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得虎符者即得天下是真的假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4
转发:0
评论:0
得虎符者即得天下是真的假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有了虎符能就得到半壁江山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

  有了虎符能就得到半壁江山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看过古装戏的人,肯定都知道“虎符”是什么东西?虽然东西不大,可是权利和作用却很震撼人。

  “虎符”又名“兵符”,是古代兵权的象征。“虎符”一般由青铜或者黄金制作而成,劈成两半,一半在皇帝手中,另一半在将军手中。两块虎符只有合在一起,才能调兵遣将,缺一不可。

  “虎符”不是随便可以用的,当国家需要军队护国,有了重大危机时,皇帝才会把另一半虎符给带兵将军,并且还会跟着皇帝的诏书。

  要知道,皇帝把自己的一半虎符给将军,可谓是完全的信任对方的。如果对方有什么谋逆之心,所有的兵权都在手里,可谓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时候起兵谋反,真的是后果不堪想象。

  据说虎符是周朝的姜子牙发明的。当时人们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认为虎在作战中总是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把虎运用于军事中,做成了虎符。

  正因为虎符在军事中作用巨大,所以那些想造反的人,都想第一时间拿到虎符,这样就可以拥有了兵权。所以一直有“得虎符者即得天下”的说法。

  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窃符救赵”。当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求救于魏国。魏王立即派兵救赵,但是后来受到秦国的威胁,就让军队按兵不动。赵国没有办法,只能暗自求救于魏国相国信陵君,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偷出了魏王的虎符假传命令,这样魏国才得以得救。

  “虎符”一般会做的短小精致,容易藏匿,就是为了不轻易被人发现,可见虎符的作用有多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会有清朝无昏君,明朝昏君多这种说法呢原因来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相近的明朝和清朝被一起称为“明清”。对于这两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其中,清朝(1636年—1912年)共诞生了10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共有16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针对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的皇帝,网上存在“清朝无昏君,明朝昏君多”的看法?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一首先,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形成“明朝昏君多、清朝昏君少”的说法,直接原因和清朝皇帝亲力亲为,而明朝皇帝大多奇葩、不理朝政等有关。具体来说,对于清朝皇帝来说,在数量上只有10位,加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也不过12位皇帝,也即在数量上明显少于明朝皇帝。对于这十多位皇帝,前三位皇帝忙于打江山,也即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顺治这三位皇帝在位时,还面临着明朝、李自成、南明等敌手,想要当昏君都没有机会。毕竟在强大的外部威胁的背景下,皇帝也不敢安逸享乐。二在顺治皇帝之后,又到了康乾...
· 得吃货者得天下为什么御手羊斟为胃而败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胃是一切反叛的原发点。纵观中国历史,农民造反的根本动机基本上都是为了能够吃饱饭进而吃好饭,说穿了,就是为了一只胃而去选择政治排队:谁能给我的胃比较好的待遇,谁就是我拥护和爱戴的。就这么现实,民以食为天嘛。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胃只是个消化器官,它其实可以左右人的思想情感和政治取向。历史上,羊斟惭羹,背叛上司,以私败国,制造了一桩“羊肉门”丑闻,被后世唾骂,其导火索也是为了一只胃。《左传》和《史记》都记载过这起“羊肉门”事件。羊斟这两个连在一起的字是否为人名,史学界一直存疑。我们姑且把它看作是一个人名,甚至是一个名人。他是春秋时期宋国执政大夫华元的御手,也就是司机兼贴身保镖。就是这个家伙,置职业道德于不顾,置个人名誉于不顾,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干出了被后世唾骂的恶心勾当。事情发生在一场诸侯间的战争中。春秋无义战。由于宋国和晋国贴得太紧,当时的楚庄王多少有点政治变态,看到这种局面总觉...
· 即境得句
即境得句郑板桥罢官后身边萧条,一时无处安身,便由朋友协助下搭了间泥墙草屋.但他生性豁达,虽囊中无几,仍不急于谋生,终日吟诗写画作乐.一晚,月明风清,郑板桥兴起,信步去到河边,独自泛舟河上.那船日久失修,破洞处处,月光透过破洞照入舟中,郑板桥忽有所感,高声吟道:蓬破船装零碎月;但郑板桥却久久想不出下联,不禁意兴栏栅,怏怏而回.数天后,郑板桥仍无法续得下联,便早早上床睡了.睡到半夜,忽地一阵狂风吹来,暴雨连番,那泥墙便倒了.郑板桥家中的东西都砸烂了,风满满的灌进屋中,郑板桥的夫人正在叫苦连天,却听得他正在哈哈大笑.夫人急忙上前劝慰他,却听他大笑道:有了,有了.跟着高声吟道:墙倒屋进整齐风.
· 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为何刘备两者兼得没得天下
三国中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即可得天下,为什么刘备两者兼得也没得天下?网络配图一方面,庞统之死,是蜀汉集团无法挽回之重大损失。最实际的一个构想,就是庞统辅佐刘备平定益州,然后诸葛亮坐镇荆州,关羽辅佐,如此荆州必不至失。荆州不失,关羽不亡,也就不会出现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再不济也是名门之后,祖上留好了产业,而刘备啥啥都没有,咋办,装仁义吧。为啥说他是装的,其实那三个人都是装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装贤臣。孙权小心眼,硬装明主。网络配图大家知道诸葛亮气死周瑜,其实不然,是孙权气死了周瑜,他认为周瑜手下权势太大,自己要拉盟友,也就是刘备,荆州是周瑜拼死打下来的被送给刘备,说是借,可一个君主看不出来有借无还吗?周瑜活生生让他气死了。刘备装仁义道德,为什么是装的,大家记得三国有一件事不?刘备兵败曹操,下令撤退,城里百姓认为他是贤人,要跟他一起弃城而逃。刘备对外扩张说我带着百姓会减...
· 秦国得巴蜀之地得天下,为什么蜀国就没有统一天下呢
这个问题,其实说到了巴蜀地区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及战略地位问题。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在乱世的时候,如果一个政权,政治中心在中原地区,同时它又拥有巴蜀地区,这样的政权往往能够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如果一个政权只拥有中原地区,或者只拥有巴蜀地区,这样的政权,通常可以建立一个割据性的国家,但是却很难统一全国。也就是说,必须要中原和巴蜀强强联手,以中原为主,统一全国才可能成为现实。(秦军进攻巴蜀)只拥有巴蜀地区而没能实现全国统一的非常多,比如三国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东晋李特李雄父子建立的成汉政权、五代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权、五代孟知祥建立的后蜀政权、明末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等等,前后有接近十个。不过都没有一个能实现全国的统一。拥有中原,同时还拥有巴蜀地区,最后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政权也非常多。比如战国时期的秦国,以关中之地为基础,又占领了巴蜀,这让秦国最终实现全国统一。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以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