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喝茶的时候是没有茶盏的 别在被电视剧给骗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5
转发:0
评论:0
古代喝茶的时候是没有茶盏的别在被电视剧给骗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喝茶茶盏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经常看电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喝茶茶盏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经常看电视中有这样的动作,古人喝茶手里拿着个茶托,然后茶杯中装着茶,用杯盖去刮那个茶叶沫子,然后吹一吹就喝了,其实这个事如果你放在雍正时期往后都对,你要放到清朝前就不对了,那时候茶杯都没盖。

  

  典型的历史错误

  雍正年间才出现了这种“盖碗”式的茶杯,康熙的时候虽然有,但是造型并不是电视现的这种“三件套”。

  三件套发明都在乾隆老爷子之后的事了,乾隆时期用的都是带“茶船”的并且上面带盖,我们现在看见的那种带盏托和茶杯盖的造型是雍正以后到晚晴十分流行。因为这种样式用着方便,比较大众,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茶船

  但是茶杯最早并不是“喝茶”用的。

  茶杯这个东西的前身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1600年前的晋朝,当时已经有了茶杯的雏形,不过当事人多饮酒喝汤,所以这个茶杯是从汤酒器演变过来的,体积很大,平底无托。类似一个小水缸的造型。

  隋朝

  再后来经过演变慢慢体积变小,然后为了美观底足变窄,大多采用横切底手法,但在使用中发现一个问题,无论切的多平,这个底足放桌子上都不稳定,因为可能这个桌面不平,还有其容积在那摆着呢,摇晃容易撒,然后人们就发明了一个托,这个横切底刚好“坐”在这个托里,就稳定多了。

  横切底无圈足

  再后来人们觉得用这个托拿着不是很方便,于是发明了“圈足”,就是在这个杯地下做一个小圈来增加稳定性,这就诞生了现在“茶杯”的雏形。

  圈足

  而这种盏托实际上广泛应用也是再唐朝,所以普遍史料记载都叙述着盏托的“发明”是在唐朝,但是随着我们对前朝的遗迹发觉,发现在唐之前的晋朝很多器物的雏形已经有了,故而这茶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

  出土造型类似这款

  在当时喝酒可比喝茶“流行”多了,所以这个东西在当时就是喝那种低度数的米酒用的,甚至有人拿它当做“汤碗”来用。

  明朝茶杯

  那么就简单多了,在家里你会给酒杯或者吃饭的碗上面加一个盖子吗?所以说这个茶杯可以说在清朝之前都是没“盖子”的,所以说拍电视剧一定要多读书,细节很重要,一般电视剧拍出来学历史的都没法看,哪哪都是漏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盘点唐朝的时期那些称呼别在被电视剧给骗了
还不知道:唐朝时期的称呼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称呼,是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尊称,同时也是自身教养的一种体现。不同的时代同一称呼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就好像“小姐”二字,本身是对女性的一种尊称,却在历史的发展中染上了另外的色彩,被冠上特殊的含义。现代社会中的很多称呼和古代都是不同的,有的意义甚至完全相反,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唐朝时期那些有趣的称呼。首先从皇帝开始。唐朝时候皇上只有在正式的场合才自称“朕”,私底下还是用“我”或者“吾”,并没有影视剧中那般严肃。而其他人在私下里称皇上为“大家”、“官家”或者是“至尊”,有时候也称“圣人”,只有在皇帝面前才尊称为“陛下”或者“万岁”,并不直接叫“皇上”。皇上的妃子自称为“妾”或者“妾身”,而不是“臣妾”,清朝的时候后也是。那时候的“娘娘”指的是母亲,而不是皇上的妃子。而皇上的子女也不称呼其为“父皇”,而是直接称呼“父亲”...
· 有关于古代打仗的两大误区别在被电视剧给骗了
古代打仗的两大误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打仗,是每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事情,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同样是一部战争史。然而,古代战争与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存在着两大误区,现代人误会了几十年。究竟是什么样的误区呢?那便是:前排死得多和旗手死得快。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两军交战时,前排战士作为最先接触的点,死亡率肯定最高。同样,旗手因为目标太明显,很容易被对面率先针对,死得快。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其实,在古代战场上,冲在前排的士兵反而伤亡率比较低,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前排战士装备精良前排是一场战役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倘若前排倒下,会给后面的士兵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溃败。因此,为了保证生存率,会给前排军士提供最为精良的防御装备。第二,战场默契两军短兵相接之前,基本上都会先进行弓箭互射,而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尽量射后排。首先前排装备好,容易防御住这种远程攻击,其次即便射死...
· 明朝秀才的地位真的有那么的低吗不要在被电视剧给骗了
还不知道:明朝秀才的地位有多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秀才,原指才之秀者。秀才所具有的含义有四个:优异之才、举士名目、学生泛称、明清两代生员通称、对学习较好学生的称呼。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他屡试不中,穷困潦倒,卖了祖产尚儒客栈,当起客栈的账房先生。但明朝秀才地位真这么低吗?不要被电视剧骗了!明朝秀才地位之高,总结就一句话:你想要的他都有。当然,这其中的“你”代指的是古代人,也有现代人所倾心想要的秀才“特权”。今天笔者就来细细说说这明朝秀才的地位及特权。一、秀才免交公粮和免税。古代老百姓必须给朝廷交公粮,数量还不少,拿去市场上卖值不少钱。太平光景五谷丰登,交点也无所谓。但凡发生点天灾人祸,这点粮食就是救命的。而一旦家中有个秀才,免交公粮免交赋税。二、秀才免徭役。古代徭役说白了就是给朝廷免费干重活累活苦活,修城池建围墙,固堤坝运粮食等...
· 古代官员真的都叫大人吗看完别在被电视剧被骗了
还不知道:古代官员都叫大人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国内的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可以见“大人”一词,其常搭配于姓之后,如称狄仁杰为狄大人、和珅为和大人等,但这样用真的合理吗?“大人”一词是在什么时候成为了对官员的称呼的?这个称呼指的是哪些官员?在此之前它又指的是些什么人呢?01“大”的人其实“大人”一词在中国古代出现极早。《易经》中有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一句,之后这个词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文献之中,例如《诗经》、《论语》中即多有出现。“大人”一词在先秦文献中的意思基本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为德高,其二为位高。《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何晏对此处“大人”的解释为,“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此处之意着重于强调德行之高。▲《大秦帝国2》剧照,嬴驷称呼的“大人”,不海涵还能怎样呢...
· 古代圣旨都是怎么开头的别再被电视剧给欺骗了
古代圣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随着如今各种各样的古装剧历史剧搬上大荧幕,我们对古代王朝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然而,这些古装剧也存在一个问题,对于古代的细节不够严谨,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最明显的就是古代圣旨的开头了。古装剧中圣旨的开头一般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么,古代的圣旨真的是这样吗?是,也不是,古代确实有很多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的圣旨,但这是建立在这句话出现以后。实际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用做开头,是从明朝开始,由明太祖朱元璋首创,清朝则照搬了明朝的规矩,所以清朝也是这样。而且,这句话的正确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不是古装剧中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而我们在古装剧所看到的,断句错了就算了,问题还不是很大,但秦始皇汉武帝身边的太监抖开圣旨,大呼“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就很喜感了。那么,在朱元璋使用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