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他一生都是大魏忠臣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提到司马氏,我们虽然不反对司马三父子的才干,但评价里总少不了“心机”“阴沉”甚至“谋逆”这样的字眼。魏晋同样是短命王朝,一度统一中国的晋朝却遭受了更多骂名。曹操虽然也是架空皇帝的大权臣,但他却是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工业的烈烈枭雄,和司马懿这样夺取别人成果的不可同日而语。
司马家是一个悠久的名门,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的颛顼,是祝融的后裔。在项羽消灭秦朝后,司马家的先祖也是被封为王的18位诸侯之一。从汉初到汉末,司马家不断涌现出高官维持门楣,司马防就做到了京兆尹这个重要的职位。他有8个儿子,都是一时俊杰,再加上字号里都有一个“达”,所以被并称为河内的“司马八达”。
这8人中,名气最大的当然是被追谥为宣帝的司马懿,他排行第二。喜欢玩三国游戏的朋友,对大哥司马朗也不会陌生。剩下的六人,从履历看都当过魏国的高官,后来也得到了西晋册封的王位。但其中却有一人,不仅辈分高,而且活得久,是兄弟中唯一活到西晋时代的人。
西晋篡位耻于谈“忠”,只能把“孝”搬出来立国,比如李密在他的名作中,就是以要赡养祖母来谢绝朝廷要他做官的征辟令的。而他却是那么多叛逆中难得的“清流”,没有参与司马氏的篡位,一辈子到死都是堂堂正正的大魏忠臣。他就是宗室中的长者,八达里排行第3的司马孚。
相比起大哥的端正和二哥的阴沉,司马孚从小就以温厚和谦卑受到众人的喜爱,从来没和别人发生过争执。司马氏这样的名门,在乱世中也避免不了动荡,而司马孚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下研究学问,贤名远扬。曹植听说了他的才华,将他任命为自己的臣属,而司马孚总是能温和而不失坚定地指出他的过失。虽然曹植没有改变放荡的作风,但对这个臣子兼挚友心怀敬意。后来,曹操将他安排给曹丕,他也尽心完成了臣子该做的事。
曹操去世后,司马孚作为近臣,参与了主持丧事。曹丕没有父亲的胸怀,总是喜欢把亲信任命为高官,并不看重能力。按理说司马孚也属于被提拔的亲信,但他却诚恳地指出曹丕的错误。他在施政上也反对贸然发起难以取胜的南征,主张与民休息,让已久的百姓安居生活。
曹叡继位后,听说了司马兄弟的才干,便大力提拔他们。司马懿主要是以辅政大臣的身份走军队路线,而司马孚则当上了度支尚书。虽说他管理的是财政,但在军事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他提出了提前准备军队和后勤以应对蜀国北伐的想法,体现了高瞻远瞩的策略构思,这些建议很多都被皇帝听从了。
在曹芳时代,司马家族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执掌朝政的曹爽才能平庸,但仗着宗室的地位,带着他的爪牙想要找司马家的麻烦。出于自保,司马孚先是在家中独善其身,后来又在哥哥发起的政变中,带领一支军队守住要道,为司马懿夺权立下不小的功劳。他获得了哥哥的信任和重用,还主持了对外的防御战争,可见在文武方面,司马孚都表现不俗。
司马孚参与政变,一方面是为了保全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对家族的责任感,对于魏国和皇帝,他并没有侄子们的野心,只想一辈子当一个忠臣的魏国大臣。司马师兄弟也知道这一点,为了防止关键时候这个叔父犹豫不决,便将他从军队调任朝中,担任地位崇高的太傅。家族不信任他,皇帝更不可能给他好脸色,司马孚夹在其中,内心的彷徨和痛苦可想而知。
身为皇帝的曹髦再也难以忍受司马氏的跋扈,他带领少数宫中的近侍,贸然杀向司马昭的府邸,最终战死在宫门处。由于司马昭此时的权势已经超越了他的父兄,没有人敢去为皇帝收尸,只有陈泰和司马孚赶去为皇帝祭奠。太后畏惧地下诏,让曹髦以平民礼仪下葬,而司马孚则要求司马昭为这位鲁莽的皇帝准备了王侯的葬仪。
司马孚深深痛惜于家族与曹家的决裂,感觉自己有愧于魏臣的名节,从此再也不参与司马家族的谋划。西晋篡位后,只有司马孚前去安抚魏废帝,声称自己到死都是魏国的纯臣。因为他的威望太高,连司马炎都不敢对这位叔祖失礼。他去世时,司马炎为他废朝三日以示,他的葬礼等级超过了一般的王侯。然而,司马孚留下的遗书却表明,自己始终都是魏国的臣子,只愿以朴素的衣装和棺椁下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