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盛唐之时的国库很穷吗?
提起盛唐大家会想起什么?是不是觉得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面子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有丰满圆润的美人,有气质飘逸的诗人,还有兵力鼎盛的军队,是不是纵观中国历史,你会感觉没有哪个年代比这个时代还要好。其实你知道吗?这个时代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一面,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看一下吧。
这个不为人知的一面就是它的财政赋税制度。这时的财政赋税制度其实是一个不健康的制度。众所周知,唐代继承的是的隋代的租庸调制,也就是说唐代的土地收归国有,朝廷把土地分给老百姓租用百姓拿了国家的土地要给国家交税。这个制度看起来没有什么破绽,可是要知道实行这样的制度是需要很高的行政效率的。当时唐朝的行政效率,并不能很完善的实行这个制度。
是不是很多人觉得,唐代的行政制度怎么可能会不行?那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吧。隋朝时,全国最多的人口有4600万共计900多万户,但是唐代,开国时,只有200多万户的人,可能大家觉得说这是由于战乱之后的原因,但且不说战乱会不会让70%的人全部都因战乱死去,就算是唐太宗时,全国统计到的人口数也只有300万户。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唐朝行政效率确实是不行,人口统计非常粗略。这个粗略的统计会导致什么,那就是不交税,很多人因为没有被统计上,所以没有户籍,也就不会交纳赋税了。
并且唐代的赋税其实并不很重,隋代赋税是每户三担粮食,唐代的人口只有隋代的1/3,赋税只有两担粮食。所以说唐代,国库其实是不够用的,这一点点赋税无法支持庞大机构的运行。不过这其实也是有好处的,国库的财富少了就说明大多数的财富留在了民间,所以会导致百姓安居乐业,也就产生了贞观之治。那么中央财政钱不够怎么办呢?唐代的中央政府虽然没有钱,但是他们的军权还是牢牢把握在皇上手中。正常来说,他们可以凭借自己手里的军权,很轻易的争到赋税,但是唐朝却没有这样做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归根到底还是唐朝的行政效率过于低下,因为在租庸调制下,必须要牢牢掌握国家具体的人口数。当有人去世之后,政府要把土地收回,有新的人口要及时分配土地。还有就是政府要严禁土地买卖,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实现租庸调制。那么唐朝的行政为什么这么的差呢,一方面是刚刚结束了战乱,全国都处于一个恢复时期,要想把行政能力提高到像隋文帝那样,其实是很难的。当时唐太宗面临一个选择,一方面他可以选择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丈量全国的土地,统计人口有国家财政,把租金统一收上来,然后再根据朝廷的法度统一分配土地。当然这种做法在实行的时候肯定会碰到很多困难,到时候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去调整,另一种方法就是想尽办法为中央财政收钱。唐太宗选择了第2种权宜之计。说起这个权宜之计,听起来就令人匪夷所思了。由于国家财政没有钱,所以他无法给各个工作部门发钱,于是他给各个政府部门一批钱和土地,让他们自己经营。拿到了这些钱和土地,他们很多都去放高利贷或者出租土地去了,听起来这个方法好像是可行的,但是很快便出现了问题,因为官员并不是专门经营的商人,很多官员都没有挣到钱,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把本金都赔了进去。这可怎么办呢?他又想到了一种方法,他找了一些专业人员来经营,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新的岗位,叫做捉钱令史。每个部门分配9个捉钱令,是每人拿5万钱去放高利贷,并且还有奖惩制度,如果挣了钱就给奖赏,可以升官,如果赔了钱就得受罚。这个制度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破绽,可是,在执行的时候又出了问题,比如说他们强迫商人贷款。慢慢的朝廷里,升官的就只有捉钱令史了,但是唐代的万元定额只有730个位置,升官的只有600多个捉钱令史,官场的风气逐渐败坏。这样不健康的财政政策导致了两个后果,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越来越差,民间经济获得了很大的繁荣,可以说唐代经济发展,繁荣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这个。另一方面,财政制度也越来越不健康,朝廷内的官员数量也越来越多,慢慢的贵族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奢侈,政府开支也变得越来越大。
面对第2种后果,国家又开始采用自己的老政策来弥补,首先,户部管理被官员化,皇帝新设了一批类似捉钱令史的专业人士去赚钱,比如说转运使,盐铁使。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土地过于大,关起来实在是特别麻烦,他们便设置了监督是监督,是可以自己去筹措军队,解决粮草问题。这个措施可是为唐代后期埋下了祸根,比如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都是因为这个举措。唐代的财政政策,带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首先,我们要知道面对问题,权宜之计,只是可以带给我们缓冲的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权宜之计,就放弃根本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