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此人历经曹魏四朝,晚年却葬送魏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4
转发:0
评论:0
此人历经曹魏四朝,晚年却葬送魏国,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蒋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纵观三国人物,曾有无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蒋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纵观三国人物,曾有无数英雄豪杰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人中有许多是闻名后世的谋士将领,比如关羽、张飞、周瑜、贾诩、郭嘉等等。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一些人其名声虽不显于当世,但他们同样有着不输于他人的才干。子渊之前给大家介绍了许多蜀汉及孙吴政权的冷门人物,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魏国的蒋济。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怀远县孔岗)人,曹魏后期名臣。蒋济年轻之时在江淮一带声名远播,曾任楚国计吏。在他和刘晔同往投效曹操之时,蒋济因为急于表现,对着曹操就是一番高谈论阔,反倒让曹操觉得他有些夸夸其谈。因此蒋济最初并未得到重用,反而被曹操外放,后来做了扬州别驾。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经赤壁一役大败而回,孙权借此良机亲率大军攻打扬州重镇合肥。曹操已经损兵折将,哪有能力进行救援?在此紧要关头,蒋济展现出了他的高超才干。原来,蒋济特地派出三位使者前往合肥送信,故意让其中两人落入孙权手中。孙权得到使者的密信后,发现曹操已令大将张喜带领四万大军前往合肥支援。惊慌失措之下,孙权也顾不上核实消息的真假,连夜撤军返回江东,合肥之围也因此而解。事实上,曹操虽然也曾派出张喜,但他身边只有一千残兵,又如何能解合肥之围?经此一事,曹操发现蒋济确有本领,便将他召回邺城,并拜为丹阳太守,后擢升为丞相主簿兼西曹属,与担任丞相主簿兼东曹属的司马懿同为丞相府属官。

  除此之外,蒋济还曾有多数次亮眼表现,这也是他能一直深受曹操信任的原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亲率大军围攻樊城,不仅水淹七军,还活捉魏国上将于禁。消息传回许都,满朝震动,曹操也生出迁都之意。这时蒋济却出面劝谏道:“于禁只是一员武将,他之得失对国家并无太大影响。孙刘联盟虽然看似亲密,但都是各怀心思。丞相不如对孙权许以重利,令其出兵夹击关羽,樊城之围必定可解。”曹操采纳蒋济的办法之后,事情确如后者所料,关羽兵败被杀,樊城之围也因此而解。

  由于能力出众又忠心耿耿,蒋济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但没想到他在晚年时却因一次无心之举,间接葬送了曹魏政权。在魏少帝曹芳当政时期,大将军曹爽受命辅政,权倾朝野。正始十年(公元249年),为遏制曹爽之势,蒋济听从司马懿建议,配合后者发动“高平陵之变”,了曹爽等曹氏宗亲。在此期间,蒋济还写信给曹爽,劝其交出兵权,称此举只是为平衡朝政所为,断不会害其性命。不料在曹爽交出兵权之后,司马懿却以曹爽谋反为由将其三族尽皆除去。蒋济为此自责不已,事后司马懿欲封赏于他,也被他婉言相拒。不久,蒋济忧愤去世,司马氏则彻底揽权,曹魏政权不久便走向灭亡。

  纵观蒋济一生,他胸怀韬略又擅长审时度势,为曹魏政权可谓奉献一生心血。不曾想蒋济晚年关心则乱,因此受司马懿蒙蔽,这个无心之失最终给曹魏政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不过客观地说,蒋济一生功大于过,而且“素有众望,不在陈群之下”,晋人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特意把蒋济和郭嘉等人放在一起作传,可谓是予以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经四朝而不倒: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安享晚年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图片来源于网络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势如破竹挺近洛阳。当时有很多官员跟着变节投降,不少武将趁机向唐玄宗提要求,非得玄宗满足要求后才上战场。身为朔方军节度使的郭子仪被寄予厚望,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奔赴战场。为了国家,郭子仪勇担重任。郭子仪分析了整个战争形式,派兵直捣敌人老巢,扼住了咽喉之地。史思明回到大本营进行防守,不料节节败退,差点被活捉。唐军的气焰高涨了起来,收复失地的信心开始建立。正面战场的失利造成潼关失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来到了马嵬坡,肃宗却与父亲分道扬镳在宁夏为王。当时的肃宗身边只有一些文臣,他急需郭子仪的人马前来护卫。当时的郭子仪占领了河北井陉关这战...
· 开宋国公王晏:历经四朝却备受重用的爱国将领
王晏(890—966年),徐州滕(今山东滕州人)人。五代时大将。先后事过四朝帝王,官至太子太师,北宋时进封韩国公。王晏(890—966年),徐州滕(今山东滕州人)人。王晏出身农家,健壮勇悍,少年时,常率乡邻伙伴打劫殷富人家,在方圆百十里很有名气。后梁末年,徐州地方混乱,打家劫舍的强盗和小股的农民起义队伍很多,许多乡邑都被搅掠,惟独王晏乡里因他的威名而得免。后唐同光年间,王晏被招募入禁军,一干就近20年。这期间,他慢慢地升任奉国都头。到了后晋开运末年(约945年—946年),王晏与本军都校赵晖、忠卫都校侯章等驻守陕州。这时,契丹正凶猛攻打后晋,大军抵汴(今河南开封),同时,派大将刘愿攻破陕州,烧杀抢掠,滥行暴虐。王晏就与赵晖等商量说:“如今契丹南侵,天下动荡,英雄豪杰应当借此机会成就大业。听说太原刘知远有威德,很受民众拥戴,如果我们杀掉刘愿投奔太原,为天下人反契丹开个好头,那么取功名富贵也就...
· 毛文龙历经四朝,最后是怎么死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毛文龙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明末的那段历史是非常荡气回肠的,此时的大明奄奄一息,当时的崇祯皇帝是没有回天之力的,虽然崇祯皇帝非常勤奋。但是,天下大势,浩浩汤汤,这不是一个皇帝能够左右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似乎崇祯皇帝的命运早已经注定了。崇祯皇帝一朝,不乏名将,他手下其实是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的,不过,最后崇祯皇帝还是上吊死了,这确实是后人争议比较多的一件事情。我们今天不说崇祯皇帝的事情,我们今天来说说毛文龙的故事,说到此人,大家在明朝那些事中也是有了解的,说到这个人,我们还需要提另外两个人。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袁崇焕,一个是皇太极。我们先来对毛文龙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毛文龙,1576年2月10日生人,子振南,毛文龙还有一个名字叫马伯龙。毛文龙是浙江杭州上城区人,祖籍山西临汾市,是明末著名的将领,做官经历万历...
· 杨坚晚年只因做错一件事葬送了大隋江山
杨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晚年却安于享乐,让国势一落千丈。同时,他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把自己一手创建的大隋帝国活生生地葬送了。下面我们就来看杨广和杨勇之间的这场惊心动魄的太子争夺战。在说太子之争前,首先得来说说杨坚的五个儿子。按顺序分别是: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谅。理论上来说,杨坚五个儿子都有继承皇位的权力。但因为年龄关系,杨俊、杨秀和杨谅三人早早便被排除在竞争范围之外,仅剩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将PK进行到底。首先来看杨勇。由于是长子的关系,还在北周时,杨勇就被封为博平侯,杨坚当上丞相后,他被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左司马、封长宁郡公、出任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等等,总之,杨坚每往上爬一步,杨勇也往前进一步。杨勇忠厚老实,诚实善良,温文尔雅……总之,可以形容老好人的词都可以用在他身上,杨坚当上皇帝后,杨勇理所当然地晋升为皇太子。杨坚交给他的权力很大:军国政事及尚书所奏死罪以下皆由太子裁决。...
· 历经四朝三嫁看解忧公主的悲凉人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命张骞出使西域寻访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虽然此次出使未获成功,但是却发现了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国,沟通了当时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和交往。而在这西域三十六国之中,不得不提的,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则是乌孙国。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汉书.西域传》记载中说道:“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最为疆国。”近代研究亦认同《汉书.西域传》所载,并指出盛期时的乌孙国不论户口、人口或兵力,远超过其他隶属西域都护府的西域诸国,大概40%的乌孙族,约25.2万人在现今新疆游牧。汉武帝时,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远走漠北。后来,汉武帝采取迂回战术、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势力强大的乌孙国,也就成了汉朝主要的争取对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