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为什么每次给农民改革 受伤的总是他们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4
转发:0
评论:0
古代为什么每次给农民改革受伤的总是他们呢,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农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从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农民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从王莽、王安石到朱元璋,都试图利用手中的权力,给农民开辟出一片乐土,结果一个身败名裂,一个宦海沉沦,一个死后洪水滔天,所有的改革,结果都重新归零,甚至有时农民的生活还不升反降,结果为负值。

  古人也曾经观察到这个现象。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義对农民之难有一番论述,大意是各朝各代都曾经进行税赋改革,可是每改革一次,农民头上的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还受到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许多朝代都统一征税,只有中下等土地的农民日子苦不堪言。这个论述被后人称为"黄宗義定律"。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农民?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税收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农民上交的钱粮,而税收支出却往往很少用于农民身上。

  统治者利用手中权力,对底层农民进行盘剥,有些改革根本就是以盘剥百姓为实质的,这是黄宗義定律出现的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古代中国的农民天然就处于弱势的地位,他们生产出来的基本产品--粮食,是一种弹性很小的产品。这里说的弹性,不是大米松软不松软,也不是面条筋道不筋道,而是指当粮食价格变化时,市场上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大不大。粮食的价格弹性小,意思就是粮食价格变化时,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却变化很小。

  当粮食价格下降时,人们也许会适当地增加一些粮食需求量,但是增加的很有限,因为人的胃口基本上就是那么大,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太多。反之,当粮食价格上涨时,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也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毕竟人们总要填饱自己的肚子。如果我们排除农民上缴的皇粮多少,只看农民种粮食自己获得的收益,就会发现即使出现大丰收的年景,农民们竞相要卖出自己生产的粮食,而需求量却上升很小,这样粮食的出售价格就会下跌。甚至在有的时候,大丰收后农民的收益反而会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

  粮食虽然是社会的基础物资,但种粮食难有好的收益,这的确是很无奈的事实,但也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经济规律。朱元璋就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或者也许他不懂得什么是粮食的弹性,他希望通过让人们安心务农、生产粮食和棉花这样的初级产品,获得幸福的生活。想法很好,可惜违背了人性规律和经济规律。如果一家农户拥有大量的土地,变成了农场主,大规模生产粮食,提高生产效率,的确有发家致富的可能。比如现在美国的农场主就收入不低。

  但是偏偏古代中国是个农民人口偏多而耕地偏少的国度,人均耕地很少,兼并土地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会制造出大量的无业游民。而且古代中国缺乏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行业,又不组织剩余劳动力向海外殖民,大量的无业游民一旦出现,就会威胁王朝的统治。为了维护王朝的稳定,就只能抑制土地兼并,让每个农民都能有一块地,不论这块地多么小,好歹能养活人。

  今天介绍的三位改革家都是这么想,也都是这么做的,古代中国人口与耕地的国情,决定了他们改革的回旋余地并不大。能够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时代,距离他们还太遥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共工怒触不周山: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人类?
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情况从表面上很好理解,就是失败之后的愤怒和羞愧之情使得他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可是从更深的层次的角度去看这个事件的话就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共工怒触不周山插画水神共工他是炎帝后裔,本来就和黄帝这边的家族有很多矛盾。导火线就是在帝颛顼接他得到了统治权之后,不仅一点都不为人类考虑,还使用强权去其他和他不是一个派系的天神们,这使得天上还有人间都是怨声满满。这时,共工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契机,就联合其他对帝颛顼不满的天神们,打算一起推翻帝颛顼的统治,并且去从帝颛顼手上拿到主宰神这一个地位。从这一方面来看水神共工的野心和帝颛顼的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大背景了。那些打算谋反的天神们选了共工做为这次联盟的盟主,并组成了一支军队,这个军队的装备十分便利,只是轻骑和短刃,马上就杀到了天国京都。这时帝颛顼知道了谋反的事情,有些慌张,不过也不怕。他有条不紊地点燃了七十二座烽火台,召集一众诸侯来支援他;然后,...
· 古代农民除了种地之外他们还做什么副业赚钱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农民副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众所周知,古人工作可以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士在其中地位最高,主要指代读书人,做官为将,管理国家行政。工为百工,各类工匠,技术人员,没有地产,但是有手艺和技术。商为商人,买低卖高,囤积居奇,货物流通,赚取差价,又因为商人没有创造物品却能收获颇丰,故而国家较为,不重视。农为农民,农民是其中数量最多的,可以称为底层人民,整个国家运转所需的能源基本上都是农民产出,但是古时技术不发达,农民如果只是种地,生活就不太宽裕,故而会做一些副业来贴补家用。那么,古代农民除了种地的本业外,还会做哪些副业赚钱呢?碾米农民种地辛苦,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打的粮食一大部分要交给国家,那时候国家税收大部分在农业,可以说农民养活了整个民族,可是农民却并不富裕,为了能有好一点的生活,他们也会做一些副业,比如利用碾米机收费碾米,碾米能力和效率都比磨盘高出很多,而且碾出的米更...
· 古代死刑犯为什么都要下跪呢他们为什么会乖乖的听话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犯人行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杀死刑犯的时候,都是要让死刑跪下来的,为什么怎么做呢?小编觉得有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点是对于审视判断死刑的人来说,死罪的犯人是恕不可赦的,罪恶至极。所以让他们跪下来,是为法律的尊重。第二点是让死刑犯跪下来,这样杀他们更方便,他们不容易跑掉,不管是枪杀还是刀杀,都更加准确。因为从人道主义来说,在最快的时间杀死他们,也会减少他们的痛苦,死刑犯跪在地上,不容易活动,执行人可以更准确的把他们杀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让死刑犯跪下他们就乖乖的听话呢?小编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一是死刑犯在被杀的时候是意识最模糊的时候。小编觉得死刑犯的死和人类安康的老死是不一样的,人类的老死,他们的器官都在不断的衰竭,意识和智力也在不断的下降,自理能力特慢慢丧失了。而死刑犯的死不一样,他们本来就是正常的人,没有病痛,他们的器官等方面都是很健康的。是外...
· 蜀国名将关羽和赵云相比,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关羽
单从武将的个人能力上看,关羽属于力量型勇将,身高体大,马快刀沉,这种类型的武将一般对弓箭的防御上偏弱,而像刘备、张飞、马超等本身会使用暗器,刘备就有箭射敌将的纪录,也算射箭高手。赵云属技巧加防守耐力型,本身又是箭术高手,对弓箭的防御能力也就很强了。演义虽然着重于英雄们的单挑,然而,战斗毕竟不是两员将之间的事。从领兵作战上看,关羽出战的时候,很多场合带的是五百名校刀手。校刀手是一种持长刀的近战突击步兵,也有一说是关羽的仪仗队,但能肯定的是不能长距离突击。关羽曾向诸葛亮吹嘘不消三千兵,只用本部五百校刀手即可拿下长沙,可见校刀手部队是可以攻城的。带这种部队攻击,主将肯定要亲冒矢石,也增加了中箭的机率。当然了,关羽的中箭都是单挑,但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攻城中箭的名将。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赵云的师傅是谁,但是用枪的一般都是有过武术功底的人,没有武术功底的人一般都是用刀,就是砍谁都会,但是用枪的话是必须要有...
· 古代商人的地位为什么这么低他们为什么没有存在感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商人故事,欢迎关注哦。一,经济制度方面:古代中国主要以农耕文化为主,那么在经济制度上的表现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的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统治者只需要定期按时的找百姓收取租税(农业税和土地税)以及人头税,无论是历史上的井田制,青苗法,一条鞭法等等土地所有权改良,本质上都是围绕这一根本特征来进行调整的。而其他重要的战略物资,比如盐铁等,都是由统治者专卖。所以,古代商业市场经济的发展没什么条件,其次,在统治者眼中,这些经济活动并不能产生价值。所以,商人自然没有存在感。二,政治制度方面: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必然对应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专制和家天下,我觉得皇帝的想法不复杂,只要将农民和土地这两方面的问题处理好,那么统治就很稳定。而商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了人员流动和钱财货币流动,这些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影响统治稳定的,所以当然,就要重农抑商了。三,文化以及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