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自成第二次攻开封,军师宋献策所献的两条锦囊妙计都失败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3
转发:0
评论:0
李自成第二次攻开封,军师宋献策所献的两条锦囊妙计都失败了,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自成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李自成在攻打开封的时候,被守城方的犀利武器“万人敌”击退了数次进攻。但李自成带兵数十万,一心要吃掉开封,又岂能轻易罢休。那么李自成在第二次攻开封接下来的对决中,为何军师宋献策所献的两条锦囊妙计都失败了呢?且看奔回分析。

  鉴于开封城头的大炮站得高、瞄得准、打得远、威力大,对攻城的义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不解决开封守军的大炮威胁,不仅严重影响这帮义军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今后工作的开展也很不利。宋献策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货不愧是中华传统糟粕——神棍文化的优秀代表人,拿出的解决方案竟然是阵。

  大年初一这天,天还没有蒙蒙亮。开封城内,周王在宫里急得团团转,又是拜天地,又是求祖宗,希望开封能有惊无险的度过此次危机。开封城里没有守城任务的官员和百姓则拜关公拜岳飞,恳求这两位猛将兄能大显神通,帮助守军打败李自成。其它的文武要员全都在城上密切的注视城外的一举一动。

  天刚亮的时候,城上的军民注意到李自成大营里走出了一队人马,数量也不多,也就是一二十人,也没有携带重型攻城设备和武器,不像是来攻城的。城上守军密切地观察这伙人的动向。只见这群人缓缓走到城壕边上停了下来(再往前走就要挨箭了)。

  这时,光线也好了,才看清楚这队人马有几个贼兵和十几个妇女组成,最关键的是这些妇女们没有穿衣服,全部赤身裸体。在这数九寒天、点水成冰的日子里,这是闹啥妖呢?当时也不行冬泳这一套,何况还是大早晨。

  只见这十几名妇女在带队的小头目指挥下,沿着城壕一字排开,然后对着架设大炮的垛口,开始破口大骂,骂的叫一个难听,把国骂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城上的军民遵循好男不和女斗的原则,也不和这伙泼妇一般见识,静静地看她们表演,这么冷的天,冻不死你个龟孙?果然,骂了一会,这群妇女冻得受不了,就打道回府了。

  这就是宋献策解决城头大炮威胁的好办法。据说使用这个阵能使城头的大炮打不响,如果强行使用的话,还能发生炸膛等严重安全事故。

  守城的军民也有一些高人,看出了门道,赶紧将此时报告给了王燮。王燮对装神弄鬼这一套嗤之以鼻,对此不予理会。但是守城的官兵还是很害怕这些民间法术,于是在高人的指点下,据说从上方寺找来几个和尚,同样脱光衣服,站在城墙上也骂了一阵,据说这样的阳门阵专破阵。据我看来,这纯粹是城上官兵吃饱了没事干,专门找乐子,逗底下农民军兄弟玩呢。

  鉴于第一条锦囊妙计不灵(当天城上的大炮依然犀利,左一炮、右一炮,打死大量攻城的农民军兄弟,为守城做出突出贡献)。于是宋献策的第二条锦囊妙计闪亮登场。

  开封城的大炮为啥打得远、打得准?主要原因是架设在城墙上,所谓站得高打的远,说白了就是占领制高点的问题。这个道理宋军师还是懂的,如果把我们的大炮能架设的比城上的大炮更高,我们占领制高点后,不就可以更加从容的瞄准开封城一打一个准?

  宋神棍一拍脑袋,说出了好主意,我们用大木料搭建一些比城墙高的平台,上面垛上沙包,安放大炮,不就行了吗?真是好主意,我老李咋没想到呢?说干就干,立马叫手下小喽啰们去搭建炮台。

  搭建炮台需要大量的木材,开封城早都在城外坚壁清野了,城外能拆的,能带走的早都运到城里去了,不能带走的也被破坏掉了,唯一没有破坏的地方就是散落在田间地头群众的祖坟,房子可以拆、可以烧,坟地坚决不能破坏,所以坟地里还保留着大量的松柏等树木。去哪找这些建筑材料呢?小喽啰们就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参天大树。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开封城周边墓地里的大树被砍伐一空,全部被运到城边用来搭建炮台。开封城的军民在城上看得一清二楚,大家的祖宗墓地都在城外,砍坟头上的树,和挖大家的祖坟没啥区别,何况许多坟墓也真的被破坏了。这一下,大家伙都气得不行,纷纷发誓要和李自成拼命。这让我想起战国燕人骑劫挖了齐国人祖坟,结果被打的大败的故事。

  当然,城上的军民气归气,现实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毕竟农民军的炮台一旦修建好,对城上的确是个大威胁。于是城上军民也开始搭建炮台,但是城里也缺少木料,于是军民就把周王府的花园和上方寺里的许多房屋拆除,把拆出来的木料运到城上,开始搭建炮台。对此,周王表示大力支持,缺多少,拆多少,不够再来拆。

  双方炮台搭建好后,立即展开对攻。守城军民借助城墙搭建的炮台要比城外的炮台高出不少,在高度上占优;城外的炮台大多都建在沙丘上,基础还不牢。一经对射,在大炮的轰击下,城外的炮台纷纷中招,一个接一个的被摧毁。

  宋军师的两条锦囊妙计屁作用也没发挥,第一条被城上军民戏耍了一番倒是没啥。关键是第二条,小喽啰们出力砍树不说,关键是白白搭上了炮台上许多喽啰们的命,你说冤不冤,看来领导做决策一定要考虑实际、考虑周全,不能一拍脑门,用屁股做决定。

  我一直在想,为啥李自成不能像刘邦、朱元璋这两哥们一样成大事呢?后来看史书,看到他们的智囊团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刘邦的手下,出主意的是张良、陈平,管后勤的萧何,打仗的是韩信,人才济济,就这样刘邦还团结大多数人,如英布、彭越等一同对付自己的老冤家项羽兄弟。朱元璋的智囊团也是了不得,朱升(被毛主席赞为古往今来第一谋士)、宋濂、刘基,哪个不是大知识分子,个个智谋超群,深谋远虑啊!

  再看看李自成手下,牛金星充其量是个举人,品行太差,在家乡混不下去了,来投奔李自成,被当成宝贝供起来了。这个宋献策,充其量是个跑江湖的神棍,竟然当上了李自成的总参谋长,看他出的这两条狗屁计策,都知道水平有多高,靠这些人,还想成大事?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谁也吃不了谁,开封军民能守住大城已经很不错,根本不敢奢望出城消灭这伙强盗,李自成苦恼的是再不打进开封城,不但朝廷的援军开来了,就是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可不要忘了当时可是数九寒天。

  先看开封城是怎样解决守城军民食宿问题的。为了确保城墙上有足够人马守卫。曹门总社的社长李光壂每天都招募二三百个壮丁,为了解决这些人吃饭问题,城中的富商和大户人家也纷纷出力,每天制作大概上万个油饼送到城上。这样一来吃饭不成问题了。另外还在上方寺中摆了几百口大锅,日夜不停开火做饭,确保守城人员能吃上一口热饭,喝上开水。

  开封城临近黄河,从河上刮来的北风异常寒冷,为了确保守城的将士们不被冻坏,李光壂又发动全城老百姓捐献棉被活动,一天之内就收集了两万多条棉被和毛毡,基本做到了登城人员每人都能披上一条棉被进行御寒。

  黄澍后来在《汴围湿襟录》深情地回忆道,当时巡抚高名衡感谢群众对军队的大力支持说:“你们把棉衣棉捐献给官军御寒,你们一家老小却要忍受冻饿。”群众的风格也很高,说,官兵顶风冒雪站岗执勤,为了守卫开封流血牺牲,我们受冻挨饿又算啥呢。

  周王更是充分发扬高风格,对于在作战中负伤牺牲人员,周王都要拿出白花花的银子进行抚恤慰问,对于能杀伤攻城义军的人员更是重金奖赏。这样一来,开封城的士气不但没有颓废,反而日渐高涨。

  对比之下,李自成这边,情况就很不妙。本来就是流动作战,没有啥后勤保障,就指望着能快速打进开封城里抢个底朝天,谁知道碰上个硬茬子,后勤供应出现了严重问题。李自成的精锐部队有两三万人,这就是所谓的老八营,这些人每天还能勉强吃上两顿饭,剩下的几十万人就没这个待遇了,一天能吃上一顿饭就不错。跟着李闯王出来造反,命都不要了,闯王竟然还不管饭!另外能住上帐篷,盖上棉被的也是少数人,大多人为了御寒,只好挖个深坑,弄点枯草垫垫,几个人在一块,取暖全靠挤。

  为了迅速打开僵局,李自成又把战术调整为原来的挖洞方式,鉴于以前挖城墙的方式太累,伤亡也太大,这次用了全新的挖洞战术——地道战。这次挖洞战术不再直接挖城墙,而是从城壕附近开始向城墙方向掏地洞。让守城人员头疼的耗子打洞又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自成攻开封之战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闯王”李自成进攻洛阳,福王朱常洵不思抵抗,被李自成活捉后枭首示众,还把他的肉与鹿肉混合交给将士们吃,成为“吃福禄肉”。此后,李自成农民军开始对另一座中原重镇——开封城展开前后三次围城之战。崇祯十四年二月,李自成率部攻克河南洛阳,得知河南开封守备薄弱,遂亲率精兵3万,于二月初乘虚东袭,疾驰三昼夜进至开封城下,发动猛攻。开封为宋金故都,城墙坚固。明巡按高名衡坚守,明周王重金悬赏,起义军进攻受阻,突袭变成攻坚。开封副将陈永福背城而战,杀义军二千,李仙风督将游击高谦驰救,又杀义军七百人。李自成军遂退走密县。起义军第一次围攻开封失利,主动撤军。会罗汝才部,擒杀三边总督傅宗龙于项城。十二月二十日,起义军再次进至开封城下。李自成农民军打下登封、嵩县后,与罗汝才部会合,精兵三万,协从(饥民)四十万,逼临开封城下。此战,双方加强了兵力火力,“攻守皆以炮”。李自成筑营于护城大堤之...
· 第二次围攻开封损失巨大,李自成、罗汝才为何撤军?
正月十三日上午炸城失败,让李自成的人马大受打击,此后攻势大减,改用大炮不停地向城中轰击,打进城中的铅子有二三斤重,非常可怕。不过,对于守城者来说,苦难的日子即将结束。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显示出明军将领的卑劣习性。《守汴日志》的作者李光壂身边有一个驾车人,名叫范文举,勇武有力,被农民军抓去。这位范文举也是个人物,不知道用了什么高招,带着一匹大黄马、一副龙鳞甲、八十二两银子,另外还有两颗据说是农民军的首级,逃回到东城之下。守卫东门的马将不放他进门,找来李光壂确认,李光壂又跑回曹门请示巡抚大人,巡抚批示可以把范文举吊上城墙。李光壂返回东门,布政使梁大人又挑毛病,说巡按大人的批示里没有提到他这位布政大人,所以不许放人进来。李光壂只好再跑回曹门那边请示,一来二去天就黑了。结果当天夜里,守卫东门的马将悄悄把范文举杀了,吞占了他的银子和马匹、铠甲。范文举只是一个卑贱的仆人,人又死了,即便他的主人李光壂想...
· 揭秘:灭了大明的李自成为何会失败
清军人关,定鼎北京。要完成统一中国,首要战略还是消灭李自成的大顺国,为此全力以赴;李自成军却屡战屡败,一蹶不振,直至崩溃。放弃北京,逃进西安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六日逃回北京。早在出征前,李自成和主要将领们就有返回西安的打算,此次战败更使他们下定了决心。李自成资料图同月二十八日,李自成命刘宗敏、李岩等部在北京城郊阻击追军,又遭惨败。二十九日,他草草登基做皇帝,随后准备撤出北京,临行时还在城里放了一把大火,更是失去民心。翌日清晨,也就是闯王进京的第四十一天,大顺军离开北京城,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北京当了一天皇帝,就走了。多尔衮命吴三桂和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等部尾追,李自成军人数远远超出追军,但却一败于庆都,二败于定州,三败于真定,正是连战连败,但也暂时摆脱追击,经获鹿、井陉,进山西南往西安去了。放弃西安,再走武昌五个月后,清军经休整后兵分两路:一路是吴三桂...
· 李自成的军师被抓为何说了五个字就被放了他到底说了什么
还不知道:李自成的军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都知道,大明亡国之君便是崇祯皇帝,自他16岁执政以来,虽然每天都勤勤恳恳工作,然而却还是没能挽救大明江山,在崇祯17年自缢于煤山。而压倒崇祯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闯王李自成,他不仅推翻大明王朝,还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虽然他的皇帝梦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自他打进北京城开始算,到他狼狈离开北京时,也不过才42天。如果还要算清楚一点,从李自成真正在北京登基开始算的话,他不过才当了1天的皇帝而已。也就是说,李自成用了大半辈子时间打下的江山,才享受了一天。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历史上以农民身份起义成功的例子很少,比如有刘邦和朱元璋,他们分别建立了汉朝和明朝,而李自成也算挺优秀的,毕竟他是第三个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也建立了自己大顺政权,虽然只当了42天的皇帝,但也存在过。至于李自成为何没有成功而倒在半路,究其原因有很多,除了他自身...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失了民心吗?
李自成失败是否因为失民心?从撤离北京时百姓的举动可以看出,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李自成在占领北京后,似乎已经成了天下的主人,但是后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吴三桂降而复叛,甚至引清军从山海关入关,击败了前来讨伐的李自成,溃败后的李自成形势急转直下,不但丢掉了北京,而且一蹶不振,大顺朝土崩瓦解,而李自成本人也在一年之后在湖北被杀。有人认为李自成没有团结好士绅阶级,继续推行“追赃助饷”运动导致士绅阶层抱有很大的怨气。李自成从起义初期开始,到后来部队逐渐壮大,大顺军为了筹措军饷,一般都是采取向大户、贪官追缴赃款而进行的,这就是所谓的“追赃助饷”。这个运动很快的团结了百姓,使很多贫苦百姓用户李自成的军队,甚至加入李自成的军队,可以说“追赃助饷”在大多数时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北京后由于“追赃助饷”运动愈演愈烈,而且没有根据形势进行调整,确实起到了反作用,但是这并不能成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