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朝使臣被杀,汉武帝为何释放大量囚徒去打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5
转发:0
评论:0
汉朝使臣被杀,汉武帝为何释放大量囚徒去打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武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吧,它出自汉武帝时期一个叫做陈汤的名将之口,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豪言壮语成为那个时期,汉民族最为强大的象征,相当地霸气,相当地自信。所以,汉武帝一朝,被后世之人不断怀念,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派出使臣,带着大量的黄金前往大宛国换取当地的特产——汗血宝马。然而,当使臣到达大宛国的首都之后,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这也就罢了,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是更可恶的是,大宛国的国王毋寡竟然杀害了使者。当消息传回长安的时候,汉武帝一下子就坐不住了,派出了李广利将军带领数千人马前去讨伐。

  在《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中记载了这次讨伐:“贰师将军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

  这一次败仗,让汉武帝颜面无存,发誓要教训西边的撮尔小国,就命令李广利率领着自己的残军在敦煌等待后援。

  而汉武帝则“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共有六万余人到达敦煌,与李广利的军队会合,并且带来了“牛十万,马三万馀匹,驴骡橐它以万数。”还带来了更先进的兵弩等武器装备,务必要一雪前耻。

  这一次远征,沿途小国家见汉军强盛,不敢怠慢纷纷派出军队和贵族,带着食物和财宝去犒劳汉军,希望李广利将军能够不计前嫌。

  于是,李广利将军带着汉军很顺利地到达了大宛国的外围,决定先“决其水源”,然后派兵围住,继而“攻之四十馀日,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最后,大宛国里面的贵族认为汉军之所以会前来攻击,是因为“王毋寡匿善马而杀汉使。今杀王毋寡而出善马,汉兵宜解。”李广利见大宛国国君毋寡已死,其属下表示臣服,就接受了对方的投降。

  在汉军回国的时候,李广利为了一雪前耻,就将前一次远征时兵败郁成的仇报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这一战事:“(李广利)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成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闻汉已破宛,乃出郁成王予桀,桀令四骑士缚守诣大将军。四人相谓曰:“郁成王汉国所毒,今生将去,卒失大事。”欲杀,莫敢先击。上邽骑士赵弟最少,拔剑击之,斩郁成王,赍头。弟、桀等逐及大将军。”

  前后两次征讨大宛国,终于杀掉了侮辱汉朝使者的毋寡,并且灭掉了阻挡在汉军路上的仑头国和郁成国,这一场大战可谓是大获全胜,之后的许多年里,西域的各国都唯汉朝马首是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汉武帝为何要杀光长安囚徒?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住在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是不寻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该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未能擒获。汉武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处死。冬十一月,汉武帝征调三辅地区的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并下令关闭长安城门进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巫蛊事件开始出现。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擅自动用1900万钱,事败后被捕下狱。时值汉武帝下诏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为赎儿子之罪,将朱安世捕获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狱中上书,声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汉武帝大怒,公孙贺父子死狱中,满门抄斩。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相继被牵连入内,被杀。这时,方士和各类神巫多聚集在京师长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门的奇幻邪术迷惑众人,无所不为。一些女巫来于宫中,教宫中美人躲避灾难的办法,在每间屋里都埋上木头人,进行祭祀。因相互妒忌争吵时,就轮番告发对...
· 秦始皇地宫竟有大量尸体!陵墓工匠为何被杀
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先前享受到至高无上的荣华富贵,当有朝一日长眠地下时,自然也希望将这种权势和尊荣带入地下,于是帝皇陵墓就俨然一个地面的皇宫,先不论殉葬的妃子和士兵多少,金银珠宝是少不了的。网络配图这样一来,陵墓就仿佛一个大宝藏,总是引无数盗墓贼铤而走险,到里面寻宝一番。而想要进入陵墓,对其开口设计要了然于心,更别提如何躲避里面的重重机关了。那么,从可行性角度上将,这些工匠成为了最有能力或最有可能的偷盗者或者合伙人。这就是为什么新一任皇帝要将工匠处死的原因,毕竟不能让那些宵小之徒扰了先皇清净。历史上最有名坑杀工匠的皇帝是秦二世。秦始皇被埋葬进骊山大墓之后,秦二世下令将当时的工匠全部诛杀于地宫内,如今考古学家在地宫内发现大规模的15-30岁左右的尸体,这极有可能就是当时修建的工匠。网络配图当然,历史上除了像秦二世如此暴躁残忍的帝皇终究是少数。其实一般陵墓修建的时间跨度较长,很多历时数十年,比如秦...
· 忽必烈东征日本始末曾想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葺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分明一盘棋势,漫教人、著眼看师言。为问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词中有“倭奴”二字,又称其“抗衡上国”云云,显然说明在元代,中日两国即有不睦乃至战事了。所谓“伏波勋业”,是以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伐越南事,概指元军诸将东征日本。整首词隐约表达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战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这就需要进一步联系《元史》,来作一番史料探寻与揣摩了。网络配图据《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载:“日本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改名日本”。事实上,白朴词中所言的“倭奴...
· 忽必烈东征日本始末:曾想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葺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分明一盘棋势,漫教人、著眼看师言。为问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词中有“倭奴”二字,又称其“抗衡上国”云云,显然说明在元代,中日两国即有不睦乃至战事了。所谓“伏波勋业”,是以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伐越南事,概指元军诸将东征日本。整首词隐约表达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战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这就需要进一步联系《元史》,来作一番史料探寻与揣摩了。网络配图据《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载:“日本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改名日本”。事实上,白朴词中所言的“倭奴...
· 忽必烈东征日本趣事:曾想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在明代之前的元代,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薏苡又何冤?笑葺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分明一盘棋势,漫教人、著眼看师言。为问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词中有“倭奴”二字,又称其“抗衡上国”云云,显然说明在元代,中日两国即有不睦乃至战事了。所谓“伏波勋业”,是以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伐越南事,概指元军诸将东征日本。整首词隐约表达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战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这就需要进一步联系《元史》,来作一番史料探寻与揣摩了。网络配图据《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载:“日本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或云恶其旧名,故改名日本”。事实上,白朴词中所言的“倭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