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吃茶是怎么样的吃法 是真的吃茶叶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5
转发:0
评论:0
古代吃茶是怎么样的吃法是真的吃茶叶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人喝茶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人喝茶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人饮茶饮了几千年,开始是将茶作为药物,然后作为食物,后来成为饮料,大体上经过了吃、喝、饮、品四个阶段。

  一、何为“吃茶”

  茶之为用,最早是从咀嚼茶树鲜叶开始的,而第一个吃螃蟹者是神话人物,神农“日中七十二毒”,就是吃了茶树鲜叶才化解的。正是神农的示范效应,引得了人世间的吃茶之举渐成风气。

  西汉时,从王褒《僮约》“烹茶尽具”之句,可知当时饮用茶叶是采用烹煮方法。同样的西晋文人杜育的《莽赋》诗中描写了茶树的生长环境、采摘情况,描写茶汤泡沫“焕如积雪,晔如春敷。意思是像冬天的白雪,像春天的鲜花。《莽赋》还描写了饮茶的功效“调神和内,倦解慵除”至此,可以说明西晋时期已出现了品茶艺术。

  一直以来,在南方都习惯于将喝茶叫吃茶。最初人们吃茶只是根据“吃茶能解毒”这一生活经验,当初神农尝百草这一故事就是这么过来。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吃茶的好处才最终被科学所证实。所以,人们吃茶也经历了从试着吃、小心吃到放心吃、自觉吃的过程。悠悠岁月,寒来暑往,相沿成俗,并不断丰富内容,吃茶队伍也不断壮大。

  二、茶之艺术

  中国人对茶叶的品饮艺术在唐代是成熟时期。当时有许多文人撰写了众多的咏茶诗歌,提升了饮茶的文化品位,使品茶完全成为种艺术享受。唐代诗人品茶已经超越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强调心灵感受,追山水一壶茶求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品茶已经不再单纯把茶汤当作是一种饮料,而是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和诗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载体。

  宋代《谢氏诗源》记载:“昔有客过茅君。时当大暑,茅君于手巾解茶叶,人与一叶,客食之,五内清凉。”盛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就有将新鲜“茗嫩叶”捣成饼茶来吃的习俗。

  茶煮饭,古已有之。明代《保生集要》说,“茗粥,化痰消食”。元代有一种叫玉蘑茶的,是用紫笋茶和炒米混合磨成粉调拌食用的。清末安徽的厨师就已用雀舌、鹰爪等茶叶来炒河虾仁了。

  在云南的民间流传着“好吃不过茶煮饭”这一说法。而今天的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则将刚采来的新鲜茶叶生拌食用油吃,由于茶叶性寒就加些辣椒酱予以中和;在青岛崂山,茶农会在每年茶树吐出新芽时,就会采摘鲜嫩的茶尖来炒菜。近年来,龙井虾仁、碧螺鲜鱿、红茶土豆泥等知名茶叶菜肴也相继冋世,还有茶叶酱、茶酒等用于烹饪或直接食用。

  此外,古今中外都不乏有创意的特色茶食品。如宋代就流行吃团茶,即将茶叶加工成茶末,加入一些膏剂压成饼来吃。元代有枸杞荼,即用枸杞和雀舌茶碾成细末后,拌以酥油,用温酒调食;还流行吃毛荼,即在茶中加入胡桃、松子、杏、栗等,连饮带嚼。“药食兼佳,味中有味”的客家擂茶,除了要用好茶、芝麻、甘草等为主料外,所需配料还要随时令变换来选用。如今,伴随着迭起的养生潮,特色茶食品不仅走俏,而且趋势极为看好。

  三、“夷风晚甘”吃茶去。

  从武夷茶制成品从研膏—蜡面—龙团凤饼—炒青散茶—乌龙茶—红茶的不断发展,相应的饮茶方式也从煮茶法—点茶法—撮泡法—壶泡法—功夫茶艺的方向变化。宋代以前的研膏、蜡面、龙团凤饼是茶饼、蒸青团茶,适用煮茶法和点茶法。明代以后的炒青散茶和乌龙茶则适用撮泡法、壶泡法、功夫茶艺。

  然而,说起武夷岩茶的岩韵和回甘,这倒是武夷山土生土长的老饕茶客都会引起共鸣。武夷山茶在南北朝时,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全国,唐代则风靡于馈赠佳礼;到了宋元两代,更被人贡朝廷,可谓家喻户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爱茶人对茶口感的偏好,可是莫衷一是。

  所谓“喝茶”与“吃茶”之说。吃的是过程,喝的是感悟,都是从茶文化中精神不断升华的一种体现。虽说有两种比喻,但本质是差别不大。它主要在于当时的意境以及茶叶的本身。那么你对“吃茶”又有怎样的感悟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不要再吃茶叶蛋了!
茶叶蛋是我国的传统食物之一,可以做餐点,闲暇时又可当零食,实用和情趣都兼而有之。然而,这却是不恰当的食用方法,有悖于健康,也谈不上营养。[关键词]茶:茶中含有咖啡因,可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含有单宁酸,能有效地预防中风;所含氟化物,能够预防牙齿疾病;红茶能有效防治皮肤癌,是美容养颜佳品;绿茶所富含的茶多酚,更是人们所熟悉的优秀抗氧化剂,可防癌抗癌、抗衰老、消炎杀菌等。适度饮茶有益身心。鸡蛋:鸡蛋的好处无须多言,蒸、煮、煎、炸,吃法多样,其中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每天1~2个,人体可以充分吸收它的营养。[营养分析]茶叶煮鸡蛋会影响健康。专家的解释是,茶叶中含有生物酸碱成分,在烧煮时会渗透到鸡蛋里,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这种结合体,对胃有很强的刺激性,久而久之,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利于人体健康。[正确搭配]茶叶做饭则是不错的选择。茶水烧饭、煮粥,不仅可使米饭色、香、味俱佳,...
· 为什么说古代茶叶是战略物资?茶叶在古代真的这么重要吗?
在现在的古代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他们聚集在一起喝茶,甚至是他们还有专门的茶艺需要学习。对古人来说,茶叶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情调。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茶叶在古代是战略物资。就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茶叶在古代有多么重要吧。提到茶叶,古代需求最甚的估计就是游牧民族吧。他们常年以肉为主食,只有少数的地方适合种粮食,但是这些粮食的产量并不能满足需求。而通过互市交易来的粮食也是杯水车薪,还经常因为和中原王朝关系恶化交易中断,于是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就经常来中原农耕区打草谷。图源网络所以在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就在这里。对游牧民族来说,茶甚至比药材更重要,几乎每一个游牧民族都离不开茶。因为没有茶叶,草原上的很多人会患上严重的肠胃疾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在历代的战争当中,游牧民族向中原掠夺物资,最首要的就是盐和茶叶,其次才是茶叶。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茶叶对古人来说基本上算是一个生活必须品了...
· 茶叶的起源是
起源中国自古有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成书于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神农尝百草后感到不适,躺于树下。见到一种开白花的植物,便摘下嫩叶咀嚼而治好。因此后人便开始喝茶的习惯。《诗经》中亦有“谁为荼苦,其甘如荠”。《茶经》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的记载中国俗语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亦表明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黑色茶壸茶叶的起源还有其他传说,比如印度佛教创始人发现茶叶的传说。印度和中国是最早饮茶的国家。茶叶从中国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北传到蒙古,俄罗斯,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 茶文化―茶与健康―饮茶切勿吃茶叶
饮茶有防癌的效能,但茶叶中含有一种致癌物质(Bap),可致白血病、胃癌、肺癌、皮肤癌等病。这种Bap来自空气、土壤的污染,更主要的是来自茶叶在烧制过程中对其碳化物的热解作用。但由于Bap难溶于水,所以在日常的泡茶液中,Bap的含量极微,大多留在茶叶之中。如果在饮茶时把茶叶也吃下去,回数多了,就容易致癌。
· 累死人是真的吗?古今劳碌命:古代累死人的历史案例
中国历史长河中,不乏因过度劳累而逝世的案例。这些人物,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都以他们的勤奋和执着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文将选取几位典型的“工作狂人”,分析他们因劳累过度而离世的原因,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因素。诸葛亮:事必躬亲,劳累致死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为蜀汉的兴复汉室而努力,最终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诸葛亮因劳累过度而吐血,这很可能是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症状。据《魏氏春秋》记载,司马懿曾问蜀使诸葛亮的工作状态,得知其劳累过度,断言“亮将死矣”。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追求完美,使得他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政务和军事,最终积劳成疾,遗憾离世。王安石:嗜书如命,工作至死王安石,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以推行熙宁变法闻名于世。他的一生几乎都在读书和工作中度过,是典型的“宅男”和“工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