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究竟是怎么做饭的 他们吃饭的家伙事儿都是什么样子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6
转发:0
评论:0
古人究竟是怎么做饭的他们吃饭的家伙事儿都是什么样子的,现如今,人们对于吃饭不仅仅是当做一件每日的必须事来做,而是把做饭和吃饭当做是

  现如今,人们对于吃饭不仅仅是当做一件每日的必须事来做,而是把做饭和吃饭当做是一件颇有仪式感的事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通过这句老话我们就能看出,做饭吃饭的“仪式感”不仅仅只存在于现代,就算在古代,这种“仪式感”肯定也是存在的。其实,在出土的很多文物当中,用来吃饭的物件也是不多见,那么古人究竟是怎样做饭的,他们吃饭的家伙事儿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今在我们自家做饭的灶台大多有两个火眼,在汉代早就有人用上了三个火眼的灶台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考古人员在北京市丰台区的黄土岗村二台子一代意外的发现了一大片东汉时期的墓葬群,令人称奇的是,在墓葬群中除了发现了一些金银器青铜器一外还出土了大量的微缩景观 ,目前它们被存放在首都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厅里。 三个灶眼的炉灶就可以同时做蒸煮,或者是煎炸一些食物。因为当时的人的生活已经非常富有,除了人性化的三个灶眼以外,在犄角的位置还矗立着一个烟囱,而在他们身后的这面带屋檐的山墙并不是厨房的墙面,而是两面呈直角形的防火墙,避免火被风吹灭,下边是烧柴火的炉膛,极其类似一座典型的厨房样板间。

  这位墓主人为什么要把他们带进墓葬呢?因为古人视死如生,死了以后还希望这个死者在地下还能同样享受在人间的那些东西,所以他就仿照当时使用的东西,形状做成微缩的模型形状放在他的墓葬里面,视死如视生。

  说完了古代人做饭用的家伙事儿,那么古代人的食物都是怎么做又是长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古人吃的东西也比咱们要精细多了。大家都知道,粥熬的时间越长越好,而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人已经懂得享受这种小火慢炖出来的美食了。从出土的一些文物中,便泄露了古代人的食谱。在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些古代人使用的餐具,比如:陶鬲、陶鼎。

  众所周知,北京房山区琉璃河的董家,邻村是西周时期燕国的所在地。说起商周之气,最耀眼的主角就是那些锅碗瓢盆青铜器了。虽然都是厨具,但是那些形态各异的造型,精美复杂的纹饰,咬文嚼字的名称,让我们着实见识了那个时代的文明程度。 然而另外一类出土文物让我们领教了西周人饮食之精细,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考古工作人员在西周燕都遗址发掘的各种陶具。就说这家家必备的陶鬲,长相比较独特,最擅长的就是煲粥。陶鬲早在新石器晚期的时候就出现了,在古书上有所记载:足中空不实者名为鬲也,可烹谷为粥。

  那么凭什么说这用陶鬲熬出来的粥就一定是小火慢炖出来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鬲是由粗陶烧制而成的,如果要是旺火烤容易炸裂,所以西周人这种慢活的饮食方式纯属无奈之举。

  砂盬子、支炉同样也是古人用的餐具。砂盬子一般为四件套,可以用来捞饭、发豆芽、炖肉。相传元朝皇帝每年都会在门头沟定做这种砂盬子,门头沟生产的沙谷子因为含铁量高,所以炖肉特别的香,这和铁锅炒菜是一个道理,其实除此之外砂盬子还有特长,因为它平底的设计能增大食物跟火的接触面积,容易控制火候,拿小火咕嘟着绝对保证了肉食的味道和营养,而且吃剩下来的老汤放在锅里不会变质,想在炖肉了可以直接继续使用。砂盬子正是凭借着人性化的设计以及人们的口碑,一直在门头沟地区使用了700多年,只可惜1960年以后这种砂锅炖肉就再没什么人吃过了,因为烧造砂盬子的手艺失传了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吃饭是什么样的他们都是怎么吃饭的
皇帝作为九五之尊,身份的显赫无可厚非。皇帝吃饭其实就是在“摆谱”。皇帝为了显示自己一国之君的霸气,吃饭自然也要讲究排场。只不过皇帝的这个排场讲的也未免太大了吧!清代的皇帝吃饭是一件特别隆重的事,一般一顿饭的标准大概是120道菜,这些菜当然一个桌子肯定是摆不下的,所以最少要准备三张桌子。此外还有主食和点心,水果等食品。清朝皇帝住的是宫殿,穿的是龙袍,吃的自然也都是美味佳肴。食材那都是选的上等的,每天的食材大概是荤的有:盘肉二十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两只,鸡五只,鸭三只,然后是素的青菜有:白菜,韭菜,香菜,葱,菠菜,芹菜等加一起二十斤左右。另外还有萝卜五十个,冬瓜一个等瓜类食材。当然了小材料也不必不可少的,酱油,醋每天都得五六斤。还有玉泉酒一斤,牛乳一百斤,玉泉水十二桶,茶叶六十包。大致就是这些吧。这样的开支皇帝一年要吃掉几十万两银子都是少的。后来历代皇帝觉得这样有点太浪费,做这些东西根本...
· 西晋时期的炫富风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都是怎么炫富的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西晋炫富风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晋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炫富,整个时代都在比赛看谁更富。那些豪门士族靠几代人堆积起来的财富,到了西晋时期的人手中,都开始变得奢侈起来,互相攀比。人们炫富的方式和手段,只有现代人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王恺和石崇的攀比简直就是斗气。王恺用糖膏刷锅,石崇就用蜜蜡当柴烧。在蜜蜡流行的今天,石崇这种行为不知道被多少人骂“败家子”。王恺用蚕丝作路两旁的屏障,围了足足四十里,石崇就用锦作屏障,围了五十里。蚕丝和锦在现在都相当奢侈,古人的富有真的是我们无法想象。两人斗富的过程中,晋武帝司马炎也加入,他为了帮助舅舅王恺比过石崇,送给王恺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树,让他跟石崇比。结果石崇很不屑地用铁如意敲碎了它,又让手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都摆出来,让王恺随便挑一个陪他。石崇的珊瑚树摆了一大片,其中,三、四尺高的有六、七棵,二尺多高的都数不过来。王恺看了非常...
· 古人都是如何健身的?他们有什么健身术吗?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代人的发展要求。为了加强身体素质,不仅学生们有体育课和各种体育运动的学习,社会上也遍布健身房、武术室等健身运动的场所。现代人有这么多的健身项目和场地,那你知道古人都是怎么锻炼身体的吗?族谱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下古人的健身项目。中国古代的健身术主要包括五禽戏、导引术、易筋经及八段锦等,这些健身术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五禽戏又称中国古代的医疗体操,共包括五种类型锻炼动作,其作用也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练习虎的动作能让人体的肌腱及骨骼功能增强,使人精力充沛;练习鹿的动作能够使人舒筋活络,增进行走能力;练习熊的姿势能增强人体脾胃功能,且能增强人的体能;练习鹤的姿势能够增强人体的呼吸功能及平衡能力。五禽戏的运动量非常大,不仅有助于保健,而且还有利于治疗疾病。可见,在两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人知道仿效自然界的动物来达到舒筋活络的健身效果。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就刻画有--些人...
· 清朝阅兵是怎么举行的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满族人强壮骁勇,号称“马背上得天下”,素来重视武功,康熙皇帝曾言:“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弛。”入关以后,清朝统治者采取了很多方式来维持自己的这一民族优势,比如木兰围猎,比如阅兵。早在天聪年间,皇太极就曾在沈阳北郊举行过阅兵式以激发士兵破关志气,仪式装备齐全,要求严格,规模相当盛大。入关以后,清代统治者确定了比较完备的阅兵制度,有简阅和大阅两种阅法,简阅一般由亲贵或地方督抚主导,规模比较小;而大阅则是皇帝主导的隆重仪式。《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年间,鳌拜向皇帝提出重视阅兵,每三年一大阅的建议,从此,大阅典礼就算是被制度化(此规定未被严格执行,阅兵式往往会因为现实需要而被临时增加或取消),亲贵、大臣都要参加,八旗部队为此要提前训练,阅兵时若有失误会被严惩,地点在京郊的南苑围场。若至该举行大阅的年份,礼部官员会上奏提醒,若皇帝允准,则下令钦天监选择吉日,之后各部官员就立即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具...
· 为什么明朝的奇葩事儿那么多,这都是跟谁学的?
在古代,春联不只是过年的装饰、点缀,而是表达愿望、抒发感情的重要舞台,因此也留下了很多故事。明朝时,有个给地主家做工的长工,因家里穷,向地主借了点钱,说好了年底一定还。可这一年收成不好,到了年底,长工还不起债,怎么办?不要以为地主都是王八蛋,穷人都是真善美,这个长工就不是个善茬儿,老子凭本事借的钱,凭什么还!他怎么做的呢?仗着肚子里有点墨水,写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来堵地主的嘴。春联是这样写的——上联: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孙子敢讨账?下联: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陡然富贵,何愁老子不还钱!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家里都这么穷了,你还敢来要账,你也太孙子了;老子才华横溢,将来中了进士当了官老爷,还愁还不起你那两个臭钱?这就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你欠钱不还,还说得这么理直气壮,人家债主竟然成了孙子,这也太无赖了。当然,哪个阶层都有流氓无赖,地主家的无赖更多,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