失浪费。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对比悬殊的经济实力,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清朝的领土面积远大于明朝的疆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朝代的领土面积的差异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军事实力的差异。虽然明代的经济实力领先于清代,但是清朝的军事能力却强于明朝,这一点是清朝开疆辟土的重要保障。如上文所述,清政府是由满族作为统治者建立政权,而这个民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天生就擅长骑马射箭,可谓是与生俱来的优势。而明朝则是靠“土”吃饭的政...
· 玄奘晚年为什么会被被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圆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数百千",送葬时,"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与民间相比,官方的表示却是寥寥。唐高宗李治的神情尽管哀伤,但真正给出的待遇并不高。只是报销丧葬经费,允许僧尼吊丧,妥善保护经书。相比于以前去世的其他高僧,玄奘未获追赠、追谥,更没有一个官员参加他的葬礼。如果李治真的很认可玄奘,这些荣誉应该一项不少。而且他的长子李显也应该去参加葬礼,因为李显名义上是玄奘的弟子。玄奘作为一个得道高僧,又是有"留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取经归来后,曾经得到唐太宗的优待与支持。唐太宗甚至两次请求玄奘还俗,帮自己分忧朝政,都被婉言谢绝。李治曾经为玄奘写过《述圣记》,慈恩寺落成后他还下令以玄奘为上座。李治既然对玄奘如此礼遇,为什么玄奘死后他却是这番态度?唐太宗第一次见玄奘后便对他大加点赞。长孙无忌、褚遂良也紧跟唐太宗的脚步,推崇玄奘,表达了对玄奘的高度认可。为安置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