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代官员加衔一般分为哪两种?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1
转发:0
评论:0
清代官员加衔一般分为哪两种?,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加官进爵是古代官员升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加官进爵是古代官员升迁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为了强调某一职务的重要性,往往也会采取加衔的办法。加衔是官阶的增加,实际职掌一般不发生变化,但经常影响到俸禄的调整。加衔的情况较为复杂,我们以清代为例,简单作个介绍。

  清代加衔的对象分为三类,即宗室、蒙古贵族和一般文武大臣。宗室和蒙古贵族的加衔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其他文武大臣则有加宫保(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统、副都统、提督、右都御史等衔。

  简言之,就是所有实际治事的官职都可以作为加衔加在低一级的官员头上。至于加衔的作用如何?《清会典》说得很明白:“加衔以显其秩”。

  不过,有的加衔纯属是恩宠性的虚衔,如大学士加太师、太傅、太保;尚书加少师、少傅、少保;侍郎加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等。有的是常例性加衔,如总督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目的是其在辖区内能行使军事和监察权。

  又如总漕、总河兼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衔;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四译会同馆监督兼鸿胪寺少卿衔;翰林官迁吏部侍郎,例兼翰林院学士衔等。

  关于宫保加衔,《五经异义》记载:“天子立三公:曰太师、太傅、太保……又立三少以为之副,曰少师、少傅、少保,是为三孤。”三公、三孤合称“公孤”。以前朝代,公孤往往都是握有实权、重权的高官。唐、宋以后,渐成虚衔。

  清代的宫保加衔始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朝廷明定文武大臣应照成例加衔。《清朝通典》记载:“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凡师、傅、保皆有少,皆虚衔,无职掌亦无员额。凡大臣宣力中外,劳绩懋著者,则奉特旨加衔或为赠典,以示优宠焉。”

  加大学士衔也是清代最为常见的一种加衔,大学士官阶正一品,在所有文职中居首位,享有崇高的荣誉。一般以授大学士(或协办大学士)为拜相。在公私礼节上都以“中堂”相称,不直呼其名,即便有师、保的荣衔或封有侯、伯的爵号,仍称“中堂”。但如果大学士本身不在外兼任总督,又不在内监管部务,那就等于是荣典。清代有不少总督都加大学士衔,如福康安、尹继善等。

  清初时,总督、巡抚加衔并没有形成制度。巡抚有加尚书衔,总督有加侍郎衔,河道总督有加尚书衔,巡抚有不兼部衔,仅带佥都御史衔。如康熙年间,礼部侍郎阿金授江南江西总督,仅改兼兵部侍郎衔;同时,于成龙任河道总督,却兼兵部尚书衔。

  又如张鹏翮由两江总督改督南河,亦兼兵部尚书衔;河道总督王新命却加兵部尚书衔。再如陕西巡抚、右副都御史巴锡任巡抚时,无侍郎衔,及升任云贵总督时始兼兵部右侍郎。后来,兼兵部侍郎衔不分左右,一律称“兵部侍郎”。

  顺治时,巡抚与总督均同时提督军务,因此均加兵部尚书、侍郎衔。康熙元年(1662年)规定: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巡抚因停止提督军务而改加工部衔。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次将巡抚加衔由工部改为兵部。

  乾隆以后,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巡抚加兵部侍郎衔。此后又成定例:总督例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巡抚例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以漕运总督并无地方之责,与各省总督不同,故给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与巡抚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代官员师范
简要介绍:师范(1751――1811),字端人,号荔扉,又号金华山樵。官至望江县知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廾九日生于大理赵州(今弥渡县寅街镇)莘野村,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安徽望江旅次。人物生平:师范(1751――1811),字端人,号荔扉,又号金华山樵。官至望江县知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廾九日生于大理赵州(今弥渡县寅街镇)莘野村,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安徽望江旅次。师范少即博学,下笔千言立就。年二十一,以中本省乡试第二名入都,诸先达巨公虽咸叹为国士,卒不获遇。便挑补剑川学博。后以军功保授望江县知县。时值西南用兵,军事繁剧,州郡承应,恒惧不给,而先生以闲曹受当时知,委理州事,措施裕如,且出奇策济饷,一时赖之。及莅任,察奸靖匿,务除民害;复志在整饬风俗,敦礼节,兴学校。士有长者,誉之如恐不及,岁损数百金资书院诸生,而时考其学之进退,亲为讲论辨析,勤勤不倦。并...
· 清代官员桑调元
清代官员、学者。字伊佐,一字|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诗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时即聪明勤奋,且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中文名桑调元别名字伊佐国籍清代出生地钱塘出生日期1695逝世日期1771职业官员代表作品《大梁书院学规》目录1人物简介2清史文载3代表诗作人物简介桑调元(1695~1771)雍正四年(1726)举顺天乡试,十一年(1733)召试,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后引疾归田,历主九江濂溪、嘉兴鸳湖、滦源书院讲席。桑调元尊崇程朱理学,“以尚志力行为先”,主张“穷经之要有三:博综、折衷、自得”,强调“不通群经,不足以治一经;不知史法,不足与以谈;不博研象纬度、山川、方名、器数之岩迹,不足以穷遐极幽。”桑调元精于史学与性理之学,在教学方面卓有成就,编撰《大梁书院学规》、《道山书院学规》、《江西瀛溪书院》与《泺源书院学规》等。另有《五岳诗集》二十卷、《文集》三十卷、《桑|甫诗集》十四卷、续集...
· 清代官员桑调元
清代官员、学者。字伊佐,一字|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诗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时即聪明勤奋,且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人物简介桑调元(1695~1771)雍正四年(1726)举顺天乡试,十一年(1733)召试,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后引疾归田,历主九江濂溪、嘉兴鸳湖、滦源书院讲席。桑调元尊崇程朱理学,“以尚志力行为先”,主张“穷经之要有三:博综、折衷、自得”,强调“不通群经,不足以治一经;不知史法,不足与以谈;不博研象纬度、山川、方名、器数之岩迹,不足以穷遐极幽。”桑调元精于史学与性理之学,在教学方面卓有成就,编撰《大梁书院学规》、《道山书院学规》、《江西瀛溪书院》与《泺源书院学规》等。另有《五岳诗集》二十卷、《文集》三十卷、《桑|甫诗集》十四卷、续集二十卷、《论语说》、《躬身实践录》、《桑孝子旌门录》等。清史文载桑调元,字|甫,钱塘人,为孝子天显之子。天显亲病革,合羊脂和粥以进。亲死,...
· 清代官员舒成龙
舒成龙是荆门历代137位知州中政绩卓著的一个,他在荆门主持州事十二年(1743-1755年),修州志、建学校、立三仓、创二闸、四起堤工,为解除百姓疾苦,成年累月“俗吏劳劳,日无宁晷”。然这位“大德知州”的生平事迹考证者甚少,或仅止于他在荆门的政绩。舒成龙(公元1700─1771年)字御天,清代河北任丘人。20岁在恭王府办事。人物生平雍正九年(1731年)到户部营田司供职,后为候补知州;先在兵部车驾司实习三年,期满分发湖北任地方行政长官。先任谷城知县,乾隆八年(1743年)升任荆门知州。舒成龙来到荆门,首先改革田赋政令,废除原有的包揽征收田粮的里书制,印刷的应交纳的《易知由单》,分发农产,既通俗易懂,又避免农产上当受骗和被勒索。设立正副乡约和地保,褒扬好人好事,打击乡霸刁民,宣讲乡规民约,使社会风气和习俗渐有好转。在舒成龙到任前一年,汉江荆门段的郑家潭河堤被洪水冲垮,沙洋地段上上下下全部遭灾...
· 清代官员涂官俊
涂官俊(1838-1894),字劭卿,江西东乡人。清代官员。历任陕西、富平、泾阳(两任)、长安、宜君等县知县。在任期间,劝农桑,兴水利、凿井抗旱,政绩裴然。光绪二年进士,截取知县,发陕西,署富平、泾阳、长安诸县。补宜君,山邑地瘠民朴,官此者多不事事。官俊劝农桑,兴水利,成稻田数百亩。躬巡阡陌,与民絮语如家人。调泾阳,历官皆有声。凡两任泾阳,政绩尤著。初至,值回乱后,清积讼千馀,庶政以次规复,期年而改观。龙洞渠,故白渠也,官俊倡言开F,众议以工钜为难,独毅然为之。由梯子关而下,水量增三分之一,复於清冶河畔修复废渠二,水所不至者,劝民凿井以济之。先后增井五百有馀,无旱忧。泾民多逐末,不重盖藏,义仓无实储。官俊谓积谷备荒,莫善於年出年收。躬诣各乡劝谕捐谷,严定收放之法,民感其诚,输纳恐后,仓皆充实。十九年(1893),旱荒,全活凡数万人。编保甲,捕盗贼,地方靖谧。官俊故绩学,立宾兴堂,置性理、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