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此人替皇子稳住局面,皇子称帝后却想杀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5
转发:0
评论:0
此人替皇子稳住局面,皇子称帝后却想杀他,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颜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颜竣是南朝刘宋皇子刘骏的秘书,刘骏对他特别信任,凡事都交由他打理,颜竣也不负所望,对于所交办的事情都处理得很好。颜竣当秘书固然是把好手,但要想脱颖而出,仅有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机会。颜竣在当了几年秘书之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骏的父亲宋武帝准备废掉太子,太子知道后就与弟弟率兵夜闯皇宫,将宋武帝杀害了,自己登基为帝。当时,刘骏正带兵在外打仗,他听到消息后,异常震怒,立刻调集手中的武装力量开始声讨太子。颜竣的才华在此时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起草的讨伐太子的战斗檄文起到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全国各地闻风而动,纷纷亮出了声讨太子的旗帜,这为刘骏扳倒太子创造了一个有利局面。

  随后,刘骏率领部队直奔首都南京,但出发没多久,他就病倒了,而且病得相当重。在这紧要关头,颜竣当机立断,决定对刘骏的病情高度保密,他利用唯有自己可以出入刘骏卧室的条件,代替刘骏决断一切军政大事,给众人造成了刘骏身体并没什么大碍的假象。在长达近二十天的时间里,连同乘一条船的军士都不知道刘骏生了重病,从而稳定了军心,使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刘骏身体渐渐复原后,便开始继续统兵前进,并成功将太子杀死,自己做了皇帝,即宋孝武帝。

  在这次抢班夺权的过程中,颜竣立了头功,刘骏给了他很丰厚的回报,封他食邑2000户,半年后,又改任他为吏部尚书。让颜竣来把持这些要害部门,显然是心腹之寄。而且,凡是颜竣报上去的官员任免名单,刘骏无一不同意。颜竣也没有辜负刘骏对他的期望,工作相当出色,他“留心选举,自强不息”,令刘骏很满意。可以说,刘骏做皇帝的头三年时间是刘骏与颜竣的蜜月期,二人相互信任,私情也相当好。

  可是,随着刘骏皇位的巩固,刘骏开始“食饱思”,他不但变成了一个暴君,而且贪财好利;还是个酒鬼,他“终日酣饮,少有醒时”……作为股肱之臣,颜竣心中十分焦虑,便开始极力劝谏。

  颜竣原本认为,凭着自己和刘骏的交情,自己肯定能劝动刘骏改弦更张,但当自己的直言多半被刘骏驳回后,他开始担心刘骏要疏远自己了。

  为了试探刘骏的真实想法,他向刘骏打了一个报告,请求到地方上去任职。颜竣想:如果刘骏同意了自己的请求,就说明他对自己已有疑忌;如果刘骏不同意,就说明刘骏对自己并无疏远之意。谁知刘骏竟然很爽快地让他到东扬州当刺史,颜竣因此“大惧”。

  到东扬州上任不久,颜竣的母亲去世了,刘骏此时对颜竣还是“恩待犹厚”,同意他回京奔丧。颜竣回到京城后却开始患得患失起来,到处诉说皇帝的不是,并公开指责朝政的不当之处。

  大明二年(458年)八月,中书令因他人谋反之事入狱,中书令和颜竣有嫌怨,以为是颜竣诬陷了他,便在临刑前把颜竣说过的种种怨愤之言报告给了刘骏。刘骏十分恼怒,要御史中丞写了一份状子,公布了颜竣的罪行。虽然如此,但他念及旧情,还是不想杀掉颜竣,只想把颜竣的职务免掉了事。但颜竣被吓得丧魂落魄、不能自持,接二连三地给刘骏写信谢罪,请求刘骏不要杀掉他。

  颜竣的请求适得其反,居然激怒了暴君刘骏,刘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颜竣下狱了:先是把他的脚打断,然后赐死;又将颜竣的妻儿流放到交州(今广东、广西及越南部分地区),途中,又命人把颜竣的儿子沉入湖中淹死。

  表面上看来,颜竣之死是由他的“讪讦怨愤”引起的,但实际上,他毫无顾忌的直言早已为他的悲惨命运埋下祸根,只是刘骏一直隐忍未发罢了。颜竣死后数年,有一次,某大臣“直言忤旨”,刘骏气愤地说:“颜竣当年若知道我要杀他,他肯定不敢这样了!”

  还有一次,另一大臣劝刘骏不要冒着大风大雨出去打猎,但他尚未把话说完,刘骏就恼怒地吼道:“你难道想重蹈颜竣的覆辙吗?”说完还不解恨,他又补充道:“颜竣这小子,我恨不得早点给他几个耳掴子!”由此可见,颜竣的杀身取祸多半是他的直言引起的,他后来的“讪讦怨愤”只不过是他悲惨遭遇的一根导火索而已。

  由此看来,谏臣不是好当的,给暴君提意见更是一个危险活。颜竣误以为自己跟领导的关系挺铁,便口无遮拦地任意评说,他在享受皇恩浩荡的时候完全忘记了,伴君如伴虎,和暴君走得太近,自己离死也就不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他是大明王朝的皇子他爹他哥却杀人成瘾
大明皇室的很多朱家人都有点与众不同的癖好,有人爱当木匠,有人爱炼丹药,有人愿意给自己封官玩儿.......,当然,最猛的还数明太祖朱元璋,爱杀人,只要发现问题,都是成万成万地杀,他的儿子朱棣也继承了这一点,开了个诛十族的先例。今天说的这位,也是朱元璋的儿子,不过他却没有遗传他老爹的基因,而是爱上了农业科技——种野菜。网络配图这位就是朱橚(sù),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皇室的王子,锦衣玉食应该不成问题,玩点高大上的古玩玉器之类的,容易理解,这位王爷种野菜,确实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作为一个王子为啥要种野菜呢?在历史上,明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朝代,可以说是旷古未有之。根据《明史》《明实录》等记载,明代的主要灾害有洪涝、旱灾、地震、雹灾、蝗灾、风沙、疫灾、霜雪八大类,这八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总数达到6199次,这其中有些灾害涉及两个或多个省区,如果减去重复计算的灾害次数,明代这八种...
· 他是大明王朝的皇子:但他爹他哥却杀人成瘾
大明皇室的很多朱家人都有点与众不同的癖好,有人爱当木匠,有人爱炼丹药,有人愿意给自己封官玩儿.......,当然,最猛的还数明太祖朱元璋,爱杀人,只要发现问题,都是成万成万地杀,他的儿子朱棣也继承了这一点,开了个诛十族的先例。今天说的这位,也是朱元璋的儿子,不过他却没有遗传他老爹的基因,而是爱上了农业科技——种野菜。网络配图这位就是朱橚(sù),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皇室的王子,锦衣玉食应该不成问题,玩点高大上的古玩玉器之类的,容易理解,这位王爷种野菜,确实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作为一个王子为啥要种野菜呢?在历史上,明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朝代,可以说是旷古未有之。根据《明史》《明实录》等记载,明代的主要灾害有洪涝、旱灾、地震、雹灾、蝗灾、风沙、疫灾、霜雪八大类,这八类自然灾害发生的总数达到6199次,这其中有些灾害涉及两个或多个省区,如果减去重复计算的灾害次数,明代这八种...
· 皇子对厨师动手,皇帝却斥责皇子?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元璋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性格,似乎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并且很难抹去的,一百个人,那么在性格上就会有一百种不同。虽然性格会存在不同,但是也会存在诸多相同。比如暴戾的人,那么普遍的都会以残暴为主要行事方式;再比如懦弱之人,那么普遍的行事上会以孱弱为主。当然这些个性仅仅限于普通个体,而有些个体,他们的性格基本雷同。那就是帝王或者其他权位较高者,一般帝王或其他有权位者,其实在性格具体分类上只会有那么两类。一大分类就是暴戾加上多疑并存,而另一分类就是贤能与开明。暴戾多疑者,已然是数不胜数,从秦始皇再到曹操,而后还有朱元璋,这些几乎都是已经将什么是暴戾做到了极致;而贤能开明也同样一个鲜明的分类,如李世民等。而今天所说的也是和暴戾多疑有关,我们只知道这种多疑会导致多数帝王出现乱杀人局面,尤其是乱杀功臣。但是我们却不知,...
· 替曹操杀死献帝皇后和皇子的凶手到底是谁
他是汉末才子,与邴原、管宁一起共称一龙,他也是汉室的重臣,又仕孙策,最终成了曹魏灭汉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最终留下了一句:骂名千载笑“龙头”?让后人评说——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东汉末被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汉献帝时,任豫章太守,当时孙策占领江东,他以才干受到重视,后来被征入京,任尚书令。作为汉大臣之一的华歆,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图片来源于网络东汉末年,才子华歆、邴原、管宁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一日,管宁与华歆共种菜园,锄地见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宁瞧不起华歆贪慕荣华。到后来,管宁避局辽东,常带白帽,坐卧一楼,足不履地,终身不仕。华歆却先事孙策,孙策死后又归曹操,曹丕时还做了相国,成就很明显大于管宁。华歆曾向曹丕推荐管宁,而管宁不从。...
· 揭秘替曹操杀死献帝皇后和皇子的凶手到底是谁
他是汉末才子,与邴原、管宁一起共称一龙,他也是汉室的重臣,又仕孙策,最终成了曹魏灭汉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最终留下了一句:骂名千载笑“龙头”?让后人评说——图片来源于网络华歆是汉魏时期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人物。东汉末被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汉献帝时,任豫章太守,当时孙策占领江东,他以才干受到重视,后来被征入京,任尚书令。作为汉大臣之一的华歆,参与了汉禅位于魏的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东汉末年,才子华歆、邴原、管宁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一日,管宁与华歆共种菜园,锄地见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管宁瞧不起华歆贪慕荣华。到后来,管宁避局辽东,常带白帽,坐卧一楼,足不履地,终身不仕。华歆却先事孙策,孙策死后又归曹操,曹丕时还做了相国,成就很明显大于管宁。华歆曾向曹丕推荐管宁,而管宁不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