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唐代名将郭子仪是个怎样的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2
转发:0
评论:0
揭秘:唐代名将郭子仪是个怎样的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子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众所周知的是唐代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子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众所周知的是唐代有一位名将叫做郭子仪,郭子仪一生征战于沙场,为唐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领,他在当时的唐代当中有着很显赫的地位,他受到皇帝的器重,连百姓都非常敬重和佩服他。而郭子仪行事却是比较低调的,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想要太过于声张,有些人觉得非常奇怪,想要知道这些为什么?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郭子仪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郭子仪他在府中给自己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有一个军官要调到外面去任职,这一位军官是跟郭子仪有着过命的交情的,所以特意来郭子仪的王府告辞,跟郭子仪一聚之后就到外面任职了。这位军官轻而易举就进入到郭子仪的府中,很多军官都非常清楚知道,郭子仪的府中是可以自由出入的,郭子仪是连门都不会关一下的。刚好这位军官就看到郭子仪为自己的妻女忙上忙下的样子,军官觉得这个大将军在家里面跟在外面打仗太不一样了。

  而这一幕却被有心人传播开来,很多京城里面的人都知道了,京城有些人就开始取笑郭子仪,说郭子仪非常丢面子,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郭子仪的儿子那里。郭子怡的儿子是非常爱面子,当他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觉得非常生气,他想要跟自己的父亲郭子仪一起出来谈谈,并且告知郭子仪不能这样下去,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被天下人所耻笑。郭子仪的儿子认为自己的王府跟其他的王府应该一样,把大门关起来这样才好。

  郭子仪这时跟自己的儿子解释道,他为什么这样去做的原因。因为他把大门敞开了,不是因为要追求浮名,让别人看到自己有多么光鲜,而是为了保存自己全家人的性命,现在他的功名非常显赫,确实有着不错的声势,但盛极必衰,更何况自己的年纪逐年增大,当自己以后一旦不受到重用的时候就容易遭到诬陷。如果有的人与我们结怨了,诬陷我们对朝廷是有其他的想法,这样必然会让人从中去说很多坏话,到时候郭家的老小就有很大的危险了,只有这样把大门敞开,让别人会觉得我们郭子仪家是光明正大的,所有的流言蜚语都会不攻自破。郭子仪的儿子听完了父亲的见解后才终于明白父亲的苦衷,后面郭子仪一家的行事作风都十分低调,这也换来了他们全家的长期安稳。

  其实在古代为人处世更加要低调,在古代的制度没有像现代那么健全,如果出现了委屈是很难说得清楚的,而且皇帝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万一在哪一天错误相信了某一个奸臣的话语,皇帝又联想起来那位大臣做过出格的事情,这自然会成为皇帝罢免或者治罪于大臣的理由。在古代为官的智慧要学学郭子仪,这样官场才会做得更加好。大家觉得郭子仪的做法怎么样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代著名将领: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年),唐代著名将领。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一生历仕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二十余年中,身系唐朝廷的安危重任,为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少年习文练武,于玄宗天宝初年中武举,从此人仕,在朝任左卫长史。天宝八年(749)任横塞军使,十三年(754)任天德军使(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北)兼九原太守。唐玄宗统治的后期,朝败,藩镇势力迅速扩大。镇守唐东北边境的蕃将安禄山,身兼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范阳(治今北京市)、河东(治今山西太原市)三镇节度使,部下拥兵十五万,久已蓄谋推翻李唐王朝,暗自招兵,积草屯粮,积极准备着发动叛乱战争。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南下占领了河北、河南的许多州县,于十二月即攻破东都洛阳。唐朝廷慌忙应敌,诏授郭子仪为朔方军节度使,命出兵河北,袭击安禄山的后路。郭子仪兵进山西,在右玉(今山西右玉县)初战获胜,打败...
· 揭秘唐代名将郭子仪一生未受重用的原因是啥?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至德三年(758年),进位中书令。至德四年(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宝应元年(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网络配图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
· 揭秘:北伐名将姜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群雄争霸。雄踞北方,虎视南方的曹操,稳坐江东,拥有长江天险的孙权,横跨益州,拥有沃野千里之地的刘备,三人的爱恨情仇故事就此展开。当一切尘埃落定,三大群雄相继离世,三国自然而然迎来了后期阶段,此时,蜀国继诸葛孔明之后,又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此人继承武侯遗志,坚持不懈北伐,不惜穷兵黩武,也要拼死给魏国临死一击。姜维,姜伯约。天水麒麟儿。他是一个坚忍不拔的人,论才能,他可以与当时的中原名流邓艾、钟会、夏侯玄等人匹敌,甚至犹过之。论品德,他家室简朴,好学谦虚,清廉简朴,看似无欲无求的内心中,其实隐藏着一种惊人的执拗和倔强,他有理想,而且他的一生都在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兴复汉室!诸葛亮死后,姜维前后共计北伐十一次,完全继承诸葛先生“以攻代守,积极北伐”的战略方针,于魏国大战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这样的战绩对兵少粮少的蜀国而言,已经够好了,别忘了...
· 北宋名将狄青简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狄青是宋仁宗手下的一员大将,平生二十五战,大破西夏,夜袭昆仑关,平定依智高之乱,立下累累战功,连宋仁宗都说狄青是“朕之关张”。狄青能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必定手段了得,治下有方,令行禁止,军纪严明,这样才能领导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那为什么说狄青堂而皇之地欺骗手下的将士们呢?这是有原因的,充其量是个善意的谎言。狄青自请前往广西征讨侬智高时,因为此前与叛军交手的数战,朝廷的军队都败节节败退,士兵们都被打击得失去了信心,如何振奋士气就是狄青首要的任务。狄青看到南方有祭拜鬼神的风俗,便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率军刚出桂林之南,就停下来准备拜神求佑的事情。士兵们都一头雾水,搞不懂他们的长官这是要做什么,正纳闷的时候,狄青突然开口说话了:“此次战事确实艰险,胜负难料,若是此次能胜,请上天让这一百制钱全都钱面朝上吧...
· 李牧是哪国人?李牧是名将吗?李牧是怎样的人
李牧是战国的四大名将之一,”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美人和名将都是历史上极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们是出生在纷乱的时代,自身带着足够的闪光点,却可惜生不逢时。李牧一生为国却为本国国君所杀,不得不说可悲可叹。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是战国甚至是古代中国最为杰出的将领之一。李牧的出生年月不详,他是个很有军事作战天赋的大将。赵国自廉颇之后又一位优秀的赵军统帅,他因为战绩突出而被赵王封为武安君。他一生只要有两个阶段,一是镇守北方时期,另外一个是抵御秦国时期。众所周知,赵国因为紧邻着北方朔地,因此一直都受到匈奴的威胁。在赵武灵王时期,虽然赵雍实行了”胡服骑射“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等北方胡人部落,但是赵雍一死,到了赵惠文王这一代,也就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匈奴的力量再次发展壮大。当时的赵悼襄王便派李牧守边,逐渐成长起来的青年将领李牧带兵,独当一面,坚守北方,坐镇雁门。李牧是个爱兵又爱民的将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