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腰带是地位的象征 那么佩戴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5
转发:0
评论:0
古代腰带是地位的象征那么佩戴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呢,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鐍的作用,那现在开始阅读吧!一般起固定作用,由金、银、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鐍的作用,那现在开始阅读吧!一般起固定作用,由金、银、铜或玉石等为材料,采用雕刻镶嵌的办法使其加以固定。在《唐书·车服志》中,对皇帝、皇后、太子乃至所有大臣的服饰都有着完整的说明。

  唐朝男性的主要服装就是缺胯袍,这样的服装在当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在使用,对这种服饰以及搭配的腰带在《释名》中都有着详细的说明。唐高宗就对当时臣们的日常服饰有所规定:玉带钩是亲王到三品的官员腰带使用的,草金钩是五品以上官员的腰带使用的,六品、七品、九品腰带分别用犀钩、银銙、瑜石带钩。据研究,带鐍类实物的出现要晚于带钩类实物。现在的人们看到的带鐍实物都是战国以后的东西。鐍,带扣,主要的用途是固定,形状可方可圆。

  讲究的做法是为其带上扣针,需要时将扣针插入便可。自从鐍出现后,由于其特有的牢固性,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三国时期,人们逐渐开始使用鐍类实物,并促使其最终取代了钩类实物,甚至此后流行的蹀躞带、金带以及玉带等都使用鐍来固定。带鐍不仅可以用于革带,还可用于丝带,即由丝织物编织而成的宽腰带。史料中记载的绲带、织成带等就是此类腰带的样式。《述异记》、《东观汉记》以及《后汉书·舆服志》中不乏对这种腰带的记载,由此可以了解,这种带鐍的腰带不仅制作手法精良,用料考究,样式独特,而且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无论男女皆可佩戴。

  盛唐时期宫廷女装腰带功能性分类。由于我国古代人们思想保守,社会等级严格,因此腰带在作为服饰出现的同时,也象征着不同的身份地位。制作腰带时不同等级的人物有对应的颜色、花纹样式、面料质地等。根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丝带的制作较为复杂,这主要是由当时明显的等级差别所决定的。从天子到普通的黎民百姓都有其对应的丝带样式和颜色。阶级等别最高的贵族用娟制丝带。大夫以上官阶的用宽为4寸的生绢;士以上官阶的则采用宽2寸的熟绢。

  《礼记》中更对绅的长短进行了明确地规定。相比较来看,革带的等级性更为突出。历朝历代的不同等级官员佩戴的革带是有明显差别的。通常而言,革带主要包括带鞓、带銙、带头和带尾四个部分。佩戴带銙的数量多少、制作的材质、花纹的样式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着佩戴人的社会等级,如《新唐书·车服志》中对唐代腰带有明确地记载:官阶为一至二品的大员佩带金銙;三至六品的官员则需要使用犀角銙;七至九品的官员只能用银銙。此后又对佩戴数量的多少进行了明确地指示和规定。

  到了宋朝,带銙有了极大地发展,不仅在佩戴的形式上更加复杂,等级更加严明,而且制作材料的种类也有了极大地丰富,出现了铁、墨玉以及石头等新型材质。至于纹样则多达20余种,既有仙花、荔枝,也有戏童和宝相花。元明清各代对此也有具体的规定,以清朝为例,一品大员的带銙由金制成,四角带玉,并缀有红宝石;二品官员则不可以使用玉制品;到了三品官员既省略了玉,也没有了红宝石;位居四品的官员只可以使用银制品等。如果从材质上来区分革带,唐朝时期采用玉来装饰革带,因此也有玉带之称。

  玉带在形式上有方、圆两种。在唐朝的冠服制度上对其进行了准确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玉也成为官阶等级的象征。只有皇帝和太子这类特定的人员或者由皇帝赏赐的人员才可以佩戴玉带。据唐朝可考的史料记载,著名的将军李靖英勇善战,功绩卓著,皇帝为表彰他的功绩特意赏赐了一条七方六圆的于阗玉带。由此可见玉带的等级象征意义。金带在等级上稍逊于玉带,排在第二位。

  唐宋时期,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系金带,着紫衣,因此紫衣和金带一度代表着位高权重,现今人们常说的成语衣紫腰金正是这一现象的印证。除此之外,等级的不同还常常以腰带颜色的不同来加以辨别。如清代以明黄为尊,因此皇帝的朝服都是明黄色系的。且黄色为宗室专门可用的颜色,其余人则以红、蓝以及青色为主。古代人们不在衣服上缝制扣子,取而代之的则是衣襟位置工整排列的短带,这种小带就是衿的由来。衿,顾名思义就是衣系。古句有云联合衣襟之带也。

  今人用铜钮,非古也。所说的正是这种小带。智慧的人民又发明了名为系腰,环带或腹围的固定方式,即将丝绦绑在腰上以此来固定衣物。垂下来的一端称之为大带。自胡服传入内地并逐渐流行以来,皮质腰带因其独有的华丽受到人们的青睐,并逐渐发展为官服的专门配饰。腰带不仅因其华丽的修饰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因其独有的等级区分作用受到权贵的追捧。以宋代为例,根据腰带上的銙质来辨别官员等级的高低,如天子,皇太子佩戴是由玉制成的銙;四品以上的官员则采用金銙。

  至于五品,六品则需要使用银镀金銙,以此按照次序排列。美化装饰功能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秩序严苛,服饰在不同程度上也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不仅要迎合统治者的审美以及权贵的需求,更要体现出一定的政治功能。为此,不同的朝代都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本时代特点和发展的华美饰品。腰带的不断发展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不断突破的制作技巧、丰富浓烈的色彩、精美的样式以及考究的质地等都体系了腰带不断优化的装饰功能。腰带在具有区分等级作用的同时,还因其高超的装饰功能以及浓厚的文化气息备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的皇帝是权力的象征那么他们的一天到底有多累人呢
还不知道:皇帝的一天有多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皇帝是权力的象征,掌握着他人的生死,控制的官员的升迁,决定着百姓的生息。但是,其实当皇帝还是个蛮辛苦的活,尤其是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明朝是个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的时代,传言每天光奏折就有一千两百件,每页奏折至少也有三四页内容。我们想想下,即使我们不去思虑奏折的内容,决定军国大事,光每天看四千页书,那是什么感受?何况这种生活是天天都有的,何其恐怖!皇帝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去上朝,一般朝会的时间至少有2个小时,其间要汇报全国数百个大大小小省县的事情,可想而知有多累。明朝不仅有早朝,他是一天三次大朝会,早朝,午时朝,晚朝。比如今的学生上课还积极,至少我们大部分学生晚上是没有课的!皇帝朝会完毕就万事大吉了?这样想就太天真了。军国大事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决定好的,所以,朝会之后还有各种讨论小组——个个军机大臣继续朝皇帝商量国...
· 都说乌纱帽是古代官宦职位它是什么时候朝代开始象征官位的呢
还不知道:乌纱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小心点儿你的乌纱帽!”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心自己被废掉官职,这里的乌纱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帽子,而是指官宦职位。那么乌纱帽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象征官位的呢?历史上最早关于乌纱帽的记载,是在东晋,当时不仅有乌纱帽还有白纱帽,白纱帽是皇家所戴的,官员和百姓们只能戴乌纱帽。这个时候乌纱帽还跟官职挂不上关系。到了南北朝时期,乌纱帽进行了改良,贵得百姓们买不起了。隋唐时候,大家都可以戴乌纱帽,官员还会用装饰在乌纱帽上的玉块数量来区分官员职位的大小,一般一品官员的帽子上有九块玉,二品的有八块玉,一直到六品的帽子上就不用玉块装饰了。宋朝官员的在乌纱帽两边加了软翅,以此来显仪,并用锈在软翅上不同的花纹来区别职位高低。随着头部的动作帽子上的软翅也会微微摆动,倒给人一种萌萌的感觉。一直到明朝,乌纱帽才被定为官帽,只有官员们才能戴,普通...
· 古代的时候就出现酒了那么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酒的发明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关于酒的产生有很多说法,最流行的说法就是杜康造酒了,曹操也曾写过诗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认为是杜康这个人把就酿出来了,而且认为是杜康是酒的始祖。另外一种传说是说,仪狄造酒,仪狄也是一个人的名字。有人认为他才是真正的酒的发明人人,因为有关于他发明的酒的记载更早一点。在吕氏春秋时代的一部史书里面有记载说仪狄造酒。并且在战国策里面也有进一步的故事,说的是帝女让仪狄造酒献给大禹,大禹喝完仪狄造的酒就说这个东西喝了以后容易误事,说将来有一天肯定会有因为喝这个而亡国的人。从而不让仪狄靠近自己,不让他在献酒。这两个传说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呢,其实也都不是很靠谱的。首先来说杜康,杜康的这个传说说的非常清楚,他做的是粮食酒,如果知道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想要用粮食酿酒,你的粮食必须首先够吃。并且酿粮食酒需要酒曲子,酒曲子本身就是从酒里面提取的,没有酒哪...
· 唐朝的时候是没有棉被的那么贵族和百姓是怎么御寒的呢
还不知道:唐朝没有棉被古人是怎么御寒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都知道一年四季之中最喜欢的就是春天了,因为这个时候天气是不冷不热,晚上睡觉的时候完全不需要盖被子的,早上也是很舒服。但是冬天呢那就太冷了,南方还好气候相对热一点,但是北方那实在是冷的受不了,只想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但是在唐朝的时候是没有棉被的,那么面对严寒的冬天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呢?你不一定知道哦!在古代人们如何御寒呢?那些达官贵人是自然不担心这个问题的,因为就算没有棉被这些人也不会让自己冻着!那些富贵人家通常盖的那都是鸭绒被,不仅暖和而且质地还很柔软,可以说是非常的舒服了。而且他们还可以盖动物皮毛之类的,比如羊皮甚至虎皮,简直不要太奢侈,所以就算没有棉被那些达官贵人也是生活的很舒服的!那么古代的那些比较穷苦的老百姓是如何抵御严寒的冬天呢?老百姓虽然没有那些达官贵人有钱但是更多的就是办法。白居易有一首...
· 清朝不同场合佩戴朝珠,都有什么要求?所谓的意义何在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各级官员的冠服配饰都是有固定规制的,用来区分官员官制上的等级差别,是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朝珠就是清代官员特有的冠服配饰,是清代皇族、高级官员及命妇在身着朝服或吉服时需要佩戴的一种串珠,一般挂于颈脖间垂于胸前。据《清会典》记载,可以佩戴朝珠的官员一般为皇室成员、文官四品、武官五品、内务府六品主侍以及一些主持礼制的官员,还有五品官以上命妇等,一般官员和百姓则不可佩戴。(朝珠佩戴方式)清代的“朝珠”是清朝信奉佛教在官服上的体现。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以前信奉的宗教有萨满教和佛教,而朝珠则起源于藏传佛教礼佛信物——佛珠。朝珠的形制与佛珠大体相同,主要由珠体“身子”、佛头、记念、背云、大坠和坠角六个部分。珠体“身子”指朝珠由108颗主珠组成,其中有四颗稍大的分珠,将主珠每27颗分一节,四颗分珠即指“佛头”。“记念”则是指悬挂在主珠之上、佛头塔两侧,共有三串小珠串,每串有10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