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朝科举主要考的是什么内容 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8
转发:0
评论:0
唐朝科举主要考的是什么内容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科举内容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科举内容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唐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这推动了儒学在唐代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统一儒学的形成以及儒学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统一儒学的形成由官修《五经定本》、《五经正义》及几部私修经书共同完成。《五经定本》是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的,是一部考订《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五经文字的书,后颁行全国,成为官定的统一课本。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在郑覃的主持下,又刻成了著名的《开成石经》,进步完成了五经在文字上的统一。《五经正义》由唐太宗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是一部解释五经经义的书。书在高宗朝撰成后,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应试亦必须准此答卷,不许自由发挥。私修经书主要有唐初贾公彦的《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的《春秋榖梁传疏》以及唐后期徐彦的《春秋公羊传疏》。这些书也对儒学的统一做了贡献。儒学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完成于唐后期。啖助、陆质师徒创自由解经之学属。

  赕助著有《春秋统例》,陆质著有《春秋微旨》、《春秋集传纂例》、《春秋辨疑》。他们著述的特点是不受《春秋三传》的束缚,专凭己意说经,不对《五经正义》之类的书随意驳斥,即使对《春秋三传》本身也敢于提出异议,在学风上开启了宋学“空言说经,任意附会”的先河。韩愈、李翱师徒则从哲学思想上为宋学奠定了基础。韩愈“道统说”中的“道”在宋朝时被程、朱加以发挥,称之为“道”或“理”,并认为是最高的、永恒的、绝对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韩愈的“性情说”也被程、朱加以发挥,“性”被发展为天命之性”,“情”被发展为“气质之性”。李的“性善情恶说”也被宋学直接继承,成为“存天理,灭人欲”以及“致良知说”的先声。唐修八史唐代以前,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唐王朝建立后,为借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史学十分重视。

  贞观三年(629年)底,唐太宗将史馆自秘书省著作局移于门下省北,并令宰相任监修,负责编撰前代和本朝国史,把纪传体正史的编修掌握在政府手中,自此迄清代,官修正史成为历代相沿的唐代编修的正史共有八部,习称“唐八史”,即《晋书》、《梁书》、《陈制度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六部以及由李延寿私人编修但获得唐政府批准而列为正史的《南史》和《北史》。鉴于梁、陈、北齐、周、隋五史没有志》,后来又编修了《五代史志》十种,一并附进《隋书》,即今《隋书》十志。《史通》《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作者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彭城(江苏徐州)人,是我国古代社会杰出的史学家。

  《史通》共20卷,对唐代以前的史学著作和史学家做了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刘知几个人的修史主张。刘知几对史学著作中流行的宿命论观点进行了批判,强调人事在历史上的作用,指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刘知几认为历史是变化和发展的,评价人物和事件应从当时的客观形势出发。他还反对是古非今,认为不应“以之道持今世之人”。显然,刘知几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刘知几还提出了著名的“三长论”和“直笔论”。认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必须具有才、学、识三长,而以识最重要,如果“见良直不觉其善,逢抵牾而不知其失”,则学问再多也无用。

  对于写史,刘知几主张“直笔”,要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无所阿容”,反对迎合权势或从个人恩怨出发距曲史实。这些卓越的见解,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通典》《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即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作者杜佑(735~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陕西长安县)人。他在刘秩《政典》的基础上,用力三十余年撰成《通典》。全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记载了自上古到唐代宗时期的各种典章制度及其沿革。

  《通典》的问世,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史书体裁政书体,对后世史学影响巨大。杜佑撰《通典》是为了吸取历史经验,解决当时的政治经济问题。他反对非今是古”,主张“随时立制,遇事通变”。这种古为今用的治学精神是可贵的。但《通典》大讲礼教,《礼门》占了全书的一半,又说明杜佑修史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礼教伦常。《元和郡县图志》和《蛮书》李吉甫(758~814年)所著《元和郡县图志》,是一部历史地理学专著。全书40卷,记述了各郡县的户ロ、物产、山川古迹、地理沿革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唐代历史和地理的重要著作。

  原书地图部分在宋代已经佚失,因此,后人又称此书为《元和郡县志》《蛮书》一名《云南志》,唐懿宗时人樊绰所著。全书10卷,系统记录了当时云南地区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等,是唐代民族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科举是什么样的?明朝科举主要考的是什么
明代科举主要考八股文,为了功名,读书人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依照题义阐述义理,写作八股文措词要用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格式要符合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必须对偶。八股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八股文一般分为六段,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也把科举制度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古谚运:学而优则仕,书读好了,就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度的结果,于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场功名成为读书人的原初动力和毕生追求,甚至七老八十的书生入场应考也是常...
· 《国语》主要内容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事年代起自周穆王,止于鲁悼公(约公元前1000-前440年),内容涉及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其主要是以记载言论为主,但也有不少记事的成分。这部书不是系统完整的历史著作,除《周语》略为连贯外,其余各国只是重点记载了个别事件。可能作者所掌握的原始材料就是零散的,他只是将这些材料汇编起来,所以各国史事的详略多寡也不一样。其中《晋语》九卷,占全书近半;《周语》三卷;《鲁语》《楚语》《越语》各二卷;《齐语》《郑语》《吴语》各一卷。
· 大宝律令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实施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法令详尽地规定了班田法的具体内容。政府每6年重新制定户籍,班给6岁以上的男女口分田。班田原则是,男子为2段,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即1段120步),“官户”公奴婢与良民相同,“家人”私奴婢为良民的三分之二。受田人对口分田只有终身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若受田人死去,其口分田归国家。除了口分田外,政府永久分给各户一定数量的园田、宅地,这些土地可以买卖。山川沼泽为公用。为了便于班田;逐步实行将耕地纵横区划的条里制。农民负担租庸调和杂徭。租额为每段稻2束2把(公元706年改为1束5把),约占收获量的百分之三。庸是劳役,正丁每年到都城服劳役10天,一般可交庸布2丈6尺代替。次丁减半。调(包括付调)是按正丁、次丁、少丁交纳一定数量的地方土特产品。庸调物品由农民自己负责运往首都。杂徭是国司每年役使正丁60天以内,次丁30天以内,少丁15天以内的杂徭,但期限往往延长。赋役令还规定,每50户出...
· 《尔雅》主要内容
《尔雅》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第1部训诂学专著。为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后世经学家常用以解说儒家经义,至唐宋时列为“十三经”之一。《尔雅》的注释,以晋郭璞注、南朝宋邢昺疏的《十三经注疏》本最通行。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为较全面详尽的疏解注本。《尔雅》一书,篇幅不大,但内容极为丰富。今本《尔雅》共分十九篇。这十九篇是: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全书十九篇,所收词语和专用名词计有2091条,共有4300多个词。从篇目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前三篇是古代文献词语训释的汇编。具体来说,《释诂》、《释言》主要解释单词的;《释训》主要是解释叠音词或连绵词的。后十六篇是解释人事百科名称的。
· 《韩诗》主要内容
《诗》今文学派之一。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韩婴推诗人之意而作韩诗《内传》四卷,《外传》六卷,共数万言,《汉书·艺文志》有录。另有《韩故》三十六卷、《韩说》四十一卷。东汉时随着毛诗的兴盛而衰落,至西晋时,“韩诗”虽存,无传者;南宋以后《内传》亡失,仅存《外传》(一说,内传并入外传中)。今本《韩诗外传》共十卷,与史籍记载的语句有相当部分差别,说明已非原书,有一部分已经后人修改。清赵怀义曾辑《内传》佚文,附于《外传》之后。陈乔枞辑有《韩诗遗说考》。韩婴:西汉燕(今属河北)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王刘舜太傅。武帝时,与董仲舒辩论,不为所屈。治《诗》兼治《易》,西汉“韩诗学”的创始人,其诗语与齐、鲁大不相同,他推测《诗》之意,杂引《春秋》或古事,与经义不相比附,与周秦诸子相出入,皆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燕、赵言《诗》皆本于韩婴。赵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