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赵国是怎么在长平损失45万人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2
转发:0
评论:0
赵国是怎么在长平损失45万人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赵国在长平之战上前后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赵国在长平之战上前后损失了45万人,国内的青壮劳力,几乎全部耗尽。但是,一年后,当秦国先后派出王凌、王龁、郑安平率军共35万人围攻赵国邯郸的时候,最后却大败而逃。秦国不但损失了30多万人,而且所占领赵国的太原郡、魏国的河东郡、韩国的上党郡等大片土地,又先后被原来的国家所收复。这场大战之后,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往后推迟了20年。

  那么,明明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已经元气大伤,为什么在接下来的邯郸之战中,竟然败得这么惨呢?

  (范雎剧照)

  我认为,有四个人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拯救”了赵国。哪四个人呢?

  一、范雎“救”赵。

  说范雎“救”赵,是实际结果,并非范雎的主观行为。

  当秦国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后,白起本来想乘胜追击,扩大领先优势,甚至一举拿下赵国,但由于范雎嫉妒白起功劳太大。给秦王说,秦国战争消耗太大,得缓一缓。当时秦王也很忌惮白起,害怕他功劳太大驾驭不住,于是就同意了范雎的建议。这样一来,秦国就以让赵国割六城为条件,和赵国讲和。

  也因此,秦国再打赵国的时间,往后延续了一年。

  在这期间,赵国一直没有闲着。赵国先是拿六城去交好齐国,希望获得齐国的支持。接着,又把灵丘封给楚国宰相春申君,和楚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时,赵国又和魏国、韩国、燕国都积极交好。可以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赵国一直没有闲着,和其它五国都修好了关系。这让赵国寻得了外交帮助,做好了积极备战的准备。

  同时,赵国又在国内动员18岁以下的少年,以及40岁以上的老者都来参军,保家卫国,报仇雪恨。又把全国各地的资源,都送进邯郸城里,同时再加强邯郸城的城防设施。

  可以说,范雎提出的让秦王解除白起兵权,休养生息的建议,极大地帮助了赵国。

  (白起剧照)

  二、白起“救”赵。

  由于赵国不愿意把六城给秦国,秦国又因为看到赵国在积极地搞外交,因此,秦国心里慌了,才不得不重新攻赵。可以说,秦国这场围攻邯郸之战,并非主动行为,多少有些被动的味道。

  不过,秦王一开始并没有看到这场大战的艰巨性,他派五大夫王陵率军20万,前往攻打邯郸。当然了,王陵并不是孤军,为了牵制邯郸城,秦王同时还派出司马梗率20万大军攻打太原,截断赵国北方援军回援邯郸。同时又在魏国与楚国边境上囤兵十万,避免两国的援助。

  但是,王陵在邯郸城下打得非常狼狈,久攻不下。这样一来,秦王才明白邯郸实在不敢小瞧。王陵要想拿下邯郸,显然是困难的。于是秦王让人通知白起前往替代王陵。

  可是,白起却说有病,不能前往。秦王没办法,只好派上王龁,又增兵10万,让王龁一并带着,前往邯郸,代替王陵指挥作战。

  然而王龁依然把邯郸城无可奈何。这种情况下,秦王又一次通知白起。然而白起依然说自己有病,不愿去前往。秦王彻底生气了,逼迫白起自杀。最后只得又派郑安平率军5万,援助邯郸。

  白起之所以不愿意前往,可能是他认为那时候并不是攻打赵国邯郸的最好时机,打邯郸未必打得下。也可能是他对秦王解除了他的兵权,在最佳时机不攻赵国耿耿于怀。但不管怎么说,如果白起能够上前线,由他来统兵攻打赵国邯郸,邯郸显然要好打得多。

  总之,白起与秦王的这一斗气,也算间接地“救”了赵国。

  (廉颇剧照)

  三、廉颇救赵。

  如果当初赵王在长平之战中,不把廉颇撤回来,秦国未必能取得长平之战的完胜。就算秦国可能会再打下几座城,但是,赵国的主力大军,不会有那么多的损失。

  不过,好在廉颇还活着。当秦国围攻邯郸的时候,廉颇带领城中的10万军民,对秦国给予了坚决的抵抗。

  廉颇本来在守城上就很有一套。他不但能够固守,同时还能时不时派出一队人马,袭扰围城的秦军,制造慌乱。再加上他本人又善于做思想工作,鼓舞士气,他的威望又非常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因此,赵国邯郸当时虽然没有多少人马,但是有廉颇在,有很好的守城策略,所以最终坚持了下来。

  四、赵胜救赵。

  赵胜在救赵上,主要是外交努力。

  之前赵胜已经带着他的外交团队,和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而当秦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赵胜再次率领他的外交团队,奔走在各国之间。

  最后,在他的外交努力下,终于动员了楚国出兵10万,前来救赵。同时,在魏国也上演了一场“窃符救赵”的好戏,春申君带着8万精兵,和楚军一道,从外围向邯郸的秦军杀来。

  可以说,没有赵胜的外交努力,没有他从楚国、魏国带来的这些兵力。邯郸就算有廉颇的坚决抵抗,终究会弹尽粮绝而破城的。

  以上四个人,在打胜邯郸之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然,邯郸之战能打胜,更重要的,是邯郸人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没有这种决心和气概,很难相信邯郸能够留存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是怎么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力的?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是怎么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力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对赌国运之战,最后结局十分惨烈,赵国45万大军被全歼,秦国也战死30万左右的兵力。赵国此役失败,也预示着此后再也没有诸侯国能和秦国抗争。不过赵国就算损失了45万大军,但却在短时间内恢复部分国力,秦国想趁势灭掉赵国,但最后还是失败。赵国还顺便击败燕国,赵国此前几乎出动了全部兵力,他为什么还能在短时间内集结一股新的战力呢?公元前260年,中国土地上爆发了当时最大的战役,就是我们熟知的长平之战。这场战役交战双方都是把所有家底都拿出来了。最终的结果是秦国胜利,赵国45万军队全军覆没。赵国输得非常惨,国力大减。这时候大家对赵国有一个印象,就是赵国非常的虚弱。只要再有人来攻打,赵国就会亡国。事实并不是这样,赵国在长平之战之后还在邯郸打败了秦国,成功守住了邯郸。而且在廉颇的带领下,赵国还打败了燕国...
· 复原长平之战:秦赵决战地为何会选择在长平?
秦赵决战地为何会选择在长平?因长平之战得名的长平县,横卧在丹河西岸,如今名为王报村。王报在春秋时为泫氏城,战国时属七雄之一的韩国。公元前332年,韩宣惠王东巡至此,在韩王山上视察时,发现泫氏城建在一条既长又平的河川地带,便以地形取名,更名为长平。韩宣惠王在为长平命名的时候,不会想到70年后,一场惨烈至极的大战将在此展开,而这场大战又将对此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秦国击败赵国这个最大、最强的敌人,几乎全歼赵国的有生力量,致其一蹶不振,为其最终荡平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平之战可以视为中国大一统的前奏,此时距高潮——嬴政登极称帝,不过40年之遥。随着足迹的延伸,长平之战的风云渐渐浮现在眼前。复原长平之战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一个大系统之中。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代群雄争霸的重大事件之一,同样是一个庞大系统中的一个点,而且是一个关节点。战场上的酷烈厮杀虽然不过...
· 长平之战,秦赵投入兵力与损失细探究!
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天下进程进入了倒计时,东方六国再无一国可单独抗秦,甚至各国合纵亦无胜算。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持续时间之长,双方投入兵力之巨大,损失之惨重,战后对时局影响之深一直为后世所和热议。虽然记录长平之战的文献不胜枚举,当代研究讨论此战的文章也不计其数,但是专题讨论双方兵力投入和战损的文献却是凤毛麟角,笔者不才,根据掌握的资料和自己的推断对此问题给予粗浅的研究,有不妥之处还望斧正!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廉颇长时间对峙,国力不济,在与秦国的消耗战中处于下风,且愈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主战的赵括主动对秦发动决战;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得意成功围困赵军四十六天,赵军突围失败,最终在主将赵括阵亡后投降秦军,秦则乘机坑杀降卒。赵国经...
· 揭秘:长平之战时赵国为何输的这样惨?损失多少
公元前260年,秦军占领上党,继而去攻打长平,由此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其中,身为交战方的秦国与赵国都投入了众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比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赵国虽然在综合国力上要劣于秦国,但战争除了要看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外,还要看两方将领在战场上的实战与谋略。赵军一开始领兵的将领是廉颇,一个非常勇猛果敢的战将。长平之战中,由于秦军的攻势锐不可当,赵军数次与之交锋,皆以失败告终。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这位老将慎重地分析了战场的局势以及敌方的劣势,制定了固守不出的战术方案。无奈,赵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廉颇被撤下,转而换上了擅长“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此人虽熟于兵法,但却非常缺乏实战经验,他改变廉颇的战术,贸然进攻,最终大败于秦军,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而秦军的将领是王龁和白起。长平之战初期,王龁带领着秦军不断发起进攻,接连取得胜利,攻占了赵军的两个重要据点,并俘虏了不少尉官,逼得廉颇只能固守...
· 长平之战后赵国是如何坚持38年之久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此战,赵括和白起两位将领对阵。对于白起这位名将,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损失了数十万大军。不过,在公元前260年结束长平之战后,赵国坚持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国所消灭。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后,为什么赵国还能坚持38年之久呢!一首先,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山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山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但是,长平之战结果,赵国固然全军覆没,秦亦死伤过半,即双方伤亡七十五万左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为了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秦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需要进行一定时期的恢复。而这,促使之后的秦国在进攻赵国上无法再举全国之力,成为赵国得以坚持30多年的原因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