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强大的曹操为什么会在败给赤壁之战输给孙刘呢 这是为什么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1
转发:0
评论:0
强大的曹操为什么会在败给赤壁之战输给孙刘呢这是为什么呢,公元208年末,周瑜在樊口与刘备会面以后,即共同赴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

  公元208年末,周瑜在樊口与刘备会面以后,即共同赴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巨大的水上战斗,在现今湖北赤壁市西北的赤壁山下展开,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赤壁下的小战。

  这是赤壁之战的序幕。目的是争夺长江南岸赤壁山下的滩头阵地。由于当时曹操的士兵已经染上疫疾,首次交战失利,曹军退回长江北岸。这次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至关重要。它鼓舞了孙刘联军的战斗士气,打破了曹操在江南建立作战基地的企图,造成了孙刘联军同曹军隔江相持的有利态势。

  第二阶段:大规模的水上战斗。

  这是赤壁之战的主要部分。在赤壁之战中,周瑜采取的战略方针是速战速决。

  周瑜为什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采取的却是速战速决的方针呢?一方面是曹操为抓紧刘表死去的时机夺取荆州,昼夜行军、作战,轻骑一日一夜三百里,战线已经拉长,军队已经疲劳。特别别是北方战士不习南方水土,军中疫病流行。在这种情况下,敌军人数虽多,但是战斗力已经大为削弱,正是决战的好时机。

  另一方面荆州新近依附曹操的水、步军七八万人,军心不稳,战斗力不强。但是时间一长,曹操会在这部分人众中加强组织工作,那时这部分人众将由曹操的消极力量变为积极力量。特别是荆州原来的水军,一且为曹操完全控制,将变成孙刘联军的大敌。所以,必须在曹操还没有能完全控制荆州新近依附的力量的时机,同曹操进行决战。

  怎样同曹操进行决战呢?当时,曹操的水军有数以千计的大小舰船,为了防止风浪颠簸,这些船分别用铁环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像一座水上长城。以一般的水战方法向这样庞大的水上堡全群发动攻击是难难以取胜的劣势战胜优势、弱军战胜强军的重要方法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战争灵活性,以自己的强点向敌人的弱点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一战战而胜,再及其余。

  周瑜正是这样做的。他的战斗方案是利用水面、气候以及敌人舰船连结在一起,既集中又行动不便的特点,向敌人发动突如其来的火攻,先烧毁曹操的船只,造成敌人的慌乱被动,然后乘机掩杀。

  他选择东南季风到达长江水面的有利时间,叫东吴老将黄盖去向曹操诈降,然后再用许多船只装满薪草膏油等引火物,披上伪装,向曹操的水军大营进发。船到大江中心张起帆来,大声呼喊:“黄盖来降!”曹军官兵以为黄盖真来投降了,纷纷出来观看。在船行到离曹军水军只有两里地的时候,各船一起点火,随船的东吴士兵从船上退走,让着了火的船只乘着东南风直向曹军的船队猛冲过去。这时,火越烧越烈,风越刮越大。着了火的船只像离了弓弦的箭一样径直插入曹军水营的船队中间,马上烧着了曹军水营的大船,引起熊熊大火。曹军的船队因为首尾相接,一时分解不开,无法自救一会儿连岸上的营盘也着了火,火焰冲天,曹营顿时大乱,人马被烧死的、溺水而死高的多极了。

  周瑜和刘备各自指挥自己的人马从火路中拨出通道,勇猛向敌人冲杀过去,呐喊声、擂鼓声,震耳欲聋,曹军全线崩溃。孙刘联军乘机追击,水陆并进。曹操带领败军仓皇逃窜,走到容(今湖北潜江西南),道路泥泞不通,天又起大风,狼狈之极。他为了逃命,叫瘦弱的士兵背草填路,前面刚填好了路,后面的骑兵就上来了,背草士兵被人马践踏,死于泥中的很多。

  这次战斗,曹操的人马被烧死的、淹死的、战死的、踩死的,加上因疾病饥俄而死的,共占全军的半数以上。这是他一生战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第三阶段:争夺荆州广大地区的战斗。

  火烧赤壁以后,曹操引大军北归,让曹仁、徐晃等大将守江陵、襄襄阳。孙刺联军继续乘胜进攻,先后夺取了曹操占领的荆州各地。曹操的势力被驱赶出荆州大部地区,只在襄阳以北保留了一块基地。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败得如此惨。其实拿官渡之战时勇敢、谨慎而多思的曹操,同赤壁之战时骄做、疏漏而大意的曹操作个对比,许多问题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官渡之战时,每次作战时,敌人来了多少人,距离多远,他都要计算。粮尽兵乏,是进是退,他都要反复考虑。许攸献计,他同他的智囊团连夜紧急会商。最后,方针确定,他又连夜亲自率领部队紧急出发,当真做到了知已知彼,游刃有余。

  赤壁之战呢?他飞扬跋扈,忘乎所以,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在乎。指挥这样大的战争,他都不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也不作认真的署。最可笑的是自己的大军同敌人隔江相峙,每时每刻都有进入战斗的可能,但是他竟然连个最起码的抗击登陆的准备都没有。结果敌人一个突然袭击,水上吃了败仗,陆上也立即陷入混乱。那么多部队非但连个后卫战都打不了,逃命时还互相践踏、互相残杀。

  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那么喜欢用火攻的方法去攻击敌人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却不知道防范敌人的火攻。他竟然不知道“火”是不讲究门阀、党派、集团性的,它可以做你的朋友,也可以做敌人的朋友。过去那样明智的个统帅,现在竟变得这样愚钝,只能归纳为四个字:利令智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23万大军为什么会败给5万孙刘联军呢?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以曹操的失败而结束,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这次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极大的影响的中国历史。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周瑜胜利的妙方是火攻,其实这仅仅是曹操失败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原因是三国演义这不文学作品没有讲述的,毕竟文学作品不等同于真正的历史。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造成了曹操23万大军的失败呢?网络配图一、曹操没有所谓的83万大军,北方军团不适应水战在三国演义中说曹操统帅83万大军南下,这当然仅仅只是一个诈称而已。当时曹操统一北伐之后,自己南下的总兵力在15万左右。占领了刘表的地盘之后,有得到了7万多降军。所以说曹操与孙刘两家隔江对望时,自己的总兵力最多23万。现在关于三国类型的书籍以小说《三国演义》和史书《三国志》最为出名,但是这两部书都有水分。三国演义自不必说,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小说而已。而三国志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民国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经过认真研究,在三国志中...
· 田氏篡位了之后为什么不改国号呢这是为什么呢
田氏篡位了之后为什么不改国号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熟悉春秋历史的人,一定知道齐国,也更会知道齐国是姜子牙建立的。不过在姜子牙死后614年,齐国被篡位了。奇怪的是,篡位的没有改国名,还叫做齐国,这是为什么呢?战国七雄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后,建立了周朝。为了便于管理,周武王决定把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国,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来历。很多人看过《封神榜》,知道周武王在灭商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大,于是被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稳定东方。姜子牙到齐国后,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不分亲疏用其所长,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史料记载,自姜子牙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
· 西辽已经很强大了为什么最后还是输给蒙古军队呢
如果说到契丹帝国很多人都有很深的印象,也就是辽国,当时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过后来金国打败辽国,然后结束了它的统治,不过后来还有了全新政权的崛起,虽然这是短暂的一段时间,但是最终带来的影响也是阶段的。在当时辽国灭亡以后耶律大石到了西北地区又重新建立了统治机构,从此就开始了西辽的统治,这也是一个新的时代,当时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且从此西辽就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复仇。在这个过程中复仇一直就是目标,而且在边疆地区不断的追求新的战绩,后来在帝国中不断扩展和招兵,有十多万的骑兵军团,然后就开始了向四周的扩展,开始征战新的土地。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发动进攻以后他的目标也是想要扩大自己的空间,希望能够和很多敌人进行正面的对抗,这样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未来也可以有更多的实力。西辽的战斗力确实比较强,在最初发展阶段不断的攻击周围的少数民族,然后实力越来越强,不过同时在扩张的过程中也面临新的问...
· 孙策不传位给儿子孙绍,而是传给了孙权呢,这是为什么
我们先要明白,自古皇帝或者诸侯传位有两种方式: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孙策传位给孙权,而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孙绍,这没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历史上传给儿子的,比传给弟弟的要多得多。孙策去世的时候,是26岁。这时候他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孙绍。孙绍当时究竟多大?正史里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其它一些资料上说,他当时才四岁。(孙策)不管这个记载准不准确,总之他当时肯定是个孩子。如果孙策是个太平年代的皇帝,那么,尽管他的儿子还是个孩子,他传位给儿子一点问题也没有。封建社会有一整套保护皇权的措施,这一套措施只要正常推行起来,皇权依然能够得到保障。但孙策并不是太平年代的君王。孙策虽然继承了他爹孙坚,但其实还是白手起家,他是靠投奔袁术获得支持,并帮助袁术拿下了江东之地。而后来他能够自立做大,一是因为他不断向朝廷进献礼物,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二是因为袁术称帝,走上了自绝于民的道路。孙策拿下江东以后,江东的父老乡亲其实是并不服...
· 真实的赤壁之战:为什么曹操没有中反间计呢?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1、“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